《三体》到底能不能拍好?这个长年累月萦绕在科幻迷心头的疑问,在电视剧版《三体》登场后形成了更丰富的讨论:有人夸电视剧“抠书式”拍法忠于原著,百分百保留了作品的精髓;有人感慨电视剧的成功得益于小说第一部与现实生活较为接轨的设定,接下来的第二、三部才是真正的难关;还有人认为,即便创作者已经努力化繁为简,剧中庞大的理论体系依然给普通观众设置了观看门槛。
追完全集,我确实认为剧版《三体》优点突出。一是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极高,陈瑾、王子文诠释的叶文洁自不必说,连身形与原著描写并不相符的于和伟,也成功拿捏了史强的老练沉稳,他拉着汪淼吃卤煮、雷厉风行的出击都让人过目难忘。更重要的是,在原著中几乎是以“工具人”状态存在的汪淼,在剧情充实后有了更丰富的棱面,我极难忘的是在经历了眼前出现倒计时、宇宙闪烁的冲击与崩溃之后,他依然选择重新振作到女儿学校进行科普的情节,阳光、孩子、科学实验,短短几个镜头就道出了人类的顽强,也让人更加信服汪淼后来孤身进入ETO的勇气与决心。
其二是剧集对名场面的还原到位,从游戏中三体人脱水的奇幻想象,到人形计算机的恢弘震撼,乃至于“古筝行动”令人胆寒的毁灭感,接连不断的名场面满足了观众长久以来期待。说实在的,看到游戏中不同玩家用物理、数学等理论分析“三体”问题,我有过云山雾罩的感觉,但能不能搞明白真的重要吗?下一秒,新鲜的画面就让人“眼见为实”——浩瀚的宇宙中,一个文明的毁灭可以如此轻描淡写,像灭霸打了响指,干干净净了无痕迹。这大概就是影像的力量,无需千言万语,震撼过后你自然会想要重温,想要亲近,曾经不好理解的理论也自然会在二次钻研时豁然明了。
与此同时,剧版《三体》也有无法回避的瑕疵。或许是因为对原著的小心翼翼,或许是考虑到剧集制作的高额成本,也或许是主创团队对自己心血的滤镜太重,剧版30集的体量着实有些累赘——不仅部分情节格外拖沓,闪回和空镜头的运用也到了毫无节制的程度,节奏更是游走在崩塌边缘。若不是剧中的关键情节足够硬核,“注水”的吐槽可能早就铺天盖地。
所以,电视剧《三体》在为后续IP开发打下样本的同时,也留下了警醒:如果单纯考虑投入产出,《三体》并不是一门好生意,这个全球关注的IP将始终面对观众严格的审视,对改编与制作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但从科幻题材的引领、影视艺术的创新乃至于科学理念的传播上来说,《三体》影视化的意义更值得放在未来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维度里去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创团队能否一如既往地坚持,甚至更加大胆地把创作中可能的顾虑与自恋抛在脑后,把突破做到极致?我们希望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肯定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