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少林寺》在国内上映,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亿的票房

同年,该片还在国外,斩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作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侠片,《少林寺》让观众欣赏到了真正的中国功夫。

影片上映后,不仅成就了一代武侠经典,还捧红了一代功夫巨星李连杰。

然而《少林寺》之后,导演张鑫炎的事业却难再攀高峰。

相比之下,李连杰却受到了徐克的邀请,出演了《黄飞鸿》系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巅峰。

于是在思考再三后,张鑫炎打算也拍一部《黄飞鸿》,复制一下李连杰的成功。

原本,打算让李连杰来演男主角,但是对方正在拍戏,实在脱不开身。

只好找到了李连杰的大师兄王群,以及反派专业户计春华,如法炮制了这部武侠片。

整部电影看下来,《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有着明显模仿徐克的痕迹,而且还出现了不少《少林寺》里的镜头。

从运镜到故事框架,与李连杰版《黄飞鸿》如出一辙。

甚至,连一些细节铺垫都大同小异,简直就是一部《黄飞鸿2.0》。

其实,在当时,并不止《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一部跟风之作。

有的打着“黄飞鸿”的旗号,有的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有的纯粹是想圈一波票房。

比如袁和平导演的《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李力持执导的《黄飞鸿对黄飞鸿》,午马拍摄的《黄飞鸿之鬼脚七》。

由于故事都缺乏新意,甚至有些连故事都没换,所以票房惨败也在情理之中。

而输得最惨的一部,无疑是张鑫炎导演的《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

在我看来,尽管王群在气质和形象这块不输李连杰,但是在徐克的调教下,实在太过经典,导致观众很难在接受其他形象。

票房仅40万,上映7天遭下架,事实证明,李连杰的成功难以复制。

不过,换个角度,《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失败,盲目跟风无疑是是一大诱因。

虽说导演张鑫炎沿用徐克版《黄飞鸿》的故事框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整个故事却显得有些粗制滥造。

而且在角色设计方面,依然保持黄飞鸿、梁宽、龅牙苏、十三姨的阵容搭配,缺乏新意。

所以整个故事看下来,《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给人的感觉,仅仅只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修补补。

于是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只是演员换了一批,其他则是换汤不换药。

最终,导致整个故事不伦不类。

相比之下,导演王晶就很会发挥自己的“拿来风”。

当年,李连杰离开徐克后,王晶瞅准了机会,与李连杰合作拍摄了《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片中,除了保留了黄飞鸿的“忧国忧民、少年老成”表演风格外,从故事到角色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虽说影片走得是诙谐搞笑的路线,但是在武打设计方面也异常精彩。

使得该片富有娱乐性的同时,还创造了一场极具观赏性的“黄飞鸿”大戏。

正因为如此,影片上映后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时隔多年,在影迷的心中,李连杰最经典的电影排行榜中,《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排在了榜单的第6。

另一方面,《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票房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好莱坞大片的“入侵”,让港片在市场上彻底失守。

要知道,影片于1993年上映,同时期的武侠题材的电影多达33部。

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武侠年”。

尽管在这一时期,周星驰凭借着《唐伯虎点秋香》,斩获了4000万票房,成为了当年年度票房冠军。

但是,了解过的观众应该知道,当年斯皮尔伯格带着他的力作《侏罗纪公园》,豪夺6190万港币的票房。

也就是说,《侏罗纪公园》才是1993年真正的票房冠军。

总而言之,纵观1993年前后诞生的“黄飞鸿”系列的跟风之作,它们的失败原因都大致相同。

由此可见,观众变得喜新厌旧的“罪魁祸首”,就是港片长期的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缺乏新意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