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就瘦成一道闪电。”
导演兼主演贾玲在《你好,李焕英》映前立下的票房flag,七天就倒了。
这部怀念母亲的私家记忆电影,以真挚的情感获得数千万人的共鸣,成为春节档票房最大的黑马。如今影片以53.96亿的成绩排名国内影史第二,贾玲也凭此登上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宝座。
电影开了个温馨的脑洞。运用常见的穿越手法,讲述了一个真切动人、笑中有泪的亲情故事。女儿晓玲从天而降,来到了母亲李焕英的花季少女时期。同时,也带着银幕前的万千观众,一起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的襄阳。
这不仅是一部讲述母女情的电影,同时也是追忆时光的城市影像志。
“妈,我想你了。”
从小在襄阳长大的徐步墀从影院出来后,立马给家里打了电话。在外工作五年,他很少机会回家。职工医院食堂、街边小吃冰棍,曾经深入骨髓的记忆,如今略显模糊。电影开头那段黑白画面,和儿时嬉闹画面重叠,卫东机械厂、篮球场、破旧铁轨……影片中太多熟悉的元素,裹挟着他进入时空隧道,不由自主地回忆那座城市,和那段旧时光。
电影《你好,李焕英》取景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电影改变时空语言、进行时空重塑的能力,从来不容小觑。它不仅能让亲历者再历,还能在未历者脑海中进行文化生产、投射,通过移情效应引起群体共鸣。
在这条时空漫步的道路上,徐步墀一点都不孤单。更多外地人被影片中呈现的襄阳吸引,纷纷动身前往三线老工厂打卡。据报道,电影上映后,每天到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六〇三文创园等电影取景地打卡的游客超3万人次,襄阳成为新晋“小网红”城市。
01
“触电”惊喜:从“场景”到“人情”
“一部影视剧带火一座城”的事情并不新鲜。
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使湛江沿海老街风貌进入大众视野,一句“你要爬山吗”引起社交网络狂欢的同时,深水井边的油条铺子和破旧街道拐角处的“士多店”,满足了无数人对海滨小镇的遐想。
电影《隐秘的角落》取景地(图片来源:IC Photo)
《山海情》一众主演,操着西北方言如实还原宁夏闽宁镇的脱贫故事,闽宁风情游乘风起飞;
《少年的你》《火锅英雄》等取景重庆,将西南地区潮湿暧昧的气候、起伏不平的地理环境与影片氛围完美契合。而重庆这个大导“御用取景地”,每年迎接无数粉丝拍“同款剧照”“走偶像走过的路”;
《长安十二时辰》被称为“西安最强宣传片”,剧情播出期间,西安旅游热度同比上涨超20%,大唐芙蓉园景区、永兴坊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水晶柿子、水盆羊肉等特色美食引众人垂涎。
作为剧情展开的重要空间,在日趋媒介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电影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携程旅行网调查显示,83%的观众会因为一部喜欢的影视作品想去拍摄地旅游。那“电影热度”为何能转化为“城市热度”,收获“触电惊喜”呢?
首先是城市某些地区自身条件优越,有着独特的风光美景或风情民俗,只是缺少欣赏者,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取景视角和镜头语言的加工,景色在大银幕实现魅力加成,为观众创造视觉享受,从而成为新的旅游终点备选地。
如果电影中只有景而没有人,只有场面而没有生活,那观众不如看风景纪录片,还能收获知识科普。
作为一门关于人的艺术,影视通常会有意无意呈现一种情感、理念或生活方式。
在驴妈妈集团董事长王小松看来,跟着电影去旅行,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浪漫。
一部好电影通常具有很好的“讲故事”能力。观众沉浸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同时,对“镜中景”也产生了联想与移情。
剧中的文化坐标与城市意象,诸如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谈及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要素,与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一起跌宕起伏,定格在银幕之中,实现人、物、景三者和谐统一。
观众纷至沓来,看的也不仅是“眼前景”,还在感怀“镜中景”“忆中人”。
表达思念后的徐步墀,还请妈妈找出小时候的照片。儿时的自己一脸恬静地站在球场,而那里刚还战况激烈人声鼎沸,手机小屏与银色大荧幕重叠,思绪早已飘远。
场景与人情交融带来的情感共鸣,不仅在某个特定景区,或某个影视片段。
美国著名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说:国家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共同体”,是一种文化建构,而媒体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也是“共同体”。影视作为大众媒介,也是塑造“城市共同体”的载体之一。
《西雅图未眠夜》尽展西雅图的宁静浪漫,而巴塞的肆意多情在《午夜巴塞罗那》中一览无余;《武汉日夜》将武汉与全国人民同心抗疫的意志如实记录……影片与背后那座城互相成就,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icon。
02
城市“触电”三部曲
从取景地的宣传到城市人文精神的传达,在城市形象传播上,“触电”经常有幸运掉落。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城市营销意识的增强,主政者开始了由“被电”到“主动触电”,再到“主动发电”的转变三部曲。
这股“神秘力量”第一次在我国引发瞩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80年,我国第一部爱情电影《庐山恋》上映并取得轰动效果,主人公在江西庐山相识相爱错过又相聚,过程曲折但矢志不渝的爱情信念感动了大批思想解放的青年男女。时至今日,《庐山恋》依旧是全世界放映次数最多的电影,庐山也被奉为“爱情山”,每年吸引大批情侣前来共鉴真心。
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电影市场发展并不算繁荣。电影能否赢得市场响应、电影热度能否转化为城市热度都有较大的偶然因素。这一时期,面对电影媒介,城市多处于任其自由发展的“被动触电”阶段。
与此同时,城市营销意识渐渐起步,各地争办文化节、挑战吉尼斯、争夺名人资源等,想尽办法成为话题中心,进行自我推介。但是,不论是办活动还是创纪录,都是单一维度的扁平呈现,在城市形象塑造与传达上,始终词不达意。
2008年开始,导演冯小刚携系列商业片《非诚勿扰》而来,给杭州西溪湿地、三亚等地区带来巨大曝光。
这让很多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电影强大的媒介效应。城市主政者开始由被动接受电影不定时的恩赐,间或进行小成本的赞助,到主动参与大手笔电影投资,与主创团队接洽,进行城市传播与电影艺术的博弈。
2010年,由唐山市政府投资拍摄的《唐山大地震》上映,充分展现了震后唐山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精神面貌。在诸多影视从业者的眼中,《唐山大地震》是在广电总局的牵线搭桥下,政府资本和电影效应达成的一次完美联姻。
此后,我国电影市场活力十足、高潮迭起,小成本喜剧片《人在囧途之泰囧》创造内地票房纪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电影不仅是艺术作品,以商业视角来审视,它还是有着巨大价值的文化产业。
各个城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发电”,深入电影工业产业链,依据特色建设影视基地。
襄阳也是其中之一。在陈凯歌《妖猫传》拍摄选址的契机下,襄阳用时六年在城南建设唐城影视基地。2017年以来,《天盛长歌》、《九州缥缈录》、《花木兰》等一众影视剧皆于此取景。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发电”过程似乎没那么顺利。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调查,全国大大小小影视基地发展近百个,能够盈利的比例仅为5%。
“襄阳影视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规划、大平台、大活动、大品牌还没有形成,从而制约了襄阳影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襄阳众成影视公司董事长胡祖元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曾说。
此时,有天赋、有实力的城市,开始更为轰轰烈烈的行动:建设影视之都。粗略数来,青岛、厦门、成都、重庆以不同方式表达过该意愿。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青岛成为继韩国釜山、意大利罗马等之后的世界第九个电影之都,也是我国首个电影之都。青岛成为我国“最受官方认可的”影视之都。
2019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牵手厦门,并决定常驻此地。知名导演、演员等影视从业者定期荟萃,最星光璀璨的影视之都非厦门莫属。
2019年厦门金鸡奖现场(图片来自IC Photo)
新片网而重庆则属于最贴心“影视之都”竞争者。公开信息显示,为更好地接待剧组,重庆相关主管部门共同成立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取景、拍摄、运作等一系列环节的支持,已帮助协调过陈可辛的《三分钟》、贾樟柯的《江湖儿女》等众多项目。
这场电影之都争夺战目前激烈厮杀中,能否真正带动本地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待观望。在发挥自身地理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才有可能“发电成功”,使文化产业和城市形象双灯共闪耀。
03
呼唤多元“城市导体”
《你好,李焕英》火爆前,襄阳曾凭借汉史唐诗、武侠小说在不同群体中打开知名度。
《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中,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隆中对、水淹七军等诸多传奇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钟灵毓秀的襄阳在唐朝也是文人雅客必游之地。孟浩然研究会顾问刘国伟表示:“在唐代,南来北往的文人诗人到了襄阳,基本上都要留下自己的诗作,襄阳就是当时诗人的网红打卡地。”而在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中,一场襄阳保卫战尽显武林中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传记、唐诗、历史演义、武侠小说等多样体裁的文学作品,呈现了襄阳文人雅意与江湖侠义兼具的城市品格。
目光离开襄阳环视全国,不难发现,文学自古就是城市形象的“宣传大使”。
在《白洋淀纪事》中,孙犁用干净无邪的文字将白洋淀人民的淳朴与美好铺陈开来;沈从文在《边城》中,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凤凰古城因同名的美丽误会而天下皆知。
除了文学作品,因一首歌出名的城市也不在少数。
《去大理》中一句“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带动多少少男少女奔赴大理追寻爱与自由;
民谣歌手赵雷低声吟唱“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又吸引多少文艺青年来到成都街头漫步;
李志将关于郑州的情感记忆在曲中缓缓诉说,为那座中原城市平添一丝复杂错综的悲伤浪漫……
影视、文学、音乐、美术、戏曲、舞蹈……丰富的艺术形式不仅用于传情达意,它们天然就是城市形象的传播“导体”。在尊重城市底色的基础上创意发挥,将一座城、一群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你好,李焕英》中的襄阳城事,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头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参考资料】
城市文化与空间想象:中国电影北京形象研究(1979-2015)唐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电影与中国城市形象传播,黄 鹤 、卓伯棠 、方志鑫 ,201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电影:城市形象营销传播的另类渠道解构,周凯;孔阳新照;2013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