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脐带》发布了海报和预告片,正式定档3月18日全国温暖上映。
电影由曹郁、姚晨监制,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执导,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巴德玛、游牧电子音乐人伊德尔领衔。影片讲述了音乐人阿鲁斯陪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回到故乡草原,寻找她念念不忘的“阴阳树”的故事。温暖的旅途上,有母子羁绊、有欢笑泪水,也有妈妈最美的梦。
影片在制作完成后,作为唯一的中国内地影片入围了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并在第4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被授予“最佳技术奖”的殊荣。展映期间也收获了专业人士和影迷观众们的盛赞好评,被誉为“既是优美动人的草原视听盛宴,又有着打动温暖人心的情感力量”。
在平凡生活中,给予我们力量与治愈的还有音乐和电影。
在电影上线之前,我们一起回味几部有关音乐人生的经典电影,感受世间百态与人生起伏。
01
《心灵奇旅》:
如果快乐变成了执念
灵魂就会脱离当下的生活
2020年末,当疫情复发和无解的遭遇成为常态,即将开始的2021比任何时刻,都更需要皮克斯的这部动画电影《心灵奇旅》。
除了皮克斯一贯的技术呈现与温情的主题阐释,更重要的也许是这一部的主题:当有人试图总结历历在目的过去,弥合伤痛,或者预言未卜,以及用宏大的哲思去稀释一切;而《心灵奇旅》会告诉你,在时间的命题里,最重要的是“收藏当下”。
这是一个关于相互拯救的电影。
影片以爵士乐为主题,讲述了梦想成为爵士钢琴家的男主乔伊·高纳与厌世的灵魂22相遇,寻找生命的意义的故事。
热爱爵士乐的中学音乐教师乔伊·高纳不懈地追逐梦想,最终获得梦寐以求的登台演奏机会。可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乔伊的肉体几近死亡,而灵魂却误入了一个人类经验之外的奇幻之境——“生之来处”。
“生之来处”是所有灵魂先于地球之前而存在的独特空间。在这里,人类的自我意识在生命诞生之前先在地被赋予,每个灵魂只有觅得自身的“火花”(Spark),才能投身于地球。也是在这里,决心重返地球的乔伊遇见了一个孤僻、早熟而厌世的灵魂“22”,后者由于迟迟未能找寻到自身的“火花”,而长时间游荡停留于此。
一次阴差阳错的经历,乔伊和“22”的命运互相牵连,两人重返地球,共同体验了一段诡谲而奇妙的生命旅程,并开始重构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
故事构思巧妙,动画次元画面精美,音乐深入人心,治愈了无数观众。该片由获得格莱美提名的歌手、作曲家、词曲作者、乐队领队乔恩·巴蒂斯特制作爵士配乐。影片中的音乐获多个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配乐。
02
《曾经》:
没有接吻没有上床
与心灵相遇的爱情却如此惊心动魄
这是一部发生在爱尔兰都柏林街头的小成本爱情电影。
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位兼职卖唱的艺人,白天在父亲的修理店里维修吸尘器,只要有空暇时间便会背着吉他去街头唱歌,旁若无人的唱着小众的歌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电影里的卖唱地点,有车水马龙的闹市,也有众多行人的高架桥。有一天傍晚,男主和往常一样来到了街头弹唱,突然发现身边站着一位卖花的单亲妈妈,一直在默默聆听他的弹奏。关于两个底层失意男女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在音乐的围绕下缓缓开始。
在这个故事里,女孩展现出的音乐才华和积极的行动力,帮助男孩录制了一张像样的唱片。从唐突邀请女孩过夜被拒绝到两人逐渐成为好朋友,心灵靠近彼此的过程中逐渐相爱又不得不隐藏,直到最终唱片录好,一切该结束的时候,男孩再次表白,邀请女孩带上孩子和他一起去伦敦发展。但女孩选择了现实,本来应允去见他最后一次,最终依然食言了。电影的最后,女孩带着孩子和归来的丈夫和好,继续过普通的生活,男孩去了伦敦,但给女孩送来一台钢琴,在女孩弹奏的钢琴声中,一段人生插曲缓缓落下帷幕。
电影在剧情上并没有太大波澜,一部爱情电影,男女主不仅连一个像样的接吻都没有,甚至从头到尾连名字都没有出现过,片尾字幕上也仅仅是guy和 girl,可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平凡的作品,却记录了爱情发生过程中全部细微之处的“惊心动魄”。
这部电影的成本不到13万欧元,全球票房收入却过千万美元,世界知名影评人将此片评定为2007年最佳十大影片,是2007年柏林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还赢得一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和两项格莱美奖,而由影片男女主角扮演者Glen Hansard和MarkétaIrglová共同创作的电影曲目《Falling Slowly》获得2007年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两位主角都是音乐人,可以说是本色演出,如此朴素的剧情能被众多影迷奉为音乐爱情故事的绝美典范,音乐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存在。影片是用音乐在讲故事,台词少,剧情淡然,却以质朴浪漫的音乐性传递出超出镜头表达的细腻情感。曲子与剧情结合之巧妙,让观众在音乐中不知不觉间深入男女主的心境,体会其中的快乐和苦楚。
在2011年,《Once》被改编成音乐剧搬上舞台,2012年成功登陆百老汇正式上演,延续了电影中的音乐,也使得音乐剧在2012年提名11项托尼奖后揽获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8项大奖。
03
《入殓师》:
The gift of the last memories
《入殓师》电影由泷田洋二郎执导,久石让作曲,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联袂出演。
买了昂贵的大提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饰),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突然遭遇乐队解散。
一次偶然,大悟应聘成为入殓师,在重新审视生死别离后,他更加珍惜身边拥有,也真正明白了入殓师的意义——入殓,不仅是告别逝者的仪式,更是疗愈生者的过程。
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波澜壮阔的画面,音乐和镜头都含蓄地把握着分寸,甚至很多场景都抹去了音乐伴奏。安静的原生质的声音和画面,内敛含蓄,点到为止。
叙事也是非常简洁,没有了太多枝节,反而突出了对故事本质的敬重,置于影片中,折射出的是对于生命的敬重。
《入殓师》讲述的虽然是死亡,但基调一点也不颓废、悲观, 相反,它要赞颂的是生命,它的精神内核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电影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等奖项。
《Memory》是音乐家久石创作的主题曲。这是一首意境空远的歌曲,舒缓的旋律随着口琴声轻轻奏响,仿佛是在慢慢诉说着一段平淡却又难忘的故事。优美的旋律配合半音阶口琴细腻的音色,可以很好的把歌曲中的情感诠释出来。
和主人公的角色相映衬,电影音乐也以大提琴声为主,并配以钢琴,两种乐器组合演绎了电影的主题段落,厚重悠扬的弦音丝丝入扣,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质感。
除了久石让的作曲外,电影在几个特定的场合插入了几首名曲。分别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以及巴赫与古诺的《圣母颂》。在世界名曲的烘托下,电影剧情在音乐的跌宕起伏中也在不断深入。
04
《绿皮书》:
跨越种族偏见改变人心
不仅仅需要天才音乐家的现场
《绿皮书》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就是:黑人定制旅行保命手册。《绿皮书》取材于真实故事,全剧以“绿皮书”为引,展现了白人与黑人的不同人种、底层与精英的不同阶级。
影片讲述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种族隔离十分严重,而就是在这样充满歧视的时代,一位粗俗的白人司机(托尼)载着一位高雅的黑人钢琴师(雪利博士),带着一本当时为黑人旅行美国避免麻烦的指南——《绿皮书》,开启了巡演美国南部的音乐历程,而他们也在这段旅途中收获了跨越阶级和种族的友谊。
原本属于不同世界的两条人生平行线,在此交汇。身为白人本应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托尼却举止粗俗,一直困于生计,同样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只是为了赚钱才接了这个活。天才黑人演奏家雪利博士举止高雅,生活在音乐厅里,即便保守势力盘踞的南部演出费比北方低很多,但他还是坚持去南部巡演。
越往南边,种族歧视越严重,即便可以随时电话打给肯尼迪,钢琴家却不得不一再遭遇歧视陷入的危机之中,甚至因夜晚出行被抓进监狱。剧情展现了在路上的公路风景,两人友情建立的过程以及托尼从种族歧视者转变为雪利博士忠实守护者、从心底里改变了种族意识的全过程。
在这段旅途中,音乐是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与恰到好处推进故事发展的艺术手法,使整部影片优雅而不沉闷。两位主角之间的“强与弱,弱与强”,在不同的场景中不断变换。中间穿插了雪利博士用文采斐然的诗句教给托尼给妻子写信的感人场景,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巡演路上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相知的音乐友情之旅。
在《绿皮书》中,出现了爵士乐、古典乐以及流行乐三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尤其是最后一段在偶然进入的黑人酒吧里即兴演奏的片段,更是在一个挣脱了身份和异样眼光的束缚之后,观众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自由和感动。
在合适的位置与情节相匹配,来回穿插。不断变换音乐节奏,改变故事色彩渲染了影片的情感,表达了主角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音乐电影的力量,配乐敲到好处,故事感人至深,剧本严谨,主题深刻,即便场景朴素,也能如闪电一样,击中观众柔软的心灵,在音乐娓娓道来的旋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境——或挣扎于生活而无奈,或相爱而不得的隐忍克制,或平静海面下隐藏着愤怒和痛苦的巨浪,即将席卷而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