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都烦恼/Work哪有Love好……”这是ChatGPT写的“2.14情人节”打油诗。
诗歌、剧本、影评,ChatGPT“能说会道”“无所不能”,电影人的工作真的会被它替代吗?正观新闻记者和几位电影从业者聊了聊。
ChatGPT“执笔”情人节文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ChatGPT火出圈。
ChatGPT以其复杂、流畅的写作能力震撼了公众,这股风刮遍各行各业,不少人都参与其中。
郑州正弘城负责人廖先生用ChatGPT写了首“爱情”打油诗,作为商场情人节活动宣传文案:工作生活都烦恼/Work哪有Love好/石上刻满七个字/我们需要仪式感。
某影城用ChatGPT创作了一篇“情人节观影指南”文章,将关键信息输入,由软件生成一个完整的节日策划。
这类简单的文案交给ChatGPT,既免了个人动脑,又起到宣传作用,最终呈现的作品也似乎并无不妥,可以直接使用。
而在逻辑更复杂、要求更高的影视剧编剧领域,ChatGPT似乎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话题。
“现在ChatGPT很火,但在电影领域涉及不多,或许还需一定的发展时间、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大卫城CGV影院市场经理张洋说。在去年12月,的确已有人使用该工具成功编导了一部剧情完整的电影,但放眼整个电影市场,用人工智能创作的案例比较鲜见。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时代发展不会停歇,无论人类有没有准备好,都躲不开即将和一大波先进AI共存的现实。
但人类也不必惊慌,从大量用户的体验反馈来看,ChatGPT可以帮忙提供思路,筛选资料,但它生成的文本是非常平庸的。
记者让ChatGPT写一个采访提纲,它的回答“有模有样”,但都比较笼统,算是不痛不痒的套话,如果把主题词隐去,这份采访提纲适应于任何一个采访,而且“帮助电影发展”的用词不够中立,有自卖自夸嫌疑。
有人给了它一些电影《长城》的豆瓣热门短评,让它生成模拟评论。回答基本是围绕剧情、表演、节奏、特效这些常见关键词做套路化的褒贬,可以应用到任何一部电影上。
而且许多用户发现,ChatGPT比较倾向于说好话。让它论述为何《小时代》是二十一世纪最好的中国电影,它也可以洋洋洒洒写一大篇,重点赞扬了杨幂的表演:“又走心又灵魂,深入有层次。”
AI何为,拭目以待
科技的登峰造极向来伴随着种种隐忧。
在中原万达影城店长肖鹏看来,ChatGPT写出的诗歌、宣传文案、乃至剧本,工整有余而缺乏灵魂,只有形似而没有神似。“我觉得它主要是关联搜索,和补全句子差不多,涉及科学常识的问题很容易出错。缺乏人的基本判断能力和跳跃思维,距离自主意识很远。”
“我在”观影团运营人、影评人江流也有类似的担忧——创作上,ChatGPT的应用可能限制创作者思维,导致影片同质化严重;人力市场上,AI可能会被滥用,替换本不应被取代的职位,造成人才流失、断层;法律上,AI作品的知识产权如何界定,也是一片灰色地带。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也是电影界的“开路先锋”。
它涉及海量的大数据算法以及模型,可以做出行业动作的重要参考指标,比如剧本设定的受众群体分布、区域分布、热点相关等;补足编剧在部分文案中并不擅长的部分,比如一个北京的编剧想写福建乡村故事,ChatGPT可以在方言、民俗等方面提供地域知识参考;其精确的算法安排也可以提高运营效率、节省成本,提高行业投产比。
热闹之后,最终要回归日常。当新的科技出现时,人类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学会使用它。
影评人江流在电影行业从业多年,他表示,要正确理解对待AI,在适宜使用的方面做测试论证,小踏步推进,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个人认为,科技发展是正向的,它会促进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降低重复工作,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文字都是有灵魂的,并不是简单的优美词藻堆砌,文字工作与科技发展并不冲突。”江流说。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