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依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形成了独具韵味、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格。

动画电影中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显现出了民族特有的美学特质和价值内核,并逐步形成自觉的民族意识。

01仁爱礼义的处世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仁爱”“礼义”的哲学思想。“仁爱”说是儒家一直以来秉持的核心观点,孔子认为要关爱他人,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自我德行的修养,对待他人要宽容友爱,有礼重义。

这种古典哲学对中华民族处世观念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华民族平和、谦爱的民族性格。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

大圣归来》中唐僧的前世江流儿被塑造为一个“仁”与“爱”的代表,虽然弱小,但依然秉持仁爱之心。

为了解救被山妖抓走的孩子与强大的山妖站在了对立面上,过程艰难历经多次生命危险仍然坚持仁爱之心。甚至在被山妖追杀途中,依然践行着这种仁义观,救下一个比自己年龄更小需要照顾的小女孩。

经受江流儿这种仁爱精神的触动,大圣消除了对社会对现实的消极愤懑之情,重拾了自己“仁爱”之心。这种故事情节发展侧面体现了佛家思想中的感化主题。

02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在于对生命的感悟。中国传统哲学是内省的,主张对内观照己身、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超然物外”、“天地和万物与我共生”的人生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自由超脱是道家向往的人生境界,《大鱼海棠》讲述一个追寻自由、寻找生命的轮回意义的故事。

影片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终于获取了鲲的形象,就这样一条鱼开始了追寻归宿的生命历程。

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了报恩,违背族规、牺牲寿命帮助鲲复活并返回人间。这违背了“顺应自然”“生死轮回”的东方生命观,从而引发了雨水变咸、海水倒灌、夏日风霜一系列灾难。

03自强不息的奋斗观

《周易》中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奋斗一直根植于中国民族精神之中,形成中华民族奋斗价值观。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奋斗发展史,在贫瘠的自然条件下,中国人民也创造出了大量的“奇迹”,现存的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中国民族奋斗成果。

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勤奋、前进的民族文化精神,为人们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社会提供着精神动力,这也是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内核因素。

可以说,中国民族精神中除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命哲思,还有着“人定胜天”的自强奋斗精神。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核融入民族集体意识,在文艺创作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风语咒》中,主角朗明从小的梦想就是要成为英雄“侠岚”,但是他从小双目失明,遭人欺凌取笑,一次次想要证明自己却又一次次失败。

即使如此他也不曾放弃,最终在凶兽饕餮祸害人间之际,在经历生死历练后,成功习得风语咒,将凶兽饕餮成功封印,也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自己梦想中的英雄。

主角朗朗的逐梦过程将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展现淋漓尽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失去法力的孙悟空以及弱小无力的江流儿对比山妖处于完全弱势位置,与强大的山妖争斗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与山妖对立的过程中虽然有过艰辛困苦,有过失意迷茫但,江流儿从未放弃与之抗争的念头,并且一直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向目标奋进。

酷漫库江流儿的这种性格、言行体现了中华民族价值内核中的奋斗精神,江流儿一角也是一个平凡中国人的社会生存缩影。

如果说这种奋斗精神在《大圣归来》中体现还比较含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则进一步发展为直白的呐喊。哪吒对于自身既定的命运,不认同不接受,在抗争的过程中更是直接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抗争口号。

这两句经典台词也让观众感同身受,内心震撼、激荡不已。

《姜子牙》中以苦苦追寻的真相、天尊主导的宿命为冲突焦点,姜子牙从众神之长到被天庭放逐,从头到尾都没有向权威低头。影片结尾姜子牙斩断与宿命锁连接的登天梯,内含了民族文化中反抗权威、自我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