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克】经历多次调档之后,由邓超、俞白眉执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海报如图)终于在2月17日公映。截至19日晚,该片在排片占比不多的情况下,上映3天总票房刚过7500万元(人民币,下同)。该片的上映之路仿佛是一场赛事,充满波折和悬念——决定最终成绩的不只有场上选手的竞技状态,还有背后团队的技战术安排等场外因素影响。面对各种挑战,体育题材电影如何“绝地反击”,让体育迷和电影观众都满意?
银幕重现“国乒五虎”
《中国乒乓》让全国乒乓球迷等待许久,也给片方带来不小的压力。乒乓球在中国是具有几亿参与者的“国球”,从容国团到刘国梁、马龙,他们的夺冠历程和打法经历有太多人耳熟能详,要把这些赛场内外的真实故事搬上银幕,必然要受到专业人士、球迷和观众的“审视”。这次作为导演和主演的邓超、俞白眉,至少在创作层面“完成使命”,《中国乒乓》在豆瓣网上7.0分的评分,放在近年国产体育电影中属于中上水平,其对中国乒乓球队员和教练团队的塑造充满生活气息。
《中国乒乓》的故事从邓超饰演的戴敏佳(原型蔡振华)从意大利回国任教国家队开始,再现中国男乒经历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不敌瑞典之后,“国乒五虎”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重回世界球坛之巅的过程。影片中除了扣人心弦的比赛过程之外,还提供更多幕后视角,让观众看到运动员在训练、选拔和更衣室中的内幕,唤起很多资深球迷的记忆。不过,影片限于群像设计,无法照顾到所有角色都丰满,且在表演上难以完全复刻专业运动员。对此,该片通过特效补充了可看性。
赢在真实,也难在真实
不少基于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体育电影会使用化名来诠释角色。《中国乒乓》中的教练团队和“国乒五虎”(原型为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上映前就经历两轮人物改名,再加上改名后的重新配音并制作拷贝,整个发行流程受到影响,只能靠延迟档期、小规模点映来慢慢积累口碑。有些体育题材影片干脆一开始就使用人物化名,把多个原型人物的事迹和形象合并到一个角色身上,重新构思戏剧性冲突。例如2019年国庆档电影《攀登者》,呈现中国国家登山队1960年、1975年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全过程。这种特殊体育题材必须使用特效拍摄,但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并非虚构: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原型是中国首登珠峰队员屈银华;胡歌饰演的杨光,原型是中国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夏伯渝。他们为了队友牺牲自己的脚跟和双脚,这些感人时刻都呈现在大银幕上。遗憾的是,《攀登者》虽然有真实人物和故事为基础,且比一般体育片更多了冒险元素,但还是因过于商业化的虚构桥段,特别是吴京和章子怡的爱情戏份遭到诟病,最终总票房止步11亿元。
纵观近年来的体育题材影片,少数兼具口碑和话题度的作品,在票房表现上并不突出。2020年的《夺冠》,聚焦的是和乒乓球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中国女排。片中,巩俐饰演郎平,黄渤饰演陈忠和,同时还有中国女排现役球员的支持,在人物刻画和体育专业性上颇为用心。不过,该片在上映前临时改名(早期物料一直称《中国女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宣发的连贯性。该片虽然获得金鸡奖最佳影片的殊荣,但在国庆档收获8.36亿元总票房并未达到预期,而这样的票房已是近年国产体育电影最好的成绩之一。
还有一些此类题材作品没能引发足够关注。短道速滑题材的《我心飞扬》、短跑题材的《超越》以及谭卓主演的女性拳击题材影片《出拳吧,妈妈》在口碑和票房上都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故事和人物方面表现平庸,同时缺乏乒乓、女排这样全民性的关注度。当然,也并非所有虚构角色、冷门体育项目就拍不出佳作,像林超贤执导、彭于晏主演的《破风》,就很好地展现出自行车项目的魅力;《了不起的老爸》则用感人的父子情,表达普通人对于马拉松运动的挚爱。
体育片曾问鼎奥斯卡
放眼世界影坛,如何在呈现真实赛事的同时,自然融入戏剧化冲突并讲好人物故事,一直是此类题材的挑战。在体育高度职业化的美国,四大联赛为好莱坞提供不少创作灵感和真人真事,譬如关于NBA,2021年就拍出真人与动画合演的《空中大灌篮:新传奇》。俄罗斯近年来也拍出花滑题材的《花滑女王》和篮球题材的《决战慕尼黑》。至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这两年既有关于球王的传记片《贝利:传奇的诞生》,也有关于俱乐部的《曼联重生》等。
在艺术成就方面,曾有两部关于拳击题材的作品问鼎过奥斯卡:史泰龙主演的《洛奇》(1987年),以及关于女拳手故事的《百万美元宝贝》(2004年)。如今,在更加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和年轻一代观众面前,体育题材想要“绝地反击”,需要更好地平衡宏大的国家荣誉和细微的个人成长,不只是简单地套用“欲扬先抑”“低谷逆袭”的模式,而是要发掘更加新颖的视角和手法来吸引观众,更好地在银幕上呈现出体育的魅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