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70后才俊翁子光执导,积压了6年的港片《风再起时》,终于借着春节档的余波,上映了。
这部“老港片”,以香港传奇人物“四大探长”故事为蓝本,集结“五帝一后”的超强阵容,也是梁朝伟与郭富城,出道几十年的首度合作,令影迷们万分期待。
这些年,回归前那点历史,被王晶大导演翻来覆去拍了又拍。
整出《金钱帝国》、《追龙》、《追龙2》、《追虎擒龙》、《追龙番外篇之龙争虎斗》一堆低分片,早已消耗掉了,观众们的最后一点胃口。
但不同于王晶,翁子光导演手上有《踏血寻梅》那种惊艳作品,演员阵容又相当华丽,因此《风再起时》上映前,依旧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相信像皮哥一样,刚刚放出预售,就订了票,上映一大早就奔赴电影院看片的观众,一定不在少数。
然而从早上10点10分开始,到12点33分结束,143分钟观影体验下来,皮哥却一言难尽。
打开网络,豆瓣上首波评价,毁誉参半。
喜欢它的网友说:“满屏都是珍贵的影像,又带着极致的浪漫”;
不喜欢的观众说它:“俩小时的片子,像两个世纪一样漫长,手法想学王家卫但非常别扭。”
不用说,这又是一部评价两极,争议性大的电影。
在皮哥看来,其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翁子光导演的能力皮哥是见过的,为何这次会“失手”?
这很值得,我们一起说道说道。
一、
首先我们来说说电影一些明显的优点,这些从一开始就惊艳到我了。
电影努力还原了,香港从40年代到70年代那些老街区,不像《追龙》里面,那些一眼假的富有现代感的室内装潢,《风再起时》从街景到人物样貌,都做到“旧照片级”的还原,令人赞叹。
电影以磊乐(原型吕乐,郭富城饰演)和南江(原型蓝刚,梁朝伟饰演)两位探长的成名故事为主线。
穿插呈现了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十四K诞生、双十暴动、义群崛起、葛柏案、四大探长潜逃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内容非常丰富。
片中出现的人物虽多为化名,却都有现实原型与之对应。
“四大探长”中除了磊乐和南江,还有严洪(原型颜雄,谭耀文饰演)和肥仔B(原型韩森,绰号“肥仔B”,周文健饰演)。
且二人在警界的身份和地位,都不如磊乐、南江,与历史相符。
其他角色,不分大小,比如吴锡豪(谢君豪饰演)就是我们熟悉的跛豪,片中竟然没有用化名;
磊乐的太太蔡真(原型蔡珍,杜鹃饰演),姑妈磊杏华(原型吕杏华,金燕玲饰演),猪油仔(张继聪饰演)等,这些都是能够找到对应原型的人物。
电影选择以1973年的“葛柏案”作为切入点,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正是“葛柏案”揭开了70年代香港反贪的序幕。
1973年6月8日,香港总警司葛柏,因被发现其拥有超过430万元的存款,而绕道新加坡返回英国,其后香港政府成立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
1974年2月15日,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成立了独立于警务处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廉政公署,揭开了打击贪污的序幕。
在电影中,廉政公署调查主任李子超(许冠文饰演)约谈南江,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故事便由此展开。
磊乐和南江,同为1920年出生,亦曾同为华籍总警司曾昭科手下,但两人的成长经历很不一样。
磊乐是广东海丰人,全家人偷渡到香港后,曾在茶楼干过打杂,后加入了警队,从巡警做起,1955年打击14K,因一举抓捕100多名14K小混混,而立下大功,名声大噪。
南江的出身比磊乐好,因父亲是洋行买办,他从小就读于名校,懂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比利时语四国语言,且枪法奇准。
1958年,香港九龙巴士总经理雷瑞德遭“双枪虎将”李卓挟持,南江随曾昭科入屋营救,因不费一枪,劝降李卓成功而崭露头角。
1956年10月10日,在香港九龙、荃湾等地爆发“双十暴动”,由14K带头的黑帮和暴徒趁火打劫,到处抢掠财物,引发大规模骚乱。
警方重拳出击,将以葛志雄为首的14K高层驱逐出境,磊乐和南江,都在这次事件中,立下大功,后来都顺利当上华人探长。
此后磊乐便建立了一套管理地下秩序的“贪污机制”,着手划分各大社团势力范围,各社团每月要向他上贡“交租金”。
这套制度的建立,一方面稳定了香港的社会治安,巩固了社会秩序;一方面又导致贪污成风,腐败风气盛行。
由于在任期内社会治安得到明显改善,磊乐在1962年晋升总华探长,掌握了全港黑白两道的话事权。
南江紧随其后成为警界二号人物,在电影中他称自己是“丫鬟命”,甘愿做二把手,展现了他为人低调,又城府极深的个性。
吴锡豪于60年代初,偷渡到香港并迅速崛起,在一段时期内破坏了磊乐建立的地下秩序的平衡。
但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加大力度打击犯罪,吴锡豪便成了重点打击的对象,被捕后被判刑30年,是当时最重的刑罚。
葛柏于1975年初被引渡回港受审,后被判处入狱4年。
“四大探长”在听到风声后都潜逃离港,虽逃避了刑罚,却一辈子都要东躲西藏。
相信翁子光在编剧时,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才将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二、
按理来说,一个从大量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来的故事,又是以香港40年风云变幻为背景,只要掌控好节奏,将其呈现出来,很有可能拍出一部港版的《教父》。
但皮哥觉得,翁子光从一开始就没找准方向,他参考的不是弗朗西斯·科波拉,而是王家卫。
梁朝伟、谭耀文、吴卓羲、太保都是江湖味十足的演员,但翁子光却竭力去除掉电影的“江湖气”。
南江的形象带着书生气,与其原型蓝刚滑稽幽默、风流倜傥,又喜欢捉弄人,斯文但记性差的形象,相去甚远。
吕乐因为读的书少,曾被香港人以为他“目不识丁”,可见是个粗人,电影中的磊乐却是个擅长跳舞的英俊小伙,这差距也是非常明显。
更尬的是,片中还让两人一弹一跳,贡献了一段歌舞,且磊乐跳舞上瘾,还接连跳了两段,让人一度以为看的是印度电影。
皮哥还发现,磊乐(吕乐)的黑社会背景被有意淡化了,关键的改动,就放在太保饰演的年姑丈这个人物的身上。
这个在片中似乎不起眼的人物,原型其实大有来头,是新义安龙头向前的长子,向华强的哥哥向华炎。
1953年,向前因涉三合会活动遭香港方面驱逐去了台湾,在卫生署任职员的向华炎被迫接手社团成为新任龙头。
向华炎虽然是个文人,却很有担当,在其带领下,新义安打下大片地盘,盛极一时。
1989年周润发主演的电影《我在黑社会的日子》,就是以向华炎的故事为蓝本,而漫画《古惑仔(Teddyboy)》中的蒋天生,也是以此为原型。
向华炎比吕乐小十多岁,但娶了吕乐的姑妈吕杏华为妻,所以是吕乐的姑丈。
由于这层亲戚关系,吕乐在警队常得到向华炎的通风报信,而身为探员头目的吕乐,也对新义安社团非常照顾。
这一黑一白的相互照应,才是吕乐能够在警队中平步青云的原因。
电影中太保的形象,与向华炎年龄上就差别很大,他和磊乐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被淡化。
相信翁子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洗白”磊乐,让他看起来显得更“文艺”,更“纯真”,但就像“洗过的大肠”,也丧失了大肠本身的味道。
从电影的时间跨度,可以看出翁子光竭力想拍出香港40年历史变迁的“史诗感”。
但他选择的是偏向“文艺”的方向,罔顾这段历史本身就带着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血腥味,是并不“纯真”,也不“文艺”的。
鼎盛时期的吕乐,在夜总会每晚的消费超过1万块,而普通市民连3毛钱1碗的云吞面都吃不起。
“四大探长”的崛起,那套敲骨吸髓的地下制度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平民的痛苦之上的。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四大探长”的辉煌和消亡史,而不是看他们装成文青,带着文艺腔弹琴跳舞,又在遭遇廉政公署重拳打击后,还能云淡风轻、全身而退,在异境面对着港岛,感叹岁月无常。
三、
翁子光说,他拍《风再起时》,就为了“给香港电影一封情书”,所以他把磊乐洗白成一个“白玉光”,把南江塑造成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小资青年。
如果说这样的改动,还在观众的容忍范围之内,那对感情戏的呈现,就真的味同嚼蜡,令人难以下咽。
磊乐的太太蔡真(蔡珍),是香港富豪蔡运昌(吴耀汉饰演)之女,磊乐在酒会上,一眼见到她,便对她疯狂地展开攻势。
而蔡真喜欢磊乐率直的个性,不顾父亲的反对嫁给了磊乐,这个穷警察追到富贵小姐的浪漫故事,就像童话一般美满。
但磊乐一直念念不忘他的初恋,一个叫小愉的女孩,在日本占领香港时期,小愉被日军践踏致死。
磊乐心里一直没放下小愉,直到后来遇到长相与小愉相似的舞女小燕(曾一萱饰演),两人很快打得火热,小燕还怀上了磊乐的孩子。
蔡真很快发现了磊乐的出轨,她收买小燕的医生,给小燕下了打胎药,导致小燕母子丧命。
磊乐因小燕的死伤心欲绝,其后更染上毒瘾,但蔡真还是原谅了他的出轨,且帮他戒除毒瘾,夫妻两人的矛盾,也因此很强行地得到和解!
这段剧情看得皮哥十分无语,也让我怀疑导演的三观。
且不说对初恋的怀念,并不能抵消出轨的罪过,因丈夫出轨,而迁怒于其出轨的对象,且使用药物摧残其身体,也是一种赤裸裸的犯罪,竟然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蔡真是片中重点塑造的女主角,其戏份比“四大探长”的严洪、肥仔B,以及大毒枭跛豪都要多。
在磊乐不知情的情况下,蔡真背地里帮他接触黑帮势力,用不光彩的手段打击异已,一步步把磊乐送上总探长的宝座。
导演刻意将其塑造成一个躲在男人背后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人物,且花费笔墨渲染其心狠手辣的一面。
但因为历史的背景的局限性,这样的女强人,仍旧受到“男本位”思想的束缚,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摆脱需要依附于男人的宿命。
更奇葩的是,为了彰显蔡真的魅力,电影还暗示她和南江曾有过一段交往,且婚后还与南江有藕断丝连的关系。
“勾义嫂”是江湖大忌,吕乐和蓝刚泉下有知,当看到这段剧情时,不知道他们的棺材板是否还盖得住!
四、
据介绍,《风再起时》的初剪版长达6个小时,经翁子光一番删剪,缩减到4个小时;再次删剪,又剪成144分钟;
而我们内地的版本,更是剪去了一些不让我们看的画面,使片长只剩下143分钟。
也许是因为大量删剪,剧情的过渡,场景的切换都显得很生硬。
其中很多故事刚刚展开,在几个镜头交代过后,观众还没看明白就被一笔带过了,其中人物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让人记不住名字,也看得云里雾里。
镜头运用上,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色彩都非常饱满,且一些历史真实镜头的加入也增加了历史感。
但翁子光刻意将镜头对准角色的脸来拍,有很多镜头近到人物的下巴都溢出了银幕,脸上的条条皱纹清晰可见,让人看着很不舒服。
最要命的是,剧情的推进十分缓慢,且每一个历史事件的交代都点到即止。
没有深入挖掘,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又不分主次,让人觉得整部电影发生的故事,都只是在走过场。
不是因为皮哥在看片之前,已经对那段历史有较全面的了解,很难看出电影在讲什么。
对于那些完全不了解的小白观众,肯定会更难以理解。
因此,对于那些希望看到一部黑帮爽片的观众而言,《风再起时》真的是一部很“劝退”的电影。
翁子光是有想法的导演,但他适合拍犯罪悬疑片,这种史诗题材,明显是他驾驭不了的类型。
就是有郭富城和梁朝伟,这样的巨星压阵,依旧救不了这部电影。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