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看完《咒》,我就安心过周末去了,昨天晚上才发现它闹得沸沸扬扬。

一部大多数人网盘见的恐怖片,能被撕上微博热搜,也挺罕见魔幻的。

《咒》到底有没有冒犯观众?我想先说一个商业电影的本质。

商业片拍得好不好,很大程度看的是氛围

都知道电影是假的,为什么观众还会担心角色的命运?

因为在某个心理程度上,确实相信那是真的。

术语叫“中止怀疑”,文艺点叫情绪感染力,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看进去了”“入戏了”“有代入感”。

这个中止怀疑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口碑。

一个电影氛围做得好,就能让很多人有情绪投入,觉得有看头。

氛围是剧情台词、演员演技,还有摄影化妆道具服饰取景剪辑配乐等不同领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样的剧本,不同团队来拍,观感可能天差地别。

很多翻拍片远远不如原版,也可能是双方造氛围的能力不在一个档次。

网上常看到有人问:“某电影这么多硬伤,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因为它的氛围强,大家看的时候投入度足够高,根本不会注意到硬伤。

看爽到,自然给高分,事后再想起有硬伤也无所谓。

也有人问:“某电影分数为啥这么低?明明剧情很厉害,又严密又有内涵。”

但是对不起,氛围不对,大家看不下去,无聊了就无心去揣摩剧情,再好也白搭。

所有商业类型里,恐怖电影是最讲究氛围的。

别的类型片,只要情节完整,表演到位,风景优美,特效豪华,有社会深度有人性反思……总有可夸的地方。

大家就算看得不太过瘾,没啥情绪波澜,也总能找个点说服自己,这趟没白来。

但恐怖片最受公认的标准就是吓不吓人,也就是情绪出不出得来。

没法让人投入进去受到惊吓的,自然就不被待见,别的环节很难补上来。

有时候场外因素也有影响,比如看过《惊声尖笑》贞子被众人暴打,再回去看《午夜凶铃》效果就大打折扣。

说回《咒》。

祝福变诅咒这个设定让许多人大呼晦气,也有人拿出以前同类影片反驳说这不是新鲜事,前者又指出两者有本质区别。

其实最早观众下诅咒,根本轮不到这种新世纪之后流行起来的互动形式。

几十年前的恐怖片,就懂得念一句万能咒语:改编自真实事件。

搜一下经典恐怖片列表,不管是好莱坞还是欧洲各大国的,不管日韩还是港台出品,你会发现其中跟真实事件关联的比例多到惊人。

连《咒》本身也不例外。

其实哪怕确有真实打底,多半也是主创添油加醋,夸大其词,有时候甚至一个都市传说、一栋凶案大宅,都能拿来做文章。

但它们却煞有其事地表现出逼真,想方设法说服你情节确有其事,世界并不安全。

不管面对杀人狂、外星人、邪教、恶灵、怪物还是某种超自然力量,角色往往并没有做错什么,或只是抵御不了人性常见的弱点,就沦为凄惨的被害者,对危险无法防备更无力抵抗。

电影也时常在开头或结尾醒目打出真实字样,甚至还在结束后加一段角色后事,搞出纪录片的观感。

这些虚虚实实的表现,共同播下恐惧的种子,让人觉得电影结束并不是噩梦的结束。

走出影院或离开电脑手机屏幕,进入外面的世界,这才是新一轮恐怖的开始。

这跟《咒》中诅咒的效果,很难说有太多不同。

无神论和心理强大者还可以对《咒》一笑置之,但面对那些更真实的诅咒就不一定免疫了。

说了这么多,好像是在为《咒》开脱,但其实在我看来它是个不太过得去的恐怖片。

全片采用伪纪录形式,确切来说是伪纪录片中“拾得录像”的小分类,这天然有一些独特的要求。

它的氛围就是得给人“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些很逼真刺激的影像”的感觉。

“拾得录像”追求粗糙的质朴,甚至故意加上画面缺失和混乱来增加真实感,后期加工的痕迹越重,越削弱这种体验。

从很多方面看,《咒》的氛围都做得远远不够周密。

用双线剪辑,而且还不是单纯打乱时间顺序,是你一段我一段齐头并进的叙述,剪得明明白白的,非但不粗糙,倒像是奔着拿最佳剪辑奖去的。

吓人环节并不是没有佳句,房间物品移位,天花板上的坏坏,夜访阿清师家,地道内外的遭遇,单独作为网络小短片,或者各自扩充成《致命录像带》的章节,都很合适。

但放在同一个电影完全串味,风格不同互相干扰,反而把惊吓感都对冲掉了。

电影有很强的悲情意味,女主演蔡亘晏的表演很有层次,母亲守护不了深爱孩子的绝望,也可以去隐喻现实中更深刻的恐怖。

可是这一切都是剧情文艺片的风格,跟片中追求的瘆人的临场感,刺激感官的凄厉张狂,都格格不入,互相伤害。

如果只能二选一,我宁可电影大大削弱恐怖场面,单纯做一部亲情文艺片。至少这部分的情感起伏更完整统一。

还有些环节也在拖后腿,比如中邪的角色突然冲向镜头的手法出现了不止一次,但每次的化妆和表情都滑稽到让人一言难尽,那明明就是笑点吧。

伪纪录片中常被诟病的“再害怕也不能丢掉摄影机”的槽点在本片也没有很好地解决。

另外,简体字幕把一些台湾用词换成大陆的,导致和台词对不上,更增加了出戏的感觉。

大大小小的瑕疵,都算不上什么致命缺点,但都在破坏作为伪纪录片的氛围。

不断提醒你,你看的是人工创作、完全虚构、精心修饰过的东西,不是什么无意拾得的神秘影像。

诅咒的部分,不管认为它是加分的小聪明,还是让观众不悦的冒犯,至少我在看的时候,既不关心,也不想参与,更没有丝毫情绪投入。

看到诅咒完成时,我一拍脑门,试着回想了一下,但根本记不全那八个字都是啥。

那这个诅咒到底该不该拍呢?我认为,点子本身还行,但没啥必要。

不是因为会让人觉得晦气,或是有违创作道德什么的。

而是对一个电影来说,任何它想锦上添花的东西,都得在电影本身的娱乐性饱满以后,再来添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