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美剧里的英雄主义,因为主角总是自带光环,凭一己之力拯救国家,拯救地球,甚至拯救整个宇宙……
当很多吐槽这些表面现象的时候,在没有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去发现,西方视角传达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并不像表面所表达的那样。
可能有些时候,我们去看待一个事物或者一个观点,应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情绪客观的去看待。
小哆的看法:西方所传达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是强调个体的主观的能动性,人有无限的潜能,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能,然后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前进,可能现实生活中,并不会电视剧或者电影那样,事事顺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英雄主义告诉我们,人是能力可以改变眼前的困境,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并努力,你是可以改变眼前的一切。这个理念告诉人们的:是希望、是永不磨灭的信心与期待。
谈一谈最近看的电影《暗恋 橘生淮南》,很多人都在评论,这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小哆没看过小说(对于小哆而言,所有的书籍里,可能不会选择的就是小说),仅仅只是对这个电影发表一下看法:
小说里描述的情感之细腻,不是电影短时间内能表达出来的。但是为什么会很喜欢看这种青春疼痛小说,也许,这个小说所传达出的内心活动,满足了一部分的心理需要,就是其实ta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从来都没有人知道,但是在这些小说里就找到了。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追完小说 ,追电视剧,追电影,ta们在看电视剧时,思考小说的内容,看电影的时候,在思考电视剧的内容。每当ta们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不是我想象当中的那样。
如:
1、这段剧情,原本是体现主角是多么心痛,为什么这个电视剧/电影就没有表现呢?
2、这可是很重要的桥段啊!为什么拍摄时删了。
3、这还是原本小说里人物形象吗?一点都不像……
……
总结一下,无论什么样的小说,能吸引你去看的,其实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一部分,如感受与想法、坚持不懈的精神、永不妥协的的精神、成为梦想当中的英雄、各种特殊技能、战斗……,因为小说满足了我们一部分的情感需要与精神需要。
关于先后:
如有些小说,成了大的IP或者小有名气的IP,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先改编的,总是会先入为主。如先改编电视剧,大家就会对电视剧的印象很深。而电影如果无法超越电视剧,否则这个电影可能都不是理想的。最主要有些小说,描述情感之细腻、时代变迁的时间线,在电影里很难去表达。因为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长去表现这些内容,而电影的时长是有限的。所以很难去表现。
但是对于新写的剧本,可能观众就不会那样的情感,因为观众首先就不会预设情节,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好的新剧本制作成电影,如果制作可以的话,总是能得到一片称赞。
但是电影考虑资金成本。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保守一点,以有一定粉丝量或者有一定读者的小说,或者知名作家的小说进行改编创作。
对于小说,先拍成电影的,然后再拍电视剧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电影拍的比较成功,然后才拍的电视剧,电影已经在人们心中深入人心了,所以观众很难代入角色,也很难将新的演员演的主角很难代入电影里的主角。
但是我们往往会看到。只要一个电视剧或者电影一个是成功的,后续都会生产出电影或者电视剧,因为ZB方会收割最后一波观众对于这个小说的情感与价值。看似后续生产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都是自然发展,一切都是人的推动。一切都是人的情感在推动。因为人往往对于自己所在意的情感表达,总是百看不厌,因为那代表的是自己。所以那些付费看的电视剧与电影,其实看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
结尾:
会不会有些人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只会选择看纪录片或者动物世界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