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22年开启了一个有关女性历史的有趣计划:每隔两三个月,政府铸币局就会发行一款 25 分钱,上面有一名美国女性的头像。
每年发行五款,持续至 2023 年,这一共 20 位女性,将和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一起,出现在美国流通货币上。
她们是谁呢?
她们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人萨莉·赖德 Sally Ride 、诗人玛娅·安杰洛Maya Angelou ⋯⋯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由国会认定“为美国在广大领域与成就上做出贡献的女性”。
2022年10 月 25 日,铸币局发行了最新款硬币,上面出现了 一个名字——Anna May Wong。她,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美国硬币上的华裔脸孔。
如果你之前没听过这个名字,请放心,这大概是正常的。其实大多数美国人也不晓得 Anna May Wong 是何方神圣,即使他们很有可能看过她拍的电影。
事实上,一直要在本世纪初,在 Anna May Wong 英雄早逝五十年后,美国社会才渐渐从记忆底层捞出这段蒙尘过往,重新琢磨厘清这位才华出众、会说多国语言,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却遭好莱坞拒之门外,甚至受到中国集体仇视的二十世纪杰出华裔女演员。
Anna May Wong 是谁?
Anna May Wong,中文名黄柳霜,1905 年在洛杉矶出生,是中国移民第三代。她的祖父辈来自人口大量外流的广东台山,随淘金客和苦力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落地生根。
黄柳霜的父母都是美国出生的公民,爸爸在唐人街开连锁洗衣店做小生意,算是华人社群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非常传统,谨守中国文化传统价值。
黄柳霜就像一般家里做生意的华人小孩,课余假日都要留在家和六个兄弟姊妹一起帮忙,要站柜台、送衣服、烫衣服,小手也曾被熨斗烫伤留了疤。
但黄柳霜的童年严格来说过得不差。她很小就展现强烈表演欲,央求爸妈买给她一堆玩偶,让她摆满床上当成是观众;10 岁那年,她还当皮草模特儿,拍了貂皮大衣型录。
在黄柳霜成长的二十世纪初洛杉矶,正是好莱坞迈入成熟制片商模的黄金岁月,也是戏院被电视娱乐取代前的巅峰。
街上摩肩擦踵的都是怀抱电影明星梦的年轻男女,带著一张张剔透脸庞与易碎梦想,在这座城市赌上青春年华。那座 13 公尺高巨型 HOLLYWOOD 牌,即将要在圣塔蒙尼卡山脉上,充满象征意味地高高昂起。
因此,黄柳霜是在幕前幕后看着电影长大的,她就活在电影制作里。
大大小小的电影,大大小小的明星,在她生活的洛杉矶街区拍摄穿梭,她陶醉其中;好莱坞剧组工作人员甚至给她取了个外号 CCC(curious Chinese child),中国好奇宝宝,只要去外景被黄柳霜遇到,免不了被这小孩东问西问一番。
这个让剧组大哥哥大姐姐略微困扰、总是省下午餐钱跷课去看电影、被好莱坞编织梦境包围的中国小女孩,14 岁终于得偿所愿,在电影《红灯笼》(The Red Latern)当上 300 位女临演中的一个。
此后,她就不间断地在电影中跑龙套轧小角色。
看在黄爸爸眼里,这简直大逆不道。
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卖艺,女演员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特别受人尊敬的行当,更不用说,19 世纪通过的“排华法案”意味着,美国社会观感中,中国男性都是来当苦力抢工作的,中国女性都是来卖淫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宋霭龄等一帮中国留学生会在入境美国时受到百般刁难)。
黄家六个小孩都很争气地在这个歧视的环境中,力争上游,拿到大学文凭——除了黄柳霜。
她高中时,决定辍学,只为追寻电影明星梦,相信自己可以闯出一番名堂。她说,她给自己十年,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演员,当她说出这个主张时,好像她并没有察觉在那个年代,顶著一张亚裔脸孔意味着什么。
但她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她上小学时,班上的白人男同学会故意用针扎她,只是想看看黄皮肤的小孩会不会感到痛。因为种族歧视太严重,父母才不得不把她转学到华裔小孩就读的学校。
她的传记作者 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后来这样形容:
黄柳霜在一个对中国有著绝对忠诚的家庭中长大成人,但每天面对的现实却是北美的洛杉矶,她终其一生都要接受并忍受这种文化断裂,这种心理影响在她后来的从影生涯中表露无遗。
1920 年代,好莱坞一名华裔女演员
幸运的是,黄柳霜真的做到了。
17 岁,她获选担纲电影女主角,主演由《蝴蝶夫人》改编、以亚洲为背景舞台的默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少女柳霜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她在片中饰演被美国情人抛弃的中国女子,精湛而超龄的演出,获得影评一片盛赞。
但不幸的是,好莱坞能给她的,也差不多就只有这样了。
《海逝》剧照
即使《海逝》证明了她的演技实力,但,那可是 1920 年代的好莱坞,即使把时间往后拨个三十年,那里也都没有给黄种人、黑人、同性恋等少数族群的容身之地。在美国出生长大的黄柳霜,在《海逝》之后,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脱下夸张华丽的亚洲戏服头饰,摆脱娇艳算计的黄种女性形象,好好的出演一个美国人角色。
不,她连只想好好的演一个亚裔角色都办不到。
1935 年,当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描写中国农民悲惨境况、蜚声国际的小说《大地》宣布将改拍成电影时,黄柳霜第一时间就向制片公司争取饰演小说女主角“阿兰”。今天我们可能觉得这是她的囊中物,毕竟当时好莱坞还有哪一个女演员可以当华人女主角,又有黄柳霜的精湛演技?
但别忘了,那是 1930 年代的好莱坞,制片公司就是有本事,把这个华人角色交给出生于德国的女演员 Luise Rainer 去演,让她将脸涂黄、眼睛贴胶带、模仿口音扮演一个中国农妇。
他们确实有邀请黄柳霜去试镜,但她拿在手上的剧本,是片中另一个放荡挑逗的小角色。终究,黄柳霜没有出演《大地》,而“扮黄脸”的 Luise Rainer ,则凭着这部片拿到了奥斯卡。
同时,她的故乡骂她卖国辱华
美国人因为黄柳霜天生的亚裔脸孔而歧视她,同时,中国人却因为黄柳霜饰演的亚裔角色而仇视她。
《大地》事件后,黄柳霜到中国游历整整一年。此行动机多层:有部分如她自己说,要返乡拜访亲人,同时向梅兰芳拜师学艺。另一部分,在被好莱坞拒绝后,她不服气,决定自己的电影自己拍,到中国拍了一部纪录短片(该片要直到 1960 年代黄逝世后才于 ABC 电视台播映)。
黄柳霜在上海
此外,由于有些资料显示《大地》选角时,中国国民政府曾威胁制片公司不能选黄当女主角,所以,黄柳霜此行也蛮有可能是亲自回中国做公关,甚至打点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由于当年好莱坞亚裔正面角色并不多,黄柳霜曾演出的角色(即使她本人也没有选择),要不是放荡的妓女,要不就是性感的蛇蝎女。
混乱的中国正值西化浪潮和内政压力,自卑又厌女的国民政府及中国知识分子,便拿黄柳霜这名好莱坞演员当箭靶,仇恨攻击她出演这些角色是辱华、丢中国人的脸。
面对她千里迢迢递来的橄榄枝,她的乡亲不领情。这趟返乡行程她所到之处,都得面对记者各种不怀好意的诘问,甚至出言羞辱攻击。
后来紧接着中日战争爆发,黄柳霜淡出萤光幕,倾力支援中国抗日。
但是,当宋美龄赴美宣传抗日运动,接见了多位知名影星如英格丽褒曼、凯撒琳赫本、秀兰邓波儿⋯⋯,唯独那个真正投入抗日运动的华裔女演员黄柳霜,被宋美龄拒绝接见。
黄柳霜与梅兰芳
消逝在大海里
关于黄柳霜,还有最后一件事。
战争结束后,她的确实现了心愿,领衔主演了许多 B 级电影主角,不少是正面描写的亚裔角色。并且,当 1950 年代电视娱乐问世,作为专业演员,黄柳霜也灵巧地转移到电视剧领域。
她的电视剧代表作“柳霜夫人的画廊”( “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ong” ),在 DuMont 电视台播映,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以华裔美人为主角的电视影集。
据说,如剧名所示,这部影集完全为她量身打造。据说,她饰演一名艺术经销商,同时也是一名侦探。据说,她靠着智慧、敏锐与决心,破解一件又一件悬疑谜团⋯⋯
为什么都是据说呢?因为这部影集,随着 DuMont 电视台倒闭,电视台的所有节目录影资产,都被装进三辆大卡车,载到上纽约河湾,悉数倒进赫德逊河里了。
然后顺着河流,沉没深不见底的大西洋。
它存在过短暂的时间,只有少部分人有幸看见;透过他们双眼看见的,双手记录的,嘴巴言说的,成为了表面的现实。然而,这东西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却永远消失了。
消失在茫茫大海里,不见踪影。
某个角度而言,那消失的东西,就是黄柳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