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不说明白历史,有些人就会编一个历史出来。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有些真实的历史可以在规模化且长期的舆论渲染下被篡改成另外一个样子,典型如二战历史都已经快被西方媒体颠覆了,在他们的宣传下,前苏成了二战罪魁祸首,日本快成受害者了。

类似的事情在很多领域都有,本文要说的是发生在相声领域的“颠覆历史”。

相声的起源在近些年被一些不良资本和不良商人篡改成了三俗尤其是荤段子,以方便他们圈粉炒作和打击同行。

让人感到唏嘘的是,很多网友也都在网络影响下接受了“相声起源于荤段子”这种说法,有些相声团体表演荤段子则被渲染成了“为相声老祖宗看坟”,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按照曲艺研究专家和相声大师们的考证,相声行业从古至今存在三代祖师爷,我们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靠说荤段子起家的。

一、远古祖师爷—俳优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诸侯王身边存在两种特殊的职业,一种叫瞽曚,另一种叫俳优。

瞽是给诸侯王唱歌的人,曚是朗诵的人,这两个职业后来组合成了瞽曚,简单说就是用语言记录历史的史官,历史上最著名的疑似瞽曚就是《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因为他不仅是史官,同时也和瞽曚一样都是盲人。

瞽曚用语言记录和讲述历史,一般被认为是评书艺人的远古始祖。

俳优一般由侏儒担任,他们是陪在诸侯王身边负责给他们讲笑话娱乐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们会经常利用讲笑话的机会向诸侯王提建议,相比于讽谏来说他们更具娱乐属性,大概应该归于最早的“寓教于乐”。

历史上明确记载下来的知名俳优有两位,一位是秦国的优旃,另一位是楚国的优孟,相对来说,优孟的名气要比优旃更大一些。

俳优用讲笑话的方式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娱乐、讽刺和建议,所以一般他们被认为是相声艺人的远古始祖。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一些俳优的故事。

楚国国相死之后家徒四壁,优孟就穿上国相的衣服担任“逗哏”,由国相的夫人担任“捧哏”,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当着楚庄王的面表演家里如何穷如何惨,表演很精彩也很逗乐,楚庄王笑着笑着忽然意识过来:缺钱找我要呗,骂什么街啊。

秦始皇曾想扩大猎场范围用来蓄养麋鹿,优旃马上附和:不如把猎场再扩大几十倍,多养几十倍麋鹿,等到关东六国打过来时,开门放麋鹿,踢死他们。

秦始皇一听,还养个锤子麋鹿,省下钱打仗吧。

秦二世要给长城刷漆,优旃马上赞同:好啊好啊,这个工程非常棒,我就是有一点担心,咱们是不是还要给长城盖一所用来阴干漆面的大房子?秦二世立刻闭嘴。

你看,俳优之所以青史留名可不是因为给楚庄王秦始皇他们说了几个荤段子,人家是典型的“寓教于乐”艺人。

二、精神祖师爷—东方朔

相声演员拜师时都要拜东方朔的像,表示对这位祖师爷的尊重,而观众向喜欢的相声演员送锦旗时也喜欢绣上四个大字:曼倩遗风。

曼倩,就是东方朔的字。

东方朔当然不是开创相声行业的那个人,他只是因为名气大才被相声行业尊为精神上的祖师爷,这在我国各个行当里非常流行,据说土匪的祖师是达摩老祖,这都是从哪儿论的。

不过,东方朔还真不是和相声行业没有一点关系。

史料记载,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聪明且诙谐,喜欢用幽默的语言和方式给汉武帝提建议讲道理,但汉武帝认为东方朔不过是一个俳优一样的人,对他重视并不够。、

也许就是因为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为俳优,所以才被相声行业当成了精神祖师爷。

东方朔留下的轶事很多,除了“岁更其妇”用现在的眼光看比较渣男之外,其他不论是“大隐隐于朝”还是“割肉遗妻”证明他还是一个正经人,在汉武帝面前也没有什么出格的笑话和行为被记录下来。

三、行业祖师爷—张三禄、朱绍文

对于开创相声行业的祖师爷是谁,行业内部其实是有一定争议的,有人认为是张三禄,更多人认为是朱绍文。

张三禄应该是第一个提出“相声”二字的艺人,但他没有传承,所以相声行业原则上没法将他当祖师爷,毕竟他没有徒弟,没法论。

张三禄原来是一位拆唱八角鼓艺人,八角鼓起源于清代旗人堂会,所唱的内容多数都和戏曲有关,没有什么荤段子,比较著名的传统相声《汾河湾》其实就是拆唱八角鼓的经典剧目。

后来因生活所迫,张三禄到了天桥卖艺,主要表演的是单口相声,其中《贼鬼夺刀》和《九头案》最有名。清代有文人曾记录过张三禄卖艺的场景,说他善于现场抓哏(现挂),同时由于口净(不说荤段子)吸引了不少妇女儿童观看,因此生意在天桥极好名气也不小。

张三禄名气大了之后,就吸引了一位落魄秀才前来讨教,这就是朱绍文,也就是穷不怕。

朱绍文比张三禄年龄小很多,张三禄也没打算收他,但朱绍文后来在天桥卖艺时曾遥尊张三禄为师父。

朱绍文是浙江绍兴秀才,在京城一度落魄被迫卖艺,先是唱戏后改相声,他在张三禄单口相声基础上创造了对口相声,还收了不少徒弟,甚至还开启了代拉师弟这种形式,因此他被相声行业大多数人尊为祖师爷。

由于朱绍文是秀才出身,在那个时代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表演的相声作品都很有文化范儿,比如白沙撒字《字像》,还有《大保镖》、《黄鹤楼》等段子。

后来朱绍文被誉为第一代天桥八大怪,挣了钱之后他又去唱戏,他的后代据说也投入到了戏曲行业,毕竟那个时代戏曲行业的地位和收入要远高于相声行业。

朱绍文之所以要开创代拉师弟这个形式,就是要把阿彦涛和沈春和拉进相声行业,他代拉这两个人遥尊张三禄,这样阿彦涛和沈春和也在事实上成了相声行业的开创者之一,毕竟他们和朱绍文同辈。

沈春和是一位说书艺人,他也就成了最早的评书相声两门抱的人,在当年属于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他的代表作有《古董王》和《康熙微服私访》。

沈春和收了六个徒弟,其中有一位叫冯昆治,他是东北相声冯家门的开创者,也就是说大部分东北相声演员的师承往根上刨,都能捋到沈春和那里。

阿彦涛是旗人,曾经也是一个财主,经常帮朱绍文联系堂会。此外,阿彦涛会单弦也会拆唱八角鼓,属于高级票友,家道中落之后他跟朱绍文学相声,再利用自己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优势成为清门相声开创人之一。

清门相声,顾名思义是比较文雅的相声,起源于清代文人和旗人的堂会,清门相声的代表作有《五红图》、《五行诗》、《卖五器》、《夸住宅》、《对春联》、《八猫图》和《八大改行》等等。

阿彦涛的徒弟里有一位比较有名,恩绪,他是马三立的外祖父,曾进宫给慈禧唱太平歌词,他有几位徒弟也很厉害,万人迷李德钖、骆采舞和谢金的曾祖父谢芮芝。

可以这么说,几乎全部相声演员论师承都能捋到朱绍文、阿彦涛和沈春和这三个人身上,但他们可并不是依靠荤段子成名的,相反,从张三禄到朱绍文,从阿彦涛和沈春和,他们的相声都是以文明、口净著称。

此外,作为后世传承人的相声大师如李德钖、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刘宝瑞和马季他们也都是以文明相声见长。

相声行业的发展历程之所以是以文明相声为主,一方面是因为收入问题,旧社会说文明相声的艺人可以进戏院,可以有堂会邀请,还能上广播,说荤段子的话只能画锅和撂地,挣钱能力和文明相声没法比。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地位问题,说文明相声的艺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艺人想出人头地就要想多说文明相声,说荤段子只能一辈子撂地。

综合来看,相声行业不论是远古祖师爷还是精神祖师爷,包括开创相声行业的祖师爷,他们没有一个人是靠说荤段子起家的,而且在相声行业发展历史上,文明相声一直是所有艺人追求的方向。

因此,现在网络上所谓的“相声起源就是荤段子”显然是一个非常错误甚至是和事实相反的说法。

最后说一件事,在相声行业历史上,即使在大街上说荤段子的相声艺人也都比较讲究脸面,一旦有观众要求说段荤的或者艺人想说段荤的。这些艺人会提前劝退围观的妇女和儿童,而且态度很谦卑颇有廉耻之心:我们下面说的都不是人话,受累您让让,别脏了您的耳朵。电视剧《马三立》和郭德纲导演的《窦天宝传奇》都还原了这种场面。

现在倒好,有些相声艺人专门用荤段子吸引女性观众,有些女性观众专门追着荤段子听,这到底是相声的进步还是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