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鱼塘」是篝火营地的一个自留地型栏目,我们的编辑会在这里聊聊不那么严肃的话题。专栏名字来源于「深夜食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就在这里讲出来吧。
这段时间又看了几部超级英雄电影。
超级英雄原本一直都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重要类型,但在 08 年《钢铁侠》横空我爱美剧出世大获成功之前,影迷们或许还没预料到未来十余年里以漫威、DC 为主导的超级英雄影视作品将迎来屁股向后一泻千里的井喷式产出。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动画特效产业的飞速发展,原本宅男们只能边看漫画边脑补的劲爆画面终于跃然屏上。
而在这些包装成大量多边形和绚丽光影的「想象力」十分具象化地糊满我双眼的观影过程中,我个人难免还是感受到了不少违和感。而这种违和感的来源非常清晰,就是糟糕的动作戏。
在这里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目前咱们看到的超级英雄电影很大程度上仍然算是动作电影的一种特化类型。虽然创作者在漫画中加入了许多抽象、概念化的设定,但实际绘制出的成果大多也不过是两人互殴一拳打出多元宇宙一脚踹出十五维空间罢了。电影也是一样,灭霸、达克赛德这种狠角色横跨半个宇宙来到地球也不过是搞人海冲锋然后振几刀。
无论是依靠装备还是变异,这些形形色色的超级英雄展现能力的主要形式依托就是动作戏。「皇帝拿金锄头种地」的槽点或许勉强可以忽略,但是作为被华语动作电影和李、成、甄等一众顶级打星养刁的人来说,大部分超英电影的动作戏实在不够超级。
为什么人会喜欢看拳脚相加的动作片?因为拳拳到肉、你来我往的格斗戏能够展现出只有人体才能呈现的,兼具力量、速度、破坏力以及细腻技巧的独特暴力美学,拥有一种原始而极致的张力。其实现实中的格斗比赛对于路人观众来说不算不上多么有观赏性,没有了音效和升格镜头,站立技的击打从远处看会显得有些无力,而缺乏角度和剪辑,无法利落成型的投技和寝技看起来也不过是两个大汉在搂抱中大汗淋漓。现实格斗和电影产生区别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包括力量、反应速度和体力等等。
而超级英雄在设定上去作为人类肉体能力的进化个体,理论上讲应该突破这些限制。再加上许多角色都会被安上「精通几十种格斗技术」这样的背景设定,所以理应会对这些超级英雄的动作戏有着更高的期待。不过能真正满足这一预期的作品,屈指可数。
这里我想继续意识流地拿几部作品来碎碎念,想到啥说啥。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蝙蝠侠》系列。古早的蝙蝠侠电影就不说了。就拿千禧年后来说,这位「史上最伟大侦探」就经历了三次真人改编。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诺兰的《黑暗骑士》系列将超英电影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要说电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那拉胯的动作设计必然是热门答案。尽管电影中有许多地方都在渲染着蝙蝠侠身体能力的强大,但无论是其与小喽啰的对战还是第三部中和贝恩的对决,看起来都只像是两个傻大个的王八拳互抡,动作僵硬而缓慢,不仅展现不出拳拳到肉的力量感,反倒显得破绽百出,令人直呼「就这?」。
但是到了扎导的正联宇宙中,蝙蝠侠倒是有了非常亮眼的表现。在《蝙蝠侠大战超人》中,这位传说中的武术大师终于施展出了除了正蹬侧踹之外的中高段腿法。要知道腿脚的力量感和观赏性可是要超出王八拳不少(当然也更有难度),加入腿法后能让动作表现有质的提升。而在蝙蝠侠营救玛莎的那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到蝙蝠侠高密度的打击和摔投动作设计,同时也有见招拆招的高频格挡动作以及一拳打穿墙的力量表现。整套下来相当紧凑,毫不拖泥带水。不过可惜的是到了《正义联盟》,蝙蝠侠的存在感低了不少。
再说到前些日子上映的罗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侠》。这个蝙蝠侠是初出茅庐第二年的新人设定,且貌似格斗技术学习自管家侠阿福。虽然这位蝙蝠侠也有滑翔摔倒大马路上蹦跶两下站起来的超强身体素质表现,但整体来看动作风格还是偏向王八拳,就是比诺兰版多了几分狠劲儿。倒是有一场戏是布鲁斯韦恩便服进入夜店用刺拳接勾拳打晕一个保安的快速镜头让人可以回味回味。
另外着重吐槽一下诺兰《黑暗骑士》中的蝙蝠摩托追车戏。虽然那辆摩托造型着实酷炫,车轮水平翻转的设计也很惊艳,但从画面中摩托车和场景的对比,会发现其实车子行驶的速度也就堪比老头乐,而背景音效中发动机不住地轰鸣,以及画面中摩托车接连撞掉汽车后视镜这样的设计反倒让这段观影体验显得更加尴尬了。
回到扎导这边,《守望者》这部电影的动作设计也是可圈可点的。虽然比较起影片导剪版的时长,片中的动作戏占比并不算多,但基本每一场除了曼哈顿博士之外的动作戏设计都比较出彩,包括对于反应和肢体速度的呈现以及通过对敌人肢体的破坏来展现力量感,明显让观众体会到了这些蒙面英雄与普通人的差异。
漫威的《美国队长 2》将《复仇者联盟》之后飞天遁地的夸张表现重新拉回到相对写实的视角,美队和冬兵两位强化人的动作设计也符合观众预期,既有美队秀肱二头肌拉飞机的静态力量表现,也有两人手持兵器或徒手对决环环相扣的设计。这里要着重提一下电梯中的打戏。虽然这场戏中的每一个动作单拎出来都称不上惊艳,但是让一群彪形大汉在电梯这样的狭小场景中进行死斗的创意还是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除了超人类的动作戏外,还有一种「神仙打架」的场景,其中《钢铁之躯》就是正面的典型案例。和蝙蝠侠、美队那种细腻的格斗动作不同,超人和敌人的打斗相对缺乏技术,虽然也是王八拳,但是会把力量感和破坏力表现拉满。钢铁的肉体和场景中物体、建筑的碰撞和互动展现出极致的压迫力,虽然夸张,但很「写实」,让人相信这就是把一个拳头的威力放大成百上千倍后的效果。很多影迷将《钢铁之躯》称作是《龙珠》真人版应该有的模样,这就是最大的褒奖。反观《银河护卫队2》中奎尔觉醒力量后和他爹徒手拆星的的场面,虽然足够夸张,规模尺度也够大,但总觉得用力过猛,反而差了那么点意思。
这里我还想吐槽一个很常见的桥段,就是很多作品中都会有主人公挂在悬崖断壁边上挣扎半天要别人拉上来的镜头,借此来营造一种紧张感。拜托,以你们的体能水平,这不就是一个引体向上的事。另外提一嘴近些年来小有热度的《疾速追杀》系列,虽然我觉得看着也还蛮过瘾,但主人公除了枪法神准外,其动作表现感觉还是衬不上其吊炸天的设定。而逐渐超英化的《速激》系列,虽有强森胸肌挡子弹、徒手钢索速降的镜头,但打起来还是感觉回到了 WWE 擂台。毕竟不管怎么说,过度依赖剪辑和特效堆砌出来的动作戏,无论如何纯度也比不过锻炼后的肉体表现。回过头来看,或许很多香港动作片中的打星都比这些人像超英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