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与光线两大厂在神话新编的同一条赛道上,选择了不同方向。

光线选择在人物上进行创新,反传统、反英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举大爆。

追光选择在世界观上另辟蹊径,成人向、朋克风让《白蛇》系列成为独树一帜的国漫存在。

想要在世界观上塑造出不一样的特色,必然要在视觉效果上追求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从《白蛇:缘起》开始,《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再到今天的《新神榜:杨戬》,追光的动画制作技术已然不输于好莱坞。

同台竞技下,《杨戬》甚至比隔壁的《小黄人》要更精致、更好看。

长达两个小时的《杨戬》更像是追光的一场前沿技术发布会,就像雷军的小米发布会拿着一堆参数优势吊打友商。

机械感与仪式感并重的神界穿越口,犹如曲线航行的飞行画面,让人目眩神迷。

神仙们驾驶的各种飞船,在悬浮叠峦的神界有序飞行,仿若天上版的《海王》。

尤其是杨戬那艘细长带翅的飞船,不由得令人想起《沙丘》中极具仿生拟态美感的扑翼机。

太极图中杨戬穿梭坠落的幻境不停切换,宛如《奇异博士》里镜像空间带来的“盗梦空间”式体验。

这些未来感与科幻感拉满的设定,搭配具有东方神韵的建筑与物品,塑造出了一个独属于追光的中式蒸汽朋克神话世界。

对于美学极致追求仍不止于此,3D降维成2D,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墨态神韵,在片尾高潮处以3D与2D、彩色与墨色的交叉画面下,强化了法器内外不同世界的边界感。

但真要说追光的拿手绝活,还得是观众们翘首期盼的“法象天地”。

角色的元神外放是最鲜明的身份特征,光绘效果搭配人物巨大化营造出一种巨物恐惧,视觉上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感和心理上的压迫。

种种效果叠加的画面,追光带给观众的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留给粉丝们的是呼声不断的技术大拿。

相较于对视觉近乎疯狂的追求,对于故事的打磨显然不够精致与用心。

两个小时的片长中,“杨戬”这个主角更像是一个完美穿线的工具人。

为恪守家族使命、守护妹妹临终所托,不惜背负骂名、沦为一个前顿不着后顿的赏银猎人。为保护自己的侄子,屡屡暗中帮扶也就罢了,最后还助其劈山救母。

再看看那层讽刺虚伪官僚主义与利己主义的阴谋论,玉鼎真人与巫山神女的博弈更缺乏有效的立场对立,仅凭只言片语而无实据的文戏显得如此单薄无力。

一个内心毫无驱动力的主角在整个故事中更像是一个初入新手村的玩家,人家给他一条任务提示他才懂得下一步往哪里走。

单薄、工具化、毫无人物弧光的杨戬,个性还不如沉香来得鲜明,难怪有网友笑称本片是“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杨戬立意不明,申公豹和巫山神女同样塑造得不明不白。

申公豹助沉香,看似是因为自己对封神爵位不公的愤慨,又像是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最后还死的不明白。

从开头到结尾,巫山神女的人物动机可以用诡异来形容。明与沉香本就相识却偏偏找杨戬来追捕,明与杨戬有亲缘关系偏偏有一场暧昧十足的屋内戏。到了后面,一是女性承担历史骂名的不公充满了愤怒,二是替杨家女性自我牺牲感到不值。

究其根本,是追光的编剧从未想过故事到底要讲什么。

相比于《白蛇》系列两部以“爱”为核心展现故事,《新神榜》两部作品依托于传统故事却又不敢大胆创新。

《哪吒重生》的基础是“哪吒脑海”这一经典传说故事,却对“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浅尝即止。《杨戬》同样围绕“劈山救母”的经典传说,没有对杨戬的内心进行深挖,反倒成了“叔侄一起来劈山”。

传统神话可以新编,但不可只编其型、不编其魂,结果只能混出一个不古不今的笑话。

最后说一句,这部电影要拍真人版的话,“杨戬”和“沉香”非杨洋和易烊千玺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