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满屏、满手机都是跟《狂飙》有关的信息。我曾打过一个比方:张颂文演“高启强”这个反派,收获的关注度,怕是相当于当年拍电视剧时期周润发和万梓良的总和。或者说,当年周润发拍完《上海滩》和《英雄本色》,所累积的人气,也不过就跟今天演完《狂飙》的张颂文打平而已。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说法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这就是“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影响力膨化效应。
记得之前的某期专栏,我还感慨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剧王”的姗姗来迟,没想到话音未落,现象级的《狂飙》已携雷霆而至。未来几年的“剧王”,会不会再表现出这般笼罩性的影响力?或许会,但起码、至少……不会太容易。
在这样的“剧王”之后接档,新上线的剧集通常会比较“倒霉”。因为至少在头几集播出时,观众热度仍聚焦在前剧的周边花絮、消息上,无暇顾及“新宠”。这种情形下,新播时装剧很难撑起局面,倒是新上线的两部古装剧——《君子盟》和《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之间的打擂,缓解了同期接档剧集的压力。
《君子盟》和《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都自带一定的悬疑色彩,也都好看。《君子盟》的演员班底,以会演戏的新人为主体,剧情模糊朝代背景,但整体视觉审美还是偏唐代,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另一个版本的《唐朝诡事录》,只是悬疑藏得更“狡猾”而已。《君子盟》不同于其他古装探案悬疑类剧集的地方,是它在诡异、恐怖与奇幻、科幻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孔明灯”作为该剧的悬疑梗,在剧中一再出现,但每次出现都承担了“解释匪夷所思剧情”的重任,而且完成得很成功。
起用年轻演员担纲主力,但不搞“流量”迷信,这是《君子盟》的又一大亮点。虽然剧中“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的外型都属于“嘴上没毛”,这造型显然有违中国古人的生活常识,但好在剧是演给当代人看的。几位年轻演员也都比较努力,有那么一两个瞬间,我甚至在井柏然脸上看到了老影星冯喆的神采,在当代年轻明星里,这已经算是非常难得的发挥了。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带有典型“张若昀古装剧”的色彩。演技派众星捧月,男主角发挥出色。王阳、吴刚、高亚麟、戚薇、房子斌、王同辉、尹铸胜、张帆、翟小兴、侯岩松、钱漪、费启鸣这样的表演阵容,显然不是一部十几集的中短篇幅剧集能用得起的。该剧原著小说共写了六个案子,丝绢案只是其中之一,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部总题为“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系列悬疑剧也未可知。
基于张若昀近年在古装剧方面的骄人成绩,以及总是主演构想宏大、后续季跟进迟缓的“第一季”,他已经部分显露了自己成为古装剧“坑王”的才华和潜力。相信作为上述已播剧集的剧迷,有些观众甚至已经对那些续集能否保持第一季的阵容不抱期望了(演员档期是市场法则下行业的普遍性难题),能不断地看到他和高水平主演团队担纲的新剧也就知足了。这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显然没有太让人失望(虽说张若昀对角色的诠释引发了部分媒体的争议)。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该剧剧情上的“门槛”,剧中一些关于核算和数学的内容,观众看起来相对费力,这方面如果处理得再直白、通俗些,相信追剧的观众会更多。即便如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还是重振了大家对马伯庸系列悬疑剧的信心。毕竟,有《长安十二时辰》这一烧脑天花板在前,后续剧集能让人觉得不错,已经很不容易。
如果说,《君子盟》和《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两剧的打擂,偏于斗智和阳刚的硬核风格,那么稍早播出的《择君记》则更显轻喜剧化,女性观众可能更多一些。该剧的轻松,让人联想到《春草闯堂》《墙头马上》那类传统奇情戏曲,有着文化上的怀旧感,这也许才是该剧在当今类型剧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外,岳旸、刘冠麟、张子健、赵柯、范湉湉等人的表演也是加分项。
“剧王”收官,紧接着同一时段内,几部古装剧竞屏,这情形也是好久没有出现了。2023年开年的第二波观剧小高潮已然形成。对于剧迷而言,此趋势还是相当可喜的。
(徐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