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不值得影评(ID:B_Films),作者王悦

《新蝙蝠侠》3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10年前,英国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风靡全球,人们很难相信华纳还能拍出超越《黑暗骑士》三部曲的电影。

但蝙蝠侠还是回来了,一回来就是三小时。

▲《新蝙蝠侠》海报

在电影院度过三小时,不上厕所不睡着很难。尤其遇到一部画面阴暗,节奏缓慢的蝙蝠侠电影,不睡着就更难了。

我就睡着了。

《新蝙蝠侠》的确具备了催眠的所有要素,黑暗、缓慢、低音的轰鸣。

▲《新蝙蝠侠》剧照

但无奈地说,这不代表电影一定很糟糕。我上一次在电影院睡着,看的滨口龙介的《驾驶我的车》,本届奥斯卡提名影片。

▲《新蝙蝠侠》大陆首映日豆瓣分

《新蝙蝠侠》讲的是布鲁斯·韦恩化身蝙蝠侠两年后的故事。反派谜语人”在哥谭市连环作案。受害人是市长、检察官、警察局长等高官。蝙蝠侠、警察詹姆斯·戈登和猫女,根据谜语人作案后留下的线索,一步步追查,成功阻止了谜语人毁灭哥谭市的计划。

实际上,马特·里夫斯的《新蝙蝠侠》与之前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风格完全不同。《新蝙蝠侠》不再将蝙蝠侠塑造为装备精良,武艺高强的超级英雄,而是用更加写实的风格,放大蝙蝠侠的脆弱与孤独。有别于《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的商业色彩,《新蝙蝠侠》获得北美最大院线AMC的“艺术家电影”旗帜。

于此,再简单发问《新蝙蝠侠》是否超越旧作,没有任何意义。

“最伟大的侦探”

DC漫画中的蝙蝠侠有很多称号,“黑暗骑士”是其中之一。只通过电影了解蝙蝠侠的人可能不知道,蝙蝠侠还被称作“世界最伟大的侦探”。

的确,在漫画的设定中,蝙蝠侠不仅是侦探,而且还是“世界最伟大的侦探”。蝙蝠侠最早就是在DC公司的系列漫画书《侦探漫画》中登场的,而“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缩写随后就成为了DC公司的名称。

▲蝙蝠侠在1939年的《侦探漫画》中首次登场

不过,以前的蝙蝠侠电影从未把“侦探”当作蝙蝠侠的主要特色。

导演马特·里夫斯则有意在新电影中着重塑造蝙蝠侠作为侦探的一面。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蝙蝠侠沉默、阴郁、不修边幅,一如电影中的哥谭市。

▲不修边幅的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 饰)

诺兰版本的哥谭市取景于现代的纽约。

而里夫斯版本的哥谭市则阴暗、古老,具有哥特风格。部分场景甚至在古旧的英国城市利物浦拍摄。

▲诺兰版(上)和里夫斯版(下)的哥谭市对比

布鲁斯·韦恩显然还没有摆脱童年时期目睹父母遭枪杀所造成的心灵创伤。

谜语人频繁作案,每次都在作案现场留下一封致蝙蝠侠的卡片。警察戈登和蝙蝠侠想要破解谜语人留下的线索,以便在下个命案发生前抓到谜语人。

▲作案现场留下的卡片

很不幸,蝙蝠侠被谜语人牵着鼻子走,几乎没能阻止所有命案的发生。蝙蝠侠很会猜谜,谜语人所有玩弄英文文字游戏的谜语都被他立刻猜中。只可惜,这些谜语都只是迷惑人的把戏,只是在拖延办案进度。

我们从来都没在大屏幕上看到过这么无力的蝙蝠侠。

在谜语人犯案之前,蝙蝠侠还是一个行侠仗义的私刑者,利用人们的恐惧,再加上一点点暴力,阻止犯罪的发生。

▲蝙蝠侠在暗中监视,蝙蝠侠标志的射灯是给犯罪者的警告

电影开头,一群化装成小丑的街头混混在地铁盯上了一个亚裔的普通市民。他们在地铁站堵住他肆意殴打。这似乎影射了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美国的亚裔族群的遭遇。

蝙蝠侠从黑暗中走出,自称是“复仇者”,与混混们一阵打斗。混混们落荒而逃。获救的亚裔男子看到蝙蝠侠也吓得发抖,请求不要伤害他。

恐惧的散播不分对象,以暴制暴的超能力者没有办法只让假定中的罪犯恐惧,而让所谓的普通人安心。充斥着暴力犯罪与毒品交易的哥谭市并不缺乏恐惧。

▲《新蝙蝠侠》剧照

惩恶不扬善的蝙蝠侠甚至加重了人们心中的不安。人们并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这个隐藏在黑暗中戴着面具的人。

最初,蝙蝠侠打击犯罪的动机是复仇。他把所有的犯罪者都当作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来对待。

猜谜游戏

谜语人尽管接连杀人,但他不是标准的连环杀人犯,而是在精心策划一场“革命”。

连环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想要借由谋杀揭示出这座城市背后巨大的腐败。

谜语人想告诉哥谭市民,这座城市除了毁灭,别无出路。

▲谜语人海报

谜语人对于哥谭市的绝望,让他把希望寄托在人为的“大洪水到来”后上帝的审判。

谜语人有着正义的理想,但是他的正义要以全部人的牺牲为代价。这个大写的“正义”将他推向了正义的反面。

在谜语人看来,哥谭市自创立之初就已经浸染了鲜血和谎言。市长、检察官、警察局长等高官都曾参与腐败,所以他们才被“谋杀”。

▲高官被谋杀

但这样还不够。谋杀只是手段,所杀的只是傀儡,重点是要揭示真相,揭示这些傀儡背后的主使。

蝙蝠侠参与查案,正是中了谜语人的圈套。谜语人希望借由蝙蝠侠的力量找到幕后主使,向世人公布。这样才有说服力。

他以为在揭示真相后,所有哥谭市民就会像他一样绝望,从而心甘情愿接受灾难的来临,等待上帝的审判。

谜语人的线索并不直接指向下一个受害者,而是全都指向了躲在所有人背后的那个人。他留下的迷宫代码被破解后,得到一个混杂了英文和西班牙文的句子“You are el rata alada”。其中“rata alada”意思是“有翅膀的老鼠”。

▲迷宫代码被破解后得到的西班牙文字,在蝙蝠侠收到的第二张谜语卡片上再次出现

谁都可能是“有翅膀的老鼠”,蝙蝠、企鹅、猎鹰(法尔科内的英文)都有翅膀。

蝙蝠侠首先怀疑法尔科内的手下企鹅人,随后甚至怀疑自己的已故的父亲。

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哥谭市最大的“老鼠”是卡迈恩·法尔科内。

这个参考电影《教父》塑造的黑帮头目,透过毒品、谋杀、贿赂、性交易操纵着城市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法尔科内很可能是杀害蝙蝠侠父母的凶手。

▲大反派卡迈恩·法尔科内

不过,在整个猜谜游戏背后阴藏着一个巨大的谜面,同时关联着蝙蝠侠和谜语人的命运。

这个谜面是“孤儿”。

在市长成为第一个受害者之后,蝙蝠侠被警察戈登请来案发现场。市长的儿子坐在案发现场外,悲伤地望着他。男孩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为何招来杀身之祸。

失去父亲的男孩让蝙蝠侠想起,自己也是孤儿。这让他丢下家族的生意不管,沉迷于查案。

管家阿尔弗雷德提醒他:“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你很快就会破产”。

▲管家阿尔弗雷德

蝙蝠侠却让他不要再说下去,因为“你不是我父亲”。

尤其当电视新闻将20年前他父母的遇害与市长的遇害联系起来,蝙蝠侠更加确信,找出杀害市长的凶手就像找到杀害他自己父亲的凶手一样重要。

让蝙蝠侠看到与他身世相仿的男孩,是吸引蝙蝠侠继续查案的最大动力。谜语人很可能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也利用了这一点。

因为谜语人自己也是孤儿。

同样是孤儿,命运却大不相同。

▲谜语人

蝙蝠侠沉溺在“孤儿”的身世中,而没有意识到,他住在庄园上方的塔楼里,俯视众生,坐拥财富。在谜语人看来,那根本就算不上“孤儿”。

谜语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一间屋子挤着30个孩子,年仅12岁就染上毒瘾,麻痹疼痛,睡觉时会被老鼠咬手指,尖叫着醒来。”“每年冬天都有一批婴儿死去,因为太冷了。”

谜语人儿时所在的孤儿院是蝙蝠侠的父亲托马斯·韦恩出钱建成的,托马斯还许诺成立一项慈善基金,帮助孤儿院的儿童。但是在托马斯遇害后,慈善基金被城市的管理者们瓜分,一分钱都没有落到孤儿们手里。谜语人认为,蝙蝠侠的父亲也有责任。

富有的孤儿蝙蝠侠,和贫穷的孤儿院,完全是两个世界。

蝙蝠侠能够体会高官儿子失去父亲的悲伤,却难以想象贫民窟长大的孤儿的痛苦。

谁是复仇者,谁是英雄

贫富差距是蝙蝠侠系列一贯的主题。

蝙蝠侠是哥谭市最有钱的韦恩家族的继承者,而哥谭市的罪犯往往出身于最贫穷的家庭。

▲《新蝙蝠侠》剧照

一个带着面具的富家子弟,把生活在底层的穷人当作行侠仗义的对象,这对美国的自由主义者来说绝对是不妙的设定。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的设定也提供了反思美国社会现实的契机。

尽管像小丑、贝恩、谜语人这样的反派给哥谭市带来巨大的毁坏,最后不得不由蝙蝠侠出面将他们制服。但是电影也越来越强调这些反派不幸的身世。

2019年上映的电影《小丑》通过反派小丑的诞生呈现出美国社会包括贫富悬殊、社福机构失灵等多重社会问题。

▲《小丑》剧照

《新蝙蝠侠》再次利用了谜语人的身世,对上层社会的贪婪和底层社会的绝望做了漫画式的描绘。

谜语人和诺兰版本的小丑一样,都相信揭示哥谭市腐败的真相,就能够摧毁现有的社会秩序。

相较于谜语人对真相的狂热,蝙蝠侠则对真相表现得出奇冷淡。

蝙蝠侠把证明卡迈恩·法尔科内杀人的录音寄给了电视台,让所有市民都知道了黑帮头目的真相。媒体曝光后,即使平时收受贿赂的警察,也不得不把法尔科内绳之以法。

▲警察局长发话要为市长找出凶手

但蝙蝠侠向谜语人强调,这只是按照谜语人的要求行事,为的是知道谜语人下一步的计划。

对蝙蝠侠来说,揭露哥谭市的腐败,似乎只是迫不得己,暂时权从反派谜语人的摆布。

谜语人和蝙蝠侠同是私刑者,却有着不同的信条。

谜语人的信条是,为了真相可以杀人,而蝙蝠侠的信条是,不带枪不杀人。我们很难仅仅因为谜语人是反派,而蝙蝠侠是英雄的人物设定,而武断两者的高下。

▲谜语人家中墙上贴满了关于哥谭市的简报,为了真相大费周折

但至少我们知道,真相对蝙蝠侠来说从来不是第一位的。

某种程度上,他追缉谜语人是在维护整个哥谭市的腐败制度。蝙蝠侠一心想要复仇,从来不反思他在这罪恶之城中扮演的角色。

在谜语人施行最后一项计划(毁灭哥谭市)之前,他比蝙蝠侠看起来更像是个英雄。

▲蝙蝠侠、谜语人海报

不要忘记,无论是小丑、谜语人还是贝恩,都在底层社会拥有不少的支持者。因为底层人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改变现有社会秩序的希望。

可是这毕竟是一部蝙蝠侠电影,反派不被允许去想象一种美好的未来。他们绝望透顶,不毁灭哥谭市不罢休。在他们看来,罪恶的哥谭市不值得拯救。

因此就有了电影最后的大洪水。

▲洪水席卷哥谭市

谜语人煽动哥谭市的极端分子炸掉城市周围的水坝,把所有人聚集在地势最高的广场公园,然后派枪手向人群扫射。蝙蝠侠则独力剿灭枪手,从大洪水中拯救高谭市民。

正是在这一刻,谜语人和蝙蝠侠分别坐实了反派和英雄的身份。

导演有意安排蝙蝠侠在黑暗中举着红色的照明焰火,引领高谭市民从洪水中脱困。这象征着蝙蝠侠从复仇者向英雄的转型。

与此同时,谜语人则仍然困在复仇者的妄想中,在阿卡汉监狱与小丑一同密谋着下一次的复仇。

▲小丑海报

在电影结尾,蝙蝠侠做了一段冗长的喃喃自语:

“复仇不会改变过去,改变不了我的,也改变不了其他人的。我必须转变。人们需要希望,人们需要知道有人在为他们服务……我们的伤痕可能会摧毁我们,即使在伤口愈合后也是如此。但如果我们能挺过来,伤痕也可以改变我们,可以给我们力量,去保持战斗的动力……”

这呼应了诺兰版《蝙蝠侠:黑暗骑士》第二部结尾,蝙蝠侠在旁白所说的另一段话:“因为有时候,真相并不够好,有时候人们应该得到更多。有时候人们的信念应该得到回报”。

《新蝙蝠侠》继承了蝙蝠侠系列的精髓,将真相归于反派,将信念归于英雄。

▲《新蝙蝠侠》

但马特·里夫斯并非从一开始就摆出这个人为设定的选择,而是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表明,提供一个这样简单的选择有多难。

蝙蝠侠尚且难以摆脱游走于黑白的宿命,真相和信念真的是像邪恶与正义一样水火不容吗?

注:

1.因第一次在影院睡着,作者又去看了第二遍,写出这篇影评。

2.作者在中国台湾地区观影,早于3月18日大陆上映日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