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这是“症在写作”栏目第39篇文章
文 | 叶伟民
平时有课程,看的新手习作比较多。他们的主人勤奋且迷茫,总觉得有劲使不上,故事依然是软绵绵的。
他们用了很多办法加固,例如使劲堆描写、推情绪、叠对话、加动作,就像用猛药进补,希望作品能像大力水手那样一秒刚猛。
故事无力,究其「病因」,人物刻画的问题得占大头。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人物强则故事强,人物弱则故事垮。
别林斯基说:「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
换句话说,必须为人物赋予强逻辑,构建必然性,人物的动机和欲望才会更强烈,走向不可逆转的变化。
毕飞宇在《小说课》里以林冲为例,展现了强逻辑的魅力。
他称「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
我们老说「逼上梁山」,这一点也不含糊。林冲的命运,就像被无形的大手推向深渊。
他先是得罪高俅,被刺配到沧州。起初,林冲还抱有希望。这个怕事的技术干部,但凡有一点可能,都想积极改造,回归官场。
但命运不让啊!他到了新岗位草料场,却遇大雪,压塌了住处,还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陷害。
他只得到山神庙暂住,听见陆谦等三人谈话,得知真相,一怒之下将他们全杀了。
这彻底戳破了仅存的幻想。他只得流亡,逃避追捕,一步一步上了梁山。
就这样,本无半点革命性的林冲,被命运裹挟,半点不由人,也为其悲剧埋下伏笔。
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是自有生命的。作家只需要给第一笔,他便会自己走下去。最后已很难说清,到底是作家创造了他,还是他创造了自己。
这就是强逻辑的力量。只有拧紧逻辑,人物的动机才够强烈,情节才会像激浪里的浮木,只需轻轻一推便可顺流而下。
Photo by Alessandro Bonanni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就起源来说,人物动机无非有两类:
1、人物本来就对某事有强烈的欲望。
2、人物陷入困境,被迫产生强烈的求生欲。
第一种情况,典型如电影《摔跤吧,爸爸》。男主珀尕曾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却因贫穷提前退役。然而,世界冠军的梦想始终不息,于是有了训练两个女儿摔跤夺冠的传奇故事。
电影《摔跤吧,爸爸》剧照
第二种情况,除了前文说过的林冲,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银行家安迪也属此类。他祸从天降,被误判杀妻,要在监狱度过余生。
他不得不自救,想尽各种办法翻案,最后有了那堪称经典的雨夜越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这两种类型基本能解决大部分人物动机问题。如果你仍觉不够,还有万用招——打赌。
电影《环游世界八十天》就是典型的打赌故事。宅男福格与朋友打赌,说他能在80天内环游世界,赌注3万英镑。
「赢得赌注」立即成了福格最大的驱动力,于是,惊险重重的旅途就开始了。
电影《环游世界八十天》剧照
打赌实在简单有效,只要一打赌,看似不可能或不相关的事情,一下子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很多编剧也偏爱这招。想想我们看过的武侠小说或电影,动辄10年30年的打赌、承诺,很多原本匪夷所思的行为,马上就变得合理,读者(观众)也乖乖地没有丝毫抗议和挑战。
他们不会觉得这很傻,因为共识已达成——既然打了赌,他就应该这样,换谁都一样。
总之,无论你用基础模式还是打赌,目的都是一样的:给人物注入澎湃的内心动力。就像给汽车安上强大的引擎,才能跑得足够快,足够远,才能带来风驰电掣感。
换句俗话,就是够爽。
只有这样,读者才会心悦诚服,才会心甘情愿跟你走——他们已愿意相信,你笔下的一切都是真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