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夏琼) “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逝在大地的尽头……”诗一般的语言,唯美的画面,悠扬的蒙古长调,电影《黑骏马》里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故事和其背后深沉的情感被娓娓道来——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黄献文近日在B站开设专题,向网友介绍系列东方电影。

按照计划,这一系列将介绍50部东方电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印度、伊朗、越南等亚洲国家优秀影片。网友们纷纷弹幕留言:“沉静而有力的作品”“凝练通透的解说和蒙古风情的画面相得益彰,尤其是解说词意蕴深远”。还有一位网友留言说,“去年刚上黄老师的课,课堂氛围生动,电影讲解深刻。”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黄献文。

系列视频筹制一年半

“其实上B站讲电影是我的学生们的建议。”今年60岁的黄献文笑着介绍。制作这一系列视频的初衷是配合教学。两年前,黄献文在武大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东方电影与东方文化》的通识课。

通识课上的学生们来自全校各个不同的专业,考虑到一次课两个多小时,如果课上完整观看一部电影,展开讨论时间就比较紧张了,为此,他决定制作视频课件,把准备介绍的电影情节、思想意义、艺术特点、人生感悟、哲理升华融汇其中,这样学生在10多分钟时间里能对影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这样的尝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门通识课报名火爆,今年新学期150个课程名额秒光,至今还有人申请报名。有学生还发微博说黄老师的课太难抢了,要拼手速。

黄献文2018年在中国大学慕课上开设的《东方电影》系列专题讲座,反响也很热烈,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其教材《东亚电影导论》获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二等奖。学生建议,能不能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东方电影史上的优秀影片,就这样,B站这个东方电影名片专题应运而生。

该系列视频筹备、制作耗时一年半,由黄献文的学生剪辑,而文稿和配音全部是由他自己完成。制作之初,原本邀请了专门的配音师来配音,但测试版出来,比较了几个版本的配音之后,同学们都觉得老师自己来讲述更有情感力量,更能打动人。

东方电影研究从无到有

黄献文1979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此时,学校艺术系发展需要理论方面的研究,黄献文从现当代文学方向跨界,走入电影研究,“研究初期,曾有一天看5部电影的经历。这么多年,不记得自己看过多少部电影了”。

黄献文回忆,最初电影教学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影片资料,如讲到中国电影史经典之作《小城之春》的导演费穆,他上课会背个大包,翻开书里的图片给学生们介绍这就是费穆。

由于早期电影年代久远,素材散佚难寻,东方电影研究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是资料的搜集。黄献文为了搜集早期电影研究资料,无论是平时还是出差、出国访学交流,他最喜欢搜集的就是电影影像资料。

武汉大学东方电影研究从无到有,经过20多年的积累,已建立了“武汉大学东方电影资料库”。黄献文认为,东方电影史上曾出现了像黑泽明、小津安二郎、雷伊、费穆、阿巴斯等一批世界级的导演,诞生了像《罗生门》《东京物语》《24只眼睛》《小城之春》《城南旧事》《霸王别姬》《流浪者》《阿普的故事》《悲歌一曲》等一大批杰作,它们可以与西方国家的任何优秀电影媲美。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东方电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希望网友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东方电影有更多了解”。

露天电影院可成为大学名片

“我们这一代的电影启蒙是在大学的露天电影院里完成的。”黄献文说,曾几何时,大学的周末露天电影院曾是青年学生在一周紧张的学习之余来此娱乐、汲取艺术营养、培养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好去处,成为20世纪80年代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然而,现在的大学露天电影院大多数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露天空地。黄献文认为,这一方面受到了时下网络传媒发达、娱乐形式多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与各大高校对露天电影院的重视不够密切相关,放映时间随意,影片选择上,大多是新上映、新引进的下线影片,商业片占绝大部分等。

调查资料显示,当下电影的观众年龄大多是17至28岁之间,其中大中学生,尤其是“90后”“00后”已成为观影主体。黄献文曾向相关部门建议,将中外经典影片引入到露天电影院,每周末定期放映一到两部电影,采取院线热片+艺术片的组合形式,改善露天电影院的环境和硬件设施,还可以尝试将周末观看露天电影作为一门全校通识课程,打造多元化的网络推广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覆盖面。

“电影是一门包含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艺术,它对人的熏陶是全方位的、立体的。”黄献文认为,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一翼——露天电影院上放映的经典电影将让观者在身临其境的欣赏中,既得到审美的愉悦,又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是大学的名片和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与电影研究打了20多年交道的黄献文说,“作为一名在大学讲授电影的教师,总觉得有责任向讲台下一双双充满求知渴望眼神的学生讲清楚哪些是好电影。好电影表达了人类心灵的共感,它们超越时代,具有隽永的力量。”

【编辑:郑晓晓】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