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是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看过电影后,我特意去了解了事件始末真实事件比电影更让人绝望。
事件发生后抗争者的维权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学校老师和很多牵扯其中的法律工作者被暗杀。
青年才俊律师也因此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后来他身患癌症还好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医生。
两人联合共同抗争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最终没能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制裁。
重大打击下,律师病入膏肓,最终倒在了警察的高压水枪之下。
抗争道路难以为继,绝望之中的医生留下几万字的遗书自杀,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引起了公众对这件事的关注。
随着《熔炉》的上映,熔炉事件再度被带回大众的视野,光州警方组成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
但几个施暴者已经过了追诉期,律师、医生以及为此牺牲的所有人用生命捍卫的正义只能停留在这里了。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仁浩来到雾津,应聘慈爱聋哑人学校。
他是一个可怜且不幸的人:妻子早亡,8岁女儿天生哮喘,不得不交给祖母照看,自己则为生计奔波。
为了获得一份谋生的职业,在金教授的介绍下来到雾津到一家聋哑学校就职。
当他到达学校之后,接受了学校的“潜规则”,交了五千万韩元作为索贿金,成为了学校的老师。
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令他更加惊讶的是,比起自己沉重的生活这里发生的一切更加让他感到震惊和压抑:
校长忙着贿赂警察,教导员毒打他的学生民秀,宿导员将他的学生妍斗摁进了洗衣机,校长和学校的男老师还一次次对他的学生们进行性侵……
电影更是引发数百万人连署签名要求重启调查,直接促使韩国国会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一部电影推动一部大法的建立,这是可喜的,可悲的是处于事件中的人。
影片开始,屏幕上就出现一行字:
该片是以2005年发生在某一所聋哑人学校的真实事件为蓝本制作而成。
虚构的都市雾津,和这个城市的名字一样,雾津市的慈爱学堂,是当地一所受到外界好评的学校,它的真实面貌不被外界真正了解。
奉读圣经“黑暗不曾战胜光芒”这句话时,雾也毫不留情地吞噬了发光的远光灯。
看到雾突然浮现的记忆,有种不祥的预感。总之如果一个不小心,这段旅程会是终点。
这种无力的恐惧让他的后脑勺变得紧绷僵硬。
影片的音乐轻柔,缓慢,低沉,让人听着有些悲伤。
除了用色彩和音乐,光线和镜头的变化,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比如受害聋哑学生金妍斗在法庭作证,循着歌声,看到了性侵现场,律师质疑她听到声音,要现场验证。
这时镜头后移,从近景到全景,阳光从外面照了进来。
法庭有了光,给观众一种暗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她真的可以听到音乐,没有说谎。
姜仁浩带着孩子们去海边几个近景镜头,看到离开慈爱学校的孩子们愉快地玩耍,愉快地表达,难得的轻松。
《熔炉》这部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了韩国民众对于“性侵”问题的高度关注,直至韩国政府也不得不直面这一严重问题。
后来,韩国国会通过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取消了对13岁以下幼童或残疾女性进行性犯罪的诉讼时效。
提高了犯罪者的量刑刑期,并不得宣告缓刑。
由此,《熔炉》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部改写国家法律的电影,达到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最高成就。
电影里一个个充满迷雾的场景,一个个黑白不分、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教师、警察、律师、平民等各种角色。
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熔炉,将主角和孩子想伸张的正义的信念,无情地融化在其中。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