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

1939年,后来被称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参演了一部电影。拍电影时,他结识了一位叫做萨耶卓玛的藏族姑娘,并为她写了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让王洛宾一举成名,并成为他后来被传唱最广的一首歌。

当时,拍电影的人是郑君里,拍的也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郑君里,曾用名郑重、千里,祖籍广东香山,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上海

郑君里在拍电影前,是一名著名的电影演员。“演而优则导”也许是当今演艺圈的规律,但郑君里当时改行做导演却是因为对自己的表演不满意,比如他老觉得自己国语说得不标准。

1947年间,他和蔡楚生联合执导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影片分上下集,长210分钟,汇集了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等一系列优秀演员。当时有影评家这样评价:“纵贯八年,横跨千里,淋漓尽致地描画了战争中的前方和后方,生离与死别,断壁残垣与绿酒红灯,几乎可以当做一部抗日战争的编年史看。”

郑君里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这确是一部堪称史诗之作的影片,上映后创下了继《渔光曲》之后的最高观影人次纪录。短短三个月、71万多人次观看了本片。后来,影片运抵香港和南洋,轰动效应不亚于上海。1956年、1979年,这部影片重新整理后再次在内地放映,仍大获成功。

令人想不到的是:当时拍摄这部电影时仅有一部单孔摄像机,胶片也常常用过期的,道具也都是将就着用;比如流水盛宴上,摆出的龙虾和螃蟹,实际上都是死了好久的、臭气熏天……

这部片子拍好后,送审时也遇到了麻烦。国民政府的检查官怎样也不予通过。直到后来,送过去了“一束花”、才给予放行。那“一束花”里,放进去了几个金表。

郑君里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是《乌鸦与麻雀》。这是一部讽刺现实的杰作。影片将动荡时局浓缩于上海一栋弄堂的楼房里酷漫库,通过狭窄空间里生活的房东和房客们的众生相,记载了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的“末日景象”。

郑君里和妻子黄晨

郑君里和妻子黄晨,以及孩子们

在当时,电影的拍摄和上映都要受到当局的严格监控和审查。为了避免被禁,郑君里他们准备了两份剧本,一份用来拍戏,一份用来过审。尽管如此,影片拍到中间、还是被上海“警备司令部”下令停拍了。郑君里和他的剧组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以后,才将影片拍摄完成,并于1950年初上映。

1955年,文化部评选1949-1955年优秀影片时,《乌鸦与麻雀》因为不是在新中国时期拍的、最初只获得了二等奖。总理听到结果后,表示不满:“这些人冒生命危险的戏,何以只有二等奖?”

后来,主席也了解到有关情况,表达了和总理一致的看法。最终,这部电影被评为1949一1955年的优秀影片一等奖。郑君里在新中国建立后也拍摄了《林则徐》等不少电影,这里就不再赘述。

文革中,郑君里曾遭受到不公正待遇。1969年4月23日,郑君里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此去经年,如去惟愿郑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