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春节档过去后国产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后面上映的几部电影都没什么水花。到四月好莱坞大片上映之前真的没有什么新片看。这样自然就让人开始去看经典电影,而作为中国观众嘛,这个武侠片最让人感慨。
众所周知,中国武侠片早就衰落了,而谈到过去的经典国产武侠片,我认为有一部电影一直远远被低估了,那就是陈可辛导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主演的《投名状》。
这部电影是2007年上映的,距离今天15年了,结果豆瓣评分依然只有7.5分,2010年以前很多经典电影都在网络重新换发生命力,如神作《让子弹飞》,周星驰的《功夫》,包括《剑雨》《英雄》等等武侠片,但这部《投名状》仍然很少有人讨论。
《投名状》为什么是被远远低估的一部武侠片呢?
我认为它是香港最为特殊,也是格局突破最大的一部香港武侠片,甚至可以说是香港古装历史片,在世界电影史中大概相当于中国版的《天国王朝》,可惜中国观众不识货,而且我们再也拍不出这样的古装片了。
李连杰的《投名状》远远被低估?我们看《赤壁》就知道了
《投名状》这部剧为什么好呢?很多人可能第一个念头是电影的故事剧情和内涵等等,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个香港武侠片的历史上来看,这部电影真的非常特殊。
因为《投名状》是香港电影开始迅速发展的60,70年代;香港电影巅峰时代的80,90年代,再到香港电影最后辉煌的00年代当中,这半个世纪中差不多唯一突破“武侠片”桎梏,达到历史片高度的一部古装片。
香港因为历史环境的原因一直最擅长的只有武侠片,早期在60,90年代还有李翰祥能够拍历史片,但是他去世过后,80,90年代徐克代表香港大导演就只会拍武侠片和武打片,这就导致香港导演拍古装历史片,除了历史政治思想上的幼稚,单独从电影表达来看也有很多不适合历史片的地方。
一是动作设计方面的问题,香港最擅长的就是武侠片,这拍历史片武打设计处理也一直是武侠片和武打片的思维。
比如武打设计吊威压和武打片套路泛滥,然后是服化道,兵器和铠甲等充满武侠片奇技淫巧的思维,配角将军和士兵的铠甲没半点用,主角只要拿刀砍一下就死了?最后是古代战争中的排兵布阵等方面非常离谱。
港台这套东西非常成熟,同时很受中国观众的喜欢,后来港台团队北上内地市场过后,很大程度上把内地古装片和战争片的动作设计都给带歪了,这几年才有《长安十二时辰》等剧尝试在扭转。
二是中国古代庙堂和政治的讨论,别说政治思想的讨论了,这个故事剧情能见到正常的庙堂都非常难得,还是那句话,香港导演拍历史片的话,大多数导演的政治思想比金庸的武侠小说都要幼稚。
《投名状》豆瓣评分才7.5?这简直是中国电影耻辱
我们从这个角色看《投名状》,它是不是香港电影,甚至整个中国古装片当中的一个异类,虽然同时代还有吴宇森的《赤壁》也是历史片,但是《投名状》比《赤壁》好太多了。
首先是武打设计,战争层面和历史细节的还原,本片还是兼顾了一定武打片的设计理念(要好看),但在中国古装片中已经非常写实了,最难得的就是近代军队的冲锋,不同冰种配合,战阵等表现的打法等等。
这个同时代《赤壁》战争大场面也不输,但《投名状》还有难得的一点则是写实美学。就是人物都是脏脏的,体现了动荡年代人民贫穷落后状态,这像是和西方古装历史片的那种真实美学。
这一点明显是《赤壁》不具备的,早期内地也有大量这种写实的古装片。现在的国产古装影视美术服化道那是干净得一尘不染,很少有这种写实美学的古装影视剧了,唯一要找还是只有《长安十二时辰》。
最后是《投名状》故事剧情和内核对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讨论,从深度广度和范围来讲达不到国产历史剧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走向共和》等,但绝不是最后那场戏把剑换成枪,完全就是枪战片的《赤壁》能比较,大概也有两个方面吧。
一是《投名状》是从江湖讨论到了庙堂,中间夹杂大量的近代战争场面,但是这个探讨的过程意义还是相当深刻的。
关于这部电影的内核有各种解读,我认为从香港电影历史来看就一点:它是唯一一部从江湖走到了庙堂的香港古装片。
电影通过兄弟三人从江湖到庙堂进行了一个展示,电影里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兄弟三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大哥理想要造福一方百姓不惜牺牲两个兄弟(要庙堂)。二哥整日耿耿于怀被杀的降兵和因奸淫妇女死去的兄弟,他觉得大哥变了(江湖与庙堂冲突),三弟觉得立了投名状就该遵守,把二嫂杀了企图改变事情(江湖)。
庞青云从一开始就是从庙堂沦落江湖,借助江湖力量重入庙堂,我是大哥我也这么做,杀降兵,不过减赋税不会提,后被政治势力抛弃灭杀理想破灭了。
赵二虎是从江湖进入庙堂对于政治认知的理想破灭,开始刚从江湖进入庙堂杀敌军,那场仗赢了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能建功立业了。但后面大哥杀了进城不守军令奸淫妇女的兄弟,在军队政治中他就无所适从。
最大的冲突是他去和太平军首领谈判,首领自愿死去,太平军放弃抵抗开城;庞青云下令杀降是纯粹军事考虑,历史上这种事情不计其数。赵二虎用江湖义气去面对这种政治事件就彻底崩溃了,于是带领军队差点哗变,这完全就是江湖义气对于政治的理想破灭,然后他也死了。
三弟姜午阳就完全摸不着头脑,只是徐克和金庸武侠推崇的江湖义气驱使。
这部电影还有一点值得探讨,那就是“爱”在整个故事当中产生的作用。历史上的“庞青云们”最终悲剧往往来自于忽略了爱,电影里他本着崇高的理想解救天下的百姓:“只要我说了算,就让穷人不再受欺负”的大爱。
他在死人堆里涅槃重生,但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又忽略了“爱”,在那么长久的征战生涯里,多少年也没有对自己最亲近的两个兄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哪怕赵二虎不识字,至少姜午阳还是有一定悟性的。何必等到赵二虎闯下大祸在那一桌无人的宴席上诉衷肠?那么多战场上并肩抵膝的夜晚,教识字也教会了。
说到底,庞青云不够重视“江湖”,他对得起这两个兄弟,因为他一开始是靠他们重新崛起的;但是庞青云从来不爱这两个兄弟,因为他自己想的是理想(庙堂)。他都没有想通过自己的政治经历,将江湖的兄弟给教成政治同僚,这还是他同生共死的兄弟。
这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都知道,不管是王朝创业初期还是中后期的权势滔天的文臣武将,先不提后面后台倒台或者其它权力倾轧导致的崩盘。这些人前中期做大都是凭借能力搞一堆政治同僚,你成为朝中大势力才会有一定话语权,庞青云明显没有这个眼光。
我一直认为《投名状》庞青云团队挺像缩小版的《水浒传》梁山集团,带头人有一定政治眼光和经验,通过江湖义气崛起做大,企图通过建功立业成为政治势力,结果因为政治格局和政治手腕不够,被当朝政治势力利用过后视为威胁随手除去了。
二是《投名状》是极少数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通过中下层人民的苦难遭遇,然后以此去展示近代朝堂,江湖和整个人民苦难的作品。
内地历史片早期有些不错的,但朝堂拍得最好的始终是2000年左右到2010年间的历史剧,像《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大秦帝国》等等,但它们有个问题是像中国史书一样,过于精英思维和宏观思维,主角和故事基本上都是王侯将相和历史大事件。
大家仔细想想,有哪一部历史剧主角和故事放到中下层官员,再到江湖和人民,再试图用人民史观探讨庙堂,江湖和人民的生活困境,甚至是还原一个时代的?这不止是香港武侠片了,整个中国古装片都非常的罕见。
15年后再看《投名状》,我终于明白这部电影远远被低估
武侠片一直是中国电影当中最擅长的一个题材,如果不算徐克那种武侠片,2000年左右到2010年左右,中国文化精英大导演拍摄的武侠片(借武侠包裹他们想表达的思想),其中有四位大导演的古装片,我个人这里排名是很接近的。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借武侠包裹王家卫擅长的都市男女情感,但因为文艺片评分最高;李安的《卧虎藏龙》,借武侠包裹李安擅长的东西方思想文化哲学;张艺谋的《英雄》,借武侠包装侠客和天下大义的理解(叙事借鉴黑泽明明显)。
最后就是陈可辛导演的这部《投名状》,真正从江湖到朝堂,从武侠片到历史片,从兄弟情义到清末历史政治的华语古装史诗片,水平完全不输西方完整版的《天国王朝》。可惜的是不被观众理解。
说起来,2000年左右到2010年左右是公认中国电影衰落的时期,结果影视剧里都诞生了很多制作水平顶级,故事剧情高度艺术化,结果在市场上面成绩不行的作品。历史剧是《大明王朝》,战争剧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电影就是《投名状》了。
它们当时都不被当时中国观众的理解,但《大明王朝》《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后续网中都封神了,《投名状》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讨论度,而现在国产影社剧的审核环境,还有影视公司和导演编剧创作人才的环境,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
最后,还是希望今后我们还是能拍出《投名状》,或者比它更好的影视剧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