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习惯了告别,却仍旧会为生命的离开而感到悲伤。

3月初,25岁的青年演员刘峰离世。

没有什么狗血剧情与离奇事件,只是一位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在运动时身体突发不适的意外离开,但,这些已经足够让网友觉得惋惜。

25岁,人生最好的年纪,事业与生活几乎都才刚刚开始起步,或许还带着美好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却在这时被命运按下了停止键。

即使是陌生人,也会觉得遗憾,为生命的脆弱感到悲伤。

更何况,刘峰明显还有着没完成的人生目标。

他是科班演员出身,与周也、关晓彤等艺人是同班同学,艺考时拿到多所高校的通知书,读书期间经常能在集体排练中拿到男主。

毕业后,刘峰也努力塑造每个角色,分享的人物感悟相当用心。

随手翻一翻,刘峰在社交平台上留下的痕迹几乎都包裹着对演员职业与生活的热爱,以及那一份在杂乱的娱乐圈已经很难看到的炙热初心。

在“真诚”这方面,刘峰与凭借《狂飙》人气大爆的老戏实张颂文有着不少相似之处,既用心对待每一个角色,也用心对待每一个看到他的粉丝。

在刘峰离开后,安利过刘峰表演片段的网友晒出了曾经与他的互动。

在这条简短的信息中,一个希望被大众看到,并为自己的演技被认可而开心的新人演员形象跃然而生,即使隔着空间与时间,网友也能感受到他的努力。

网友一直期待的“内娱活人”(言行真实接地气的艺人),以及对年轻演员保持谦虚努力心态的诉求,几乎在已离开的刘峰身上都能看得到。

但在刘峰去世之前,他只能算是娱乐圈的“小透明”。

甚至,他的去世会登上热搜,主要还是受英年早逝太让网友觉得震惊,以及刘峰拥有大量知名同学这两个元素推动,这种现象,其实挺无奈。

当网友越翻刘峰的个人痕迹与表演作品,越能发现他是位宝藏演员,如果时间对他宽容一点,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厚积薄发的好演员张颂文。

宁做笔直折断的剑,也不做弯腰曲存的钩。

在普通职场,我们往往能从工作态度看出一个员工的实力,在影视圈,踏实努力的演员,往往也不会让观众太失望,甚至,惊喜居多。

尚未走红的刘峰同样如此,即使他参演的作品屈指可数,也留下过非常惊喜的印象,七话便曾被他饰演的《覆流年》寒门学子徐清策打动。

平民出身的徐清策带着一身傲骨,十年寒窗苦读,不因家境而自卑,不因清贫而气馁,历经万般寂寞辛苦,满腔报国热血,只待春闱科举一展抱负。

却不想从徐清策踏入京城的那一刻,便已经成了权贵眼中的棋子,重生的女主与反派隐忍周旋,认为对徐清策最好的出路,是先保命,再谋下一届科考。

但得知真相后的徐清策却选择血荐春闱,只为揭开科举不公、朝堂腐败之现状,宁折不弯,这是一个文人信念坍塌的悲愤,也是一个平民绝望的坚持。

在刘峰的演绎下,徐清策将《覆流年》剧情推向爆点,火场自刎戏的感染力也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认可,彼时观众不认识刘峰,却记住了徐清策。

演技潜力不俗,也是刘峰去世后引发网友小范围“考古”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觉得遗憾的年轻人与曾经让我们惊艳过的“小演员”重合时,惋惜之感会加倍出现,同时也会为他在世时没能得到更多人的认识感到扼腕。

站在现实角度,毕业不到三年的新人没能成名很正常。

无论什么职场,都有一个积累阶段,娱乐圈同样如此,时间倒退10年,如今的人气大佬张颂文,也还是一年面试几百剧组都被拒绝的“小透明”。

所以我们回看刘峰曾经的努力时,不会觉得他在白费力气,只是可惜于命运没有给他足够的积累时间,没能让他的坚持与付出真正开花结果。

但若拉内娱常见现象做对比,刘峰似乎也与网友印象中演员待遇相差很大。

名校毕业两年多,他只演过几部网剧的小配角,早前娱乐圈资讯几乎是“查无此人”状态,因为没有经纪公司帮忙打理,观众甚至找不到他的社交账号。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紫微星”的成名之路。

新生代演员们经常出现“幸运儿”,演技不一定多么优越,却可以出道即是主角或在大制作中拥有角色,或者,可以不停出演作品刷脸,等待大红机会。

他们与刘峰的区别,也许便是多了一个实力雄厚的经纪公司。

大众往往可以从哪些娱乐公司签了什么新人,预见未来走向,从出道时便制定完整的运营规划,这边主演的处女作还没上线,那边大牌商务已经官宣。

至于“紫微星”是不是名副其实的紫微星,似乎并不重要,只要名号打响,噱头给出来了,曝光率与知名度,自动会把这个短板补全,循环造星。

当资本掌握了造星规律,没能得到资本青睐或者不受力捧的演员们,生存空间显然会压缩,或许只能在坚持厚积薄发与提前退场中做抉择。

经常关注影视行业的观众应该会发现,娱乐圈近年来已经很少出现“寒门艺人”。

这个“寒门”,并不完全是指家境普通,而是在娱乐圈没有人脉、资源、强大公司背景,完全靠演技与个人魅力争取到影视机会或成名的艺人。

比如曾经的草根明星王宝强,曾经的民选偶像李宇春,以及老一辈有天赋通过试镜也能被挖掘的演员们,大家拼的是演技、个性,当然,不排除也有其他因素。

但整体来说还是个人实力为主,而如今,娱乐圈常见的“强捧”争议显然占了上风,当拼个人实力逐渐向拼资本实力演变时,遗憾可能也会叠加。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实的娱乐圈,甚至很多行业,都存在《覆流年》科考剧情异曲同工的挑战,只是尖锐与温和,显性与隐性的区别。

剧里,是权力的游戏。

寒门学子拼搏十余载,带着理想与抱负奔赴考场,最后却发现自己的信仰在上位者眼中只是个笑话,一不小心,便可能成为被肆意欺压的棋子。

剧外,是资本的套路。

娱乐圈有“强捧”也有“大礼包”,既然手握资源,为什么要肥水流向别家田呢?虽然对观众来说不友好,但站在商业角度,他们的确做了最高效率的取舍。

但同样的游戏反复上演,同样的套路反复使用,并不一定永远能得人心。

游戏里的徐清策会捅破虚伪表象,现实里的观众也会逆反,会审美疲劳,也会因为不断叠加失望的而降低兴趣,最终,游戏与套路,都可能迎来的是崩塌。

至于面临崩塌的风险割韭菜,还是追求长远,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作品,更优秀、有态度的演员,就看行业的初心,能不能适当压过利益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