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创纪录,讨论度创纪录,戏里戏外的细节都被观众反复解读……电视剧《狂飙》的火爆程度,已经无需赘言。这部“神作”到底如何造就?
2月9日下午,《狂飙》编剧朱俊懿接受新闻晨报·周到等媒体采访,分享自己创作感受。谈到对安欣与高启强这两个人物的理解时,朱俊懿认为,高启强初期的境遇很容易引发同情,他在发迹后刻意放大了自己身上值得同情的部分,这恰恰是一种需要警惕的伪装;而安欣的执拗乍看之下是有距离感的,但他面对的才是普通人常常思考的问题,希望观众能从安欣身上获得坚持的勇气。
一查二问三猜,二十年故事这样写
《狂飙》从2001年警察安欣与鱼贩高启强的相识写起,20年的跨度让观众感受到了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必要性。朱俊懿回忆说,他接到这个项目的邀约是在2020年的秋天,当时导演徐纪周带着这个扫恶除恶的题材找到他,“想干就得抓紧开始干”。随后,他迅速创作了三集剧本,“剧本先通过评选,爱奇艺给的评价还不错”。
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朱俊懿本着“查、问、猜”的态度进行准备:查,是根据政法委等主管部门提供的工作档案,查资料、找知情人进行采访;问,是走访不同的城市,感受城市的氛围,和当地人交流;猜,则是创作中最难的一环,“查不到又问不出来的,就只能靠自己的推测去补全逻辑”。
朱俊懿说,《狂飙》横跨20年,有很多方面都是他本人没经历过的,但他希望尽量做到真实,让业内人士看剧时挑不出太多错,“从最开始用暴力垄断渔业和矿业,到2006年时土地拆迁搭上房地产开发,再到最新的、隐蔽的犯罪手段,剧中犯罪集团的手段不断升级。我很怕写得不真,也怕写得不够狠。所以我会找懂行的人一起捋逻辑,比如做房地产的朋友,还有我当警察的发小,拉着他们一块捋逻辑,帮了我很多”。
在创作过程中,朱俊懿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这么多人物,这么多线头,横跨这么多年会产生多大的变化?”同时,由于该剧采用不同三个篇章叙事,朱俊懿每次都要动脑筋:“下一个单元,人物该以什么样子出场,故事该怎么延续?”
如今《狂飙》热度极高,朱俊懿承认自己没想到,“据说《狂飙》大结局后第二天,爱奇艺热度还在继续上涨,这说明一直有新观众入场。现在网络上大家已经自己玩起来了,成为了二创和社交活动,很多内容已经与剧本身无关,我们主创人员反过来成为了网友二创内容的观众,这点特别有趣。”
至于观众的夸奖和批评,朱俊懿也保持平常心。他坦言自己就像一个“厨子”,做出的饭口味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夸你骂你都得听着,不能辩解,辩解也没用”,“人的认知和审美无法统一,一些人的高山就是另一些人的深渊。我两边都不在意,该怎么干怎么干。”他表示,作品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已经过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当然会继续努力出好作品,这是一个写作者的正经事,我对自己的要求不会降低”。
《狂飙》的成功,不止靠安欣与高启强
安欣与高启强长达20年正邪对抗的设定,是观众一直津津乐道的。谈到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朱俊懿坦言,高启强是典型的底层逆袭故事,这在故事的最初是容易引发同情的,“有的黑恶头目西装革履,到处宣讲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却刻意避开自己逢迎拍马、巧取豪夺的部分,高启强正是他们的代表。我们希望能揭露他的伪装,让观众多一份警惕。”
相比之下,看似执拗的安欣反而更能代表普通人的思考和困惑,“人有欲望,也会为其付出努力,但努力并不一定会带来等量的结果。当未来希望渺茫,那当下所坚持的一切是否还有意义?人生有极限,如果终其一生都追不到那个目标,我该不该换条路走?这些答案因人而异,但我还是希望安欣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勇气。”
还有观众认为,《狂飙》的成功,离不开高启强这个反派人物的深度与复杂性。但在朱俊懿看来,《狂飙》是集体作品,它的成功靠的是大家一起添砖加瓦,“没有谁的功劳可以占到那么大,仅凭一己之力就比得上所有人的付出”。
比如在第12集老钢铁厂的戏份里,明面上有徐江、高启强、曹闯三个角色,暗地里还藏着一个老默,两把枪、四个人的对峙要怎么交待清楚?这场戏不仅不好写,更是不好拍,“要么拍得不好看,要么拍得不明白”。好在美术部门没有放弃,最后找到了如今剧中出现的取景地,“这个景好几层,圆环套圆环,上下能透视,这场戏整个就通顺了,还拍出了少见的影像气质,特别好。所以我说《狂飙》是个集体作品,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加分,缺了谁都不行”。
同样,《狂飙》群像塑造的成功,也得益于众多实力派演员与剧本的共振。“塑造一个人物,像是组装一只木桶,各个立面都要考虑到;但不同于木桶理论的是,角色的上限取决于最长的那个板子。比如饰演高启盛的苏小玎,剧本为他提供了发挥的场次,他一下就抓到了角色的特点,就像是彩色的鸟群中飞起了一只纯白的文鸟,非常显眼。”
剧集结尾,狱中的高启强追问安欣,如果自己还是旧厂街的鱼贩高启强,两人会不会是朋友?安欣给出的答案是,“没有那么多如果”。
这个回答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向前追责,是对过去已发生的错误选择的追悔。但谁的人生没有遗憾,没有选错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盯着无法改变的过去,去懊恼去痛苦,只要眼前的路还在延伸,脚下的每一步都是选择。人应该反省,但不能沉迷于反省,‘如果’太多,不如没有‘如果’。”朱俊懿说。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