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肉松

去年年末,《卿卿日常》上线爱奇艺,成为平台历史上第六部“破万剧”。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份成绩是出人意料的。相比过往的爆款古装剧,这部剧并非热门题材,也没有启用流量卡司——当观众打开一张被戏称为“新川全家福”的海报时,会发现熟悉的面孔并不算多。

但经过他们的演绎,让《卿卿日常》这部剧的人物群像变得足够立体和丰富。追根溯源,这一切都要从选角聊起,《卿卿日常》的选角标准是什么?那些让观众眼前一亮的配角演员们是如何锁定的?为这样一部群像剧选角需要注意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到了这部剧选角的团队云汉百戏,负责人张艺之告诉我们,这是他们与新丽旗下厂牌狂欢者制作团队的第三次合作,此前通过《赘婿》《赘婿之吉兴高照》的合作,双方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和默契。

谈起《卿卿日常》的选角,云汉百戏选择抛开流量、名气等因素,演员选择以贴合角色为首要原则, 而群像剧属性的凸显,除了选角的准确性,与团队氛围也有着极强的关联……

以下是对话实录:

谈《卿卿日常》选角:

一切从合适出发,寻找演员和角色的契合点

娱乐资本论:云汉百戏最初是怎么接触到这个项目的?

张艺之:我们和闻洋总从《赘婿》开始合作,后来又合作了网络电影《赘婿之吉兴高照》,拍这部戏的过程中制片人高远就把《卿卿日常》的人物小传给了我们。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详细的人物小传,观众能看到的所有人物都在上面,他们对应的星座、属相、年龄、性格、脾气秉性、网络标签都写得很清楚,包括在现实生活的职场当中能够被分到哪一类,比如秘书、文员、经理、总裁。所以尽管当时只有10集剧本,但我们看完人物小传已经觉得很好玩,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戏。

娱乐资本论:这个人物小传的详细程度,是基于团队对项目属性把握得比较好,还是属于常规操作?

张艺之:一直以来我们团队对内容和细节把控都是比较严苛的,现在很多人会说这部剧的选角特别成功,我认为这也离不开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已经把角色塑造的非常丰满了。

在我们合作之前,除了男女主,这部剧的很多演员还没有站在流量的赛道上,或者被人熟知,所以抛开流量、名气,我们和主创一起选角的过程中,纯粹是去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这个合适具象地说就是他的形象、性格等方面和角色都有非常贴合的点,这样才能促成我们看到现在的结果,每个人物都能鲜活地从纸上的文字变成观众心中的“人“。

娱乐资本论:那具体来说,是怎么锁定观众看到的这些演员的?可以分享一些印象深刻的案例吗?

张艺之:其实是因为我们对演员的充分了解,做了这么多项目,参与选角的每个演员我们都要面对面的和他们交流,而不是仅仅看他过往的戏,触过程中会有更多了解,结合人物小传提供的方向,去寻找和角色有更多契合点的演员。

比如饰演苏慎的魏子昕,我们在《赘婿》里合作过,他当时演的是一个坏人,魏子昕之前也演过不少正面角色,在我们私下交流的时候就发现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同时会很细致得关心别人,这些特点都和苏慎不谋而合。

娱乐资本论:他和男主的互动还挺有趣的,这种化学反应是你们前期选角时需要考虑的吗?

张艺之:我们也有考虑到,魏子昕演过很多年话剧,可以随时接住其他演员的即兴创作,也能立刻反馈回去。除了和男主,他和宝泉的人物关系也比较有趣,需要在剧中打配合,饰演宝泉的演员姚一奇,和魏子昕类似,比较暖男,喜欢做饭、对大家照顾有加的“家庭妇男”。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起到中和调剂的作用

娱乐资本论:对于剧中女性群像的选角有哪些考虑?比如元英等。

张艺之:元英这个角色是有三、四个备选的,最终选定了刘令姿。她的表现让我们很惊喜,为了这个角色,她来面试了两次。首先她的形象气质很合适,其次,面试的时候,编剧卓群和导演问了她很多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她的职业规划非常清晰。包括后来她来到剧组大家出去玩,她会提前做计划,去哪玩、玩什么项目,列得很详细,这些点都很贴合元英。

娱乐资本论:您刚刚说到元英角色有三、四个备选,那她属于这部剧选角时比较纠结的一个吗?

张艺之:算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个人物是有矛盾性的,年少老成,既有冷的一面,内心又很细致。

最纠结的是老五,我们一开始对这个角色的形象定位是特别、特别帅的那种,昌隆的帅,不是一开始我们要的那种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穿着一身运动服,拿着羽毛球拍就来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正在拍夕阳的照片,昌隆一进来就特别热情,属于自来熟的那种,差一点就加入到我们拍照的行列,跟着我们指挥了半天,这才意识到,他自己是来面试的。正式聊起来之后,大家都很轻松,因为对他的戏也比较了解,等他离开后,闻洋总就拍板定了。

谈群像剧:

一个好项目里,一定有一个灵魂人物

娱乐资本论:像《卿卿日常》这样的群像剧,有些角色的戏份相对较少或者说成长线不那么完整,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困难吗?

张艺之:会的,虽然写得很详细,但是毕竟是有主、配之分的。比如剧里一共有10个兄弟,难点不在于这十个兄弟,而在于出现在这些角色身边的其他配角,有几场戏的夫人,也有一直跟着的丫鬟仆从,虽然很多配角都是几十场戏里才几场重场戏,小传里也没有他们详细的人物设定,我们就要根据主要角色的人物做出适合的搭配,这中间大量的都是在跟导演和编剧沟通,已到达最好的效果。

娱乐资本论:基于这点,和演员沟通会比较难吗?

张艺之:沟通倒不难,如果团队和项目好是有优势的,《卿卿日常》的角色比较年轻化,如果是演员年龄段偏大的现实题材项目,可能沟通成本会大一点。

每个角色都要备好几个演员,最终衡量的时候,我们团队的宗旨是找配合度高的演员,这一点是需要得到制片人大力支持的。如果演员经常不在组里,就没法融入到这种氛围里,这个行业抢人很严重,同时好几部戏轧着的现象确实存在,所以我们宁可找一些踏踏实实、可以安下心来演戏的演员。

娱乐资本论:对群像剧来说,怎么把握演员预算、演技各方面因素,去找到最合适的人?

张艺之:我觉得还是要综合考虑,但预算是第一位的,最好是在预算之内去完成这件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是会找演员朋友过来撑场子,对于好的项目,演员是愿意来帮忙的。

娱乐资本论:群像剧涉及的演员多,需要考虑大家的配合问题吗?

张艺之:从业这么多年也能发现一个规律,氛围融洽的团队更容易做出好剧。拍《卿卿日常》的时候,有些戏可能需要10个、8个演员同时在场,在很多人以前都不认识的情况下,这些演员能配合得这么好,除了看导演在现场的把控能力,和剧组氛围也有很大关系。

狂欢者这个团队比较喜欢打篮球,几乎每周都要组织两三场,像白敬亭、魏子昕,姚一奇,邱心志老师,还有晓飞,李紫瑞等,包括摄影指导,组织在一起打球,一场球赛,互换一下阵容,大家的配合度,默契度,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聚餐也是拉近感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闻洋总经常会问说,看看今晚谁有空、没有在拍戏的,“你组织人,我自费,大家一起吃个饭”。聊天的时候聊的天南海北,从角色,到价值观,到好玩的人和事,还有热搜等等,这属于感情的增温器吧,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所以你可以看到后来我们发的照片有很多合影,过节的、打球的、骑行的、爬山的,大家熟悉了之后,在现场也就不拘谨了。

娱乐资本论:听起来制片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艺之:一个项目里一定要有一个灵魂人物,可能是导演、制片人或者某个演员,比如赵丽颖,我们合作过《楚乔传》《与凤行》,我印象特别深,《楚乔传》杀青的时候,她去拥抱了剧组里的每一个人,感谢大家的付出。项目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好的氛围会让大家凝聚力更强。

我们之前拍《卿卿日常》的时候,制片组还特意请了一名中医世家的医生随队,如果在现场不舒服,像肩膀疼、腰疼之类的,他可以给大家推拿、针灸等。还有现场的茶水车, (国内有些剧组是没有的)请医生和茶水必然会增加相应的制作成本,但是在剧组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喝上热水,有医生询问身体情况,就会觉得比较暖心,工作热情就会更积极一些,毕竟拍戏是件很累的工作。

娱乐资本论:在群像剧里有出彩表现,对演员后续的职业生涯加持大吗?

张艺之:我觉得加持肯定是有的,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这件事,比如,某位演员突然播了一个爆款剧,大部分的人觉得他肯定涨价了,或者档期没有了,其实真的不一定,所以我想给演员发个声,演员统筹们可以尝试去谈一谈,万一他有时间呢。

当然我们也有类似的困惑,刚播完一部爆款剧,但不一定会有新的制片方那么快地找过来。

娱乐资本论:您觉得过去以来,选角在项目中的话语权有什么变化吗?

张艺之:我觉得我们和主创是互相尊重的关系,我们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非常专业的团队,我们一直寻找和导演、制片人的共识,而不是去制造矛盾和麻烦。我们不像好莱坞的选角导演那样,有决定性作用的话语权,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是不一样的,人家有全国性的工会,可以去支撑选角导演的权威性,或者人家本身的职业素养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可以做制片人、做导演,但我觉得在中国或者在我们行业目前并不适合这样,更多还是应该把它当成是团队作业。

对于我们来讲,选角要做的就是服务,我们服务于甲方和乙方之间,大家看完剧本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方向,我们要综合各方意见去选定。

娱乐资本论:云汉百戏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张艺之:我们的团队规模不大,但我觉得这种状态挺好的,我们希望以匠人精神,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这些年,我们合作过的团队一直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去跟上这些合作伙伴的脚步,这个已经让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相比于迅速地扩张、壮大或者提高产量,我们更看重的是质量。

我们团队本身非常稳定,核心成员在一起做了十几年,一路上就只有加入、没有离开的,我们合作的片方、导演也蛮稳定的,比如林玉芬、邓科导演,和唐人影视合作的也比较紧密,现在还有新丽,《赘婿》是第一次和闻洋总合作,磨合得也比较顺畅。

我对团队的期待是,可以在一两个赛道上做到极致,一说到仙侠或者都市言情,就会想到找我们,而且我们希望玩出花样、能让大家耳目一新。以前类似的群像的作品也不少,但《狂飙》《卿卿日常》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出来之后,大家开始更多地讨论群像剧的概念,这就是因为把一个点打穿了,所以我们会更倾向于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