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获奖名单揭晓,《西线无战事》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大奖。它会同样赢下奥斯卡奖吗?这部经典的反战题材电影被认为讲述了一代人如何“被右翼宣传毒害,视战争为一场冒险”的故事,在同样充满好战思想的今天具有典型的道德意义。有评论认为,对于近年来不断陷入各种激进争论的奥斯卡奖,《西线无战事》本身的宏大、严肃,可能带人们重回过去的经典“奥斯卡电影”。

BAFTA最大赢家

没有人会想到,一部已经售出4000万册小说、两次翻拍成电影的故事会再次被翻拍,并且这个最新翻拍的电影会在被誉为奥斯卡风向标的BAFTA颁奖典礼上拿下七项奖项,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大奖。但《西线无战事》确实做到了。“难以置信。”德国制片人马尔特·格鲁纳特(Malte Grunert)在颁奖典礼上说。据了解,《西线无战事》获得了BAFTA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摄影、最佳非英语电影、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音效奖。 

《西线无战事》的故事本身已经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以主人公保罗·鲍默(Paul Bäumer)为代表的年轻人,受到德国政府漂亮的口号号召,渴望热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然而,他们在前线上真正目睹的战争实况却是残酷而无意义的。持续四年的战争里,鲍默目睹了可怕的伤亡以及战争对人类肉体和心灵的摧残,见证了战争的非人道性,起初的“爱国主义狂热”荡然无存,留下的仅仅是肉体的伤痛和对德国军国主义及参战目的的质疑。而当鲍默好不容易从爱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时,却发现另一批青年学子又被骗上战场送死。

直至目前,《西线无战事》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力量的反战故事之一。原著作者埃里希·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于1929年首次推出这部小说后,立即引发了国际性的轰动效应。它成为一战时期被毁灭的德国青年一代的控诉书,受到同时代许多年轻人的欢迎。1930年,俄裔美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首次对其进行影视化改编,获得了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但它也因此成为纳粹德国的眼中钉。1933年,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执政,《西线无战事》因其中的“失败主义”和“非德国性”被列为禁书,遭到取缔和焚毁,雷马克本人也受到生命威胁,被迫流亡瑞士。直到1979年,英国ITC娱乐公司才又推出由美国导演德尔波特·曼(Delbert Mann)执导的同名电视电影,拿下金球奖最佳电视电影奖与艾美奖最佳限定剧/特别电影剪辑奖。

反战永不过时

四十年之后,《西线无战事》再次成为各大电影颁奖典礼上的热门嘉宾,只是因循守旧吗?实际上,与前两部电影改编不同,由德国导演爱德华·贝尔格(Edward Berger)在2022年执导的《西线无战事》是第一部真正由德国方面主导拍摄的电影。“我们制作它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迫切希望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把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所有感受都融入到这部电影中,那些羞耻、内疚,以及对于德国带给世界的那段历史的责任。”贝尔格说。

据悉,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德军西线部队的作战条件,拍摄团队将地址选择在了捷克。“他们被德国人入侵过两次,却非常慷慨地接待了我们。”贝尔格说。他们在一片有四个足球场大的区域挖出了一条长数百米的壕沟,当时正是最寒冷的1月,地面都被冻得结冰。“我们想让它从内到外地贴近真实的情况,让观众感受到整件事的规模。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制作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戈德贝克(Christian Goldbeck)表示。

但拍摄《西线无战事》不仅关乎历史。贝尔格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尽管该项目是在三年前启动的——远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但他确实感到某种形式的麻烦可能即将来临:“‘为什么是现在?’主要是我们当时看到世界各地的议会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时的预感:在美国有特朗普政府,在匈牙利有欧尔班,在德国,一个极右翼政党再次崛起。”“存在一种普遍的对立情绪。”

对于影片主演、奥地利男演员菲利克斯·卡默雷尔(Felix Kammerer)来说,他所扮演的保罗·鲍默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他并非通常战争片中的英雄,而仅仅是一个普通男孩,“就像当时和现在的数百万男孩一样”。“当然,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你会感到困惑和震惊。但与此同时,它再次表明了这部电影的相关性,即我们不能只是停止把战争作为一个话题,一个现实。因为我们似乎并没有变得更聪明。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

凭借影片中的音乐获得最佳原创配乐的德国作曲家沃尔特·贝特尔曼(Volker Bertelmann)也表示,他认为,影片展示了“人性、同理心,以及对人类和国家多样性的拥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西线无战事》讲述了一代年轻人如何在右翼民族主义政治宣传的蛊惑下走上战场,将战争视作冒险。但战争绝不是冒险。”颁奖典礼上,格鲁纳特提醒所有人。

冲击奥斯卡

在BAFTA上横扫七项大奖,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西线无战事》冲击奥斯卡的可能。根据今年1月24日公布的第95届奥斯卡奖入围名单,《西线无战事》共获得了九项提名,仅次于由杨紫琼主演的《瞬息全宇宙》领跑的十一项提名。它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德语电影。它有可能创造新的历史吗?

据了解,自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进行改革,将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影片数量从5部增加到10部以来,更多非传统、非英语的电影出现在了提名名单中。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先是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的剧情片《罗马》获得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开启了每年一部非英语电影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新传统;而后在2020年,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正如奉俊昊在接过奥斯卡小金人时所说:“一旦克服字幕这个1英寸高的障碍,你就会看到更多精彩的电影。”

当然,伴随语种上的开放,“最佳影片奖”也在向更多奇特、有独立制作倾向的电影敞开大门。仅仅以今年的提名影片来看,《西线无战事》的竞争者纷繁复杂。例如,被誉为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写给电影的情书”的《造梦之家》(The Fabelmans),在商业和评论界都大获成功的动作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op Gun:Maverick),在爱尔兰一座孤岛上讨论存在主义的《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已经摘得多项电影大奖的《瞬息全宇宙》,等等。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相比之下,《西线无战事》的反战主题并不新颖。但它的优势也在于此:一种“建立坚定共识的主流诉求”。通过影片中令人惊叹的技术、表演、摄影和音乐,《西线无战事》似乎让人重新回溯到一种宏大和严肃的奥斯卡传统之中。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奥斯卡电影”。它介于艺术电影院和多厅商业影院之间,对历史悲剧(如《与狼共舞》《泰坦尼克号》《辛德勒的名单》)进行了奢华壮观的处理,有时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如《撞车》),有时根据小说改编(如《英国病人》)。这证明了好莱坞可以拍出成熟而重要的电影。”BBC评论认为,在奥斯卡奖乃至整个电影业都发生各种激进变化的时代,这部全新拍摄的经典反战电影可能反而是“所有最佳影片提名中最合理的选择”。

新闻及图片来源:CNN、BBC、CBS、卫报、每日邮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