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已进头伏,最近的综艺市场似乎有些平淡,倒是不少旅行体验类真人秀开始回归,比如这部改名的综艺——《牧野家族》。

之所以说它改名,其实也是因为火眼金睛的观众们发现,这部悄然上播的综艺,是用大家之前熟悉的一档节目《亲爱的客栈》的微博账号来做宣传的。因此不少人盲猜该节目其实是《亲爱的客栈》的某种变体,但打开节目一看,却发现这绝对是个误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牧野家族》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节目流程设计,除了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曾经在《亲爱的客栈》中出现过的嘉宾张翰,两档节目可以说没有任何关联。

相比于《亲爱的客栈》系列的客栈运营,《牧野家族》的设定其实放在国产综艺市场也算另类。节目中,三组艺人王子文和吴永恩、容祖儿、张翰分别前往云南丽江,开启为期22天的独立生活实验。第一期节目内容主题将从“认识自己”切入,节目三组嘉宾远离城市,开始未知的小屋生活。

是的,你没看错,是“分别”。

这就意味着这档节目中出了王子文、吴永恩的情侣档,另外两位艺人其实是要展开独居生活,并不做彼此的互动和社交的。在国产综艺把社交观察和体验奉为新型流量密码的时代,这种节目设定可以说来了一波反向操作,目前在国内也算是走出户外独居的第一次尝试了。

然后,实际效果如何呢?

先说节目流程的设计。

节目说是展开独居生活体验,但其实还是没有真的让艺人们完全生活在真空的独居环境里。从艺人抵达独居屋开始,其实就一直不断有流程在引导着艺人的下一步动作。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生活体验类必要步骤,选择必需品,丢掉大多数的行李。不同组别的艺人的选择不同,这也成为节目组“埋梗”的第一步。

节目组也没有完全将艺人放在一个毫无交流的自然环境里,而是与时俱进地为艺人们配备了人工智能AI,由它们实现与艺人的交流,掌控节目进度,并借助所谓的机器分析来观察艺人。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牧野家族》其实做了不小的创新。做这类生活体验类综艺,节目的核心其实还是展示体验内容与进行社交观察,当节目摒弃了社交的部分,也去掉了演播室观察的第二现场,继续实现节目的观察功能,其实就得依靠工具人AI完成。

相对于场外观察员的叽叽喳喳,人工智能的分析也带着某种理智与客观,或许更多理论的视角。它几乎全程介入和观察着实验者,并即时给出相应的人物个性分析。虽然标签化略显简单,但相对于人的个体化解读,这种解读加重了节目的实验感,也因为第三方的视角和较少的人为干预,让结果判断相对简单。

比如,当吴永恩劝说王子文更换必需品并保持乐观心态时,AI对吴永恩的描述就是“积极”。

AI的第二大好处,就是它能让习惯了面对镜头的明星其实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更多地展现本真的姿态。

这也与节目的独居主题不谋而合。当人过多地习惯于城市的喧嚣与过分社交的热闹中,人其实是很难享受孤独的乐趣,并给予自我太多的反思时刻。真人秀的拍摄即便能做到全镜头覆盖,并保持远观姿态,但被拍者依然会不自觉地意识到拍摄和被观望的感觉,因此并不能完全地放松警惕。

而AI则不同,它既可以按照节目设计随时介入流程,比如提醒艺人完成某项任务,又可以随时消失以后台程序隐身,AI的隐形某种程度上给参与者提供了接近独居的模拟环境。这种状态下的呈现,会去掉不少面对镜头的矫饰,也能让节目的独居实验变得更加纯粹。

不过,《牧野家族》目前也还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它并没有真正地放开手让艺人面对自我、享受孤独,而是在100分钟的环节里,给艺人设计了各种消磨时间的环节。从开头的必需品选择,到中间的物品置换,再到设定视频日记,要求艺人打电话等环节,可以看出节目组有意为之的种种痕迹。

艺人们也在节目组的安排下,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自己的父母、家庭和朋友,王子文甚至聊起了自己的遗书。面对隐形的镜头,情感的表达倒是克制,但过快的情绪引入,其实打破了慢综艺的生活节奏。

这又让这场独居实验显得不那么纯粹,而艺人们很快地卸下心防了吗?答案也是不太确定的。或许这只是22天实验的第一天,为了让节目保持可看性,流程的介入也是必须保留的部分。第一集结尾处,AI对这场社交实验的初步结论,看似高大上和理论化,但其实只展示了目前流程设计的初衷。

当我们反观国外,2013年时韩国MBC电视台就推出过综艺《我独自生活》,在无台本的情况下全方位、真实地记录嘉宾24小时的普通生活,以此治愈、鼓励独居中的年轻人,这档播出长达7年的综艺在2019年斩获9项综艺大奖。或许,《牧野家族》想真正达到独居实验的初衷,以及引发进一步的思考,或许在流程设定上还需要更纯粹一些,更大胆一些。

END

本期记者、编辑:李夏至

本期监制:周南焱

点下“在看”,你最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