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片”《无名》是春节档最具争议的电影。
争议到,至今豆瓣没开分,短评处还有一行提示:
豆瓣的防刷机制,会识别不经常出没的ID(或水军号),并进行屏蔽,比如大量打五星或打一星但都是可疑用户的ID。不一定只针对负评,也针对好评。
1月22日,“文娱春秋”刊发了一篇稿子,当晚自行删除了。
后台陆续有网友询问,为啥删掉了?
因为,我们意识到,这部电影绝非单纯的“垃圾”或“牛逼”。另外,不想陷入“粉黑”之争(当时主标题用了王一博)。
除了头部专业电影大号都夸赞“高级”外,作者本人的朋友圈,也确实分成两波,认识的一些朋友,鉴赏力很不错的,而且确认与片方利益关联不大的,也在说好。
喜欢的人说,没一处闲笔。讨厌的人说,无处不废笔。
有鉴于此,就,又去看了一次。
带着问题。
|误导观众
所有进场观众都心知肚明(略有观影基础或了解演员生态的),王一博角色绝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汉奸,不论是真实的他,还是片中的他。
现实的王一博,作为超级偶像,是靠形象吃饭的,演一个真汉奸,他万万不会接,不根红苗正可还行?这是流量明星本身必备的特点——要么导演根本没意识到这种情况,要么就是选角失败。(其实《满江红》里的易烊千玺同理,他必然会站在正义一方)
片中的王一博,有一个进步女青年未婚妻,还有一个地下党上司,未婚妻又遭残杀,残杀未婚妻的同僚还想拿枪打自己……
然后导演却一直误导观众这个角色是真汉奸。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先入为主知道王一博非汉奸,却一再被导演误导,到了结尾,谜底揭晓时……只有一个感觉:导演你跟观众较什么劲呢?应该误导的是片中反派啊,可不是观众哎。
这让所有的强行误导,在观影者视角里,都变成了笑话。(假如,王一博这个角色要是真汉奸我反而直呼牛逼了。)
真正高级的表达难道不应该是:一开始就给观众揭示底牌,然后用各种手段误导片中反派,让观众相信反派真的被误导了……
在《无名》里,被误导的只有观众(而且极其生硬,导演就好像某景区商店硬拽着你去消费的拉客小哥),但看不到片中反派怎么就被误导了?
作为反派的日本军官,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傻白甜。到了最后,如恋爱脑上身,献宝一样拿出了地图册,翻开,眼睛望向王一博,充盈着甜腻的光芒,仿若渴盼王之临幸。(如果日本人是真同志,我也真敢打高分。)
就离谱。
不过。
我们意识到,错误地把这部电影跟《无间道》《风声》等同类型“寻常”谍战、悬疑片做比较了(谁让这两部电影演员跟《无名》重叠的)。嗯,它们都太俗。
而《无名》,岂能以纯商业片度之?
但元旦后发布的几支预告里“超级商业片”5个大字,则是对观众的又一种误导。
误导,其实还有个近义词:
戏弄。
|无效表达
剧情并非不好懂。
恰恰因为,故事太过简单,所以,需要变着法靠剪辑迷惑观众。
剪辑呢,很多无效表达。
影片伊始,周迅在餐厅里准备点餐,服务员告知有人帮点了,旋即转场。结尾,这段又出现,帮点者现身。当然知道啥意思。第一遍,观众没人不知道帮点餐的肯定是我方人员吧?最后果然是我党同志,意外吗?删除第一遍,只出现在结尾,不是一样的效果吗?
还有,王一博王传君茶餐厅然后坐车里后者说自己点的排骨被前者吃掉大部分那段,第一遍就get了。又出现第二遍,理解是为了强化某种譬喻,可是,有必要吗?
有效表达应该是,第二遍,立刻让观众意识到,第一遍存疑的地方得到了迎刃而解,有恍然大悟之感。但导演处理效果是失效的——因为第一遍就根本没有什么疑惑,或第二遍没有太多有效补充信息。
一个反例——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
这部电影足够难懂吧?即便看完全片,能准确说出故事全貌的也不太多。但是,每一帧,每一个画面,每一处剪辑,到了结尾往回掰,都是有效表达。
《穆赫兰道》里,重复场景和人物也很多,但每一处,都砸中观众的疑惑。比如末尾处,同样出现了餐厅对话场景,和貌似怪物的流浪汉,以及怪异老头夫妇。与前面有了补充呼应。
最重要的是,《穆赫兰道》观影过程的可看性及趣味性极强。
当然,大卫林奇是世界级大师,用他比程耳,胜之不武。2014年内地年轻导演忻钰坤的《心迷宫》,同样属于乱序,打乱故事,散点叙事,比之《无名》,又如何?
反观《无名》?前几天我们那篇稿里,用了“无趣”形容,正因为无效表达太多,还是坚持这一看法。
|好评节选
开头说了,很多电影大号夸,不排除恰饭的可能(很正常),铺一圈KOL,也是春节档片方应有之义。
他们夸的最多的词儿,就是“高级”。文章内容,无非就是复述一遍情节,渲染一下气氛,摆几个模棱两可的词。一如以往文风,如此而已。
看了几篇,挑不出像样的夸赞,为调和我们的批评(免得说为黑而黑),所以,从作者个人、团队小伙伴朋友圈,找出尽量言之有物的好评(我们认为属于个人观感),节选如下:
·看完《无名》,这是要疯狂为我梁生高唱赞歌的一天!真诚推荐还是要去大屏幕上感受独特的腔调和人物魅力。片中闲笔尤赞,譬如雨中的狗。(前资深媒体人,现企业高管)
·《无名》争议极大,豆瓣两极化,我却觉得水准尚可,虽然和《罗曼蒂克消亡史》比起来要滑落一个等级,程耳美学依然风格强烈,王一博表演虽然努力,和梁朝伟这样老戏骨在一起还是有些惨和尬。(现资深互联网媒体人)
·敢在这个档期上映的片子,已经不能用单纯的票房来评判电影的好坏,顶多是说片子本身是不是足够大众。我觉得无名不错,至少是满足我的预期了,画面审美、叙事剪辑、演技拿捏。尤其是王一博,至少是扛住了小鲜肉惯以的“尴尬脚扣地”的考验,也算是导演拿捏到位。(现娱乐领域资深从业者)
·喜欢「无名」是因为喜欢程耳的风格,入迷且耐看。他电影里“对话有手起刀落的快感,打斗又有种赤身肉搏的诗情。”何与张公寓接头、何与叶公寓打斗,看不腻且着迷。程耳的风格鲜明,也有说炫技,拥有技巧的炫技且自成风格,也可以称之为才华吧。可以不适也可以喜欢,可以觉得太装也可以迷恋。哈哈总之还是很推荐看的。(资深影视制片人)
|票房走向
目前,2023年春节档票房前三分别是《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
前两者不意外,只感慨,《熊出没》是真顶流。
究竟谁会是冠军?不敢妄作猜测。但绝不可能是《无名》了。
要知道,在1月14日预售开始后,《无名》一度拿下前5天的预售票房冠军,当然,全赖流量明星的粉丝组织动员“应援”能力。到1月20日被《满江红》反超,1月21日,《流浪地球2》成为第一,这是普通观众开始买票了。
《无名》是博纳影业“中国胜利三部曲”收官之作。前两部是《中国机长》(29亿票房),以及《长津湖》(两部合计98亿票房),到了最后一部,目前看起来,以票房论,这个尾,败了。
从排片占比来看,1月24日上映第三天,根据猫眼数据,《无名》为8.2%,《交换人生》《深海》都是7.6%,相差无几。相比1月22日开画当天的排片占比,都有跌幅,但《无名》跌得最多为33%。
再加上邓超《中国乒乓》初三也进场厮杀(当日排片占比10%),势必挤压排片空间,按照《无名》跌幅,可能呈现断崖式的下降,不到假期过完,就会基本出局。
但争议不是票房不好的主因,满江红争议也不少,无碍于冲击春节档冠军。后续如何调整宣推策略,才是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的关键。
大胆提些宣推建议:
要么,就专注推向艺术片爱好者,主打高逼格,就说“史上最难懂”,一般人看不懂云云,看懂了你就自带优越感的哟……
不过,这部分确实小众,而且未必愿意当冤大头。如果片方还是想争取多数票源,那么,斗胆说个方向,主打个标签——“史上春节档最难看电影”,自我牺牲,吸引好奇,哪里难看了?为什么难看?这么有自信史上最难看?
而且,还能顺便实现它的营销口号——
“《无名》必须在春节档留名。”
撰稿|杀手LEON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