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

电影《柳浪闻莺》3月5日上映,首日票房185万,次日估计也不过百万,如此看来这部文艺片最终票房难以破千万。

挺可惜的,这么美的一部电影。

《柳浪闻莺》是美的,电影采用了较为少见的4:3画幅比例,有着浓浓的怀旧风格,将西湖的景色拍得浪漫而有诗意。

不论是电影拍摄地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还是杨公堤上望过去的里西湖,每一帧都可以做壁纸。

烟雨朦胧中,或离愁别绪,或欲说还休,湖水与树木皆入角,构成了电影忧伤的气质。

电影中的人物也是美的,郑云龙饰演的江南画扇师工欲善,外形和性格都与郁郁寡欢的角色十分相符。

而两朵越剧姐妹花,不论是英姿煞爽的垂髫还是温柔似水的银心,都令人心生怜爱。

但一部电影只是美,当然是不够的。

这个片子,最初是听一位朋友说起,他说这是一部讲述越剧的电影,有点像《霸王别姬》那种。现在看来,《柳浪闻莺》和《霸王别姬》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

《柳浪闻莺》抓住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女小生。按照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的说法,这是一种东方美学,一种超越性别的情愫,也是她毕生追求的艺术之美。

如果说《霸王别姬》讲的是京剧中的“男旦”,那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扮演者“女小生”舞台上下的故事,应该也是很有拍头的。

舞台上男女性别的错位,戏剧与生活的矛盾,中间的情感张力,想必会有很精彩的故事。

只是《柳浪闻莺》对“女小生”只是流于人物对白中“第三性”的讨论,而故事并未就此展开。令人叹惋这么好的题材,只是蜻蜓点水了一下,并没有更深入的艺术表现。

《柳浪闻莺》此次对原著小说的改编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成功的。

电影将原著小说中男画师工欲善的视角,变成了两个越剧女演员的视角。这一视角的改变,让《柳浪闻莺》拥有了更多的现代女性意识。

对比许鞍华导演将张爱玲原著小说《第一炉香》中陈旧腐朽的价值观原封不动地搬上大银幕,引来群嘲的尴尬,《柳浪闻莺》的改编跟上了时代。

不过《柳浪闻莺》虽然讲了两个女性的情感羁绊,但最终还是停留在她们与一位男画师略显狗血的三角恋故事上,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柳浪闻莺》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在我看来是真实反映了越剧这一传统戏曲形式,在历史大变革中的没落。

电影中最动人的是两位越剧演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那种被裹挟其中的无奈。尤其是垂髫,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依然保留着一颗对舞台艺术的痴心,令人动容。

但和前面讲的一样,戏曲演员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在电影中同样也只是一部分,没有充分展开,所谓有佳句无佳章。

《柳浪闻莺》和很多电影一样,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着力太分散,最终什么都没有说透,十分可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