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 

The Knockout

导演: 徐纪周

编剧: 朱俊懿 / 徐纪周

主演: 张译 / 张颂文 / 李一桐 / 张志坚 / 吴刚 / 倪大红 / 韩童生 / 李建义 / 石兆琪 / 李健 / 高叶 / 王骁 / 贾冰 / 郝平 / 苏小玎 / 林家川 / 阿如那 / 鲍大志 / 隆妮 / 令卓 / 吴羽卿 / 岳秀清 / 赵达 / 沈丹萍 / 舒耀瑄 / 宋家腾 / 王沛禄 / 曲栅栅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狂飙》应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的《狂飙》,和最后十集的《狂飙》,这应该是两部剧。《狂飙》拍了半部好戏,后半部因为审查问题删改严重,节奏全乱、面目全非。此非创作之过,所以全部讨论,只局限于前半部分。

《狂飙》是部神形分离的剧,不是批评的意思。乍一看,《狂飙》是经典的“双雄片”设置,黑白双男主,两条成长线并行,互相影响,互相成就,亦敌亦友,惺惺相惜,又背道而驰,最终走向决裂。

但实际上,这是部核心非常专注的剧,“双雄”在形式上有,剧情分配也各占半壁江山,但创作上并不成立。真正的主角有且只有一个,就是“高启强”。《狂飙》是描写感性上“不算坏的坏人”的电视剧,对照的是美剧《绝命毒师》或《毒枭》,是反传统反英雄的。

观众对高启强的偏爱不是没有道理。从电视剧看,你会发现导演和编剧都钟意黑色题材,也很偏爱这个角色,他们赋予了“高启强”足够的复杂度,并尽可能在合理范围内“美化”他,从他的苦难出身,到对家庭的责任感,再到温文尔雅又带有烟火气的气质。

前半段是小人物的抗争,很容易引起观众“共情”;后半段则是黑帮片框架下的强者对抗,这种类型香港电影再熟悉不过,韩国电影如今也是信手拈来,黑社会也可以是好人,这部分观众的情绪被“慕强”左右,黑白是混淆的,观众更愿意看的是高启强的手段和布局,有“爽文”的快乐。

当然张颂文的演技对角色的加成也不可低估,他赋予人物大量细节且十分精准,让这个角色变得可信且落地,是主旋律电视剧里少见的充满“人味儿”的角色。不是说拍坏人有“不坏”的一面就是“人味儿”,而是这个人的成长轨迹是清晰的,决策动机是合理的,他不超脱观众的日常经验,但又能演绎出扣人心弦的剧情。《人民的名义》中也有让观众喜欢的反派,但演绎完整度上比高启强差了太多。

换句话说,剧中高启强的选择,代表观众代入后的选择。即使步步堕落,他也演绎出了被合理宽容的空间。再加上小人物翻身变大佬,是另一层反向的王道成长路径,非常符合商业片叙事套路,也能写出精彩好看的剧情。

相比之下,与高启强互为镜像,作为绝对正义化身的“安欣”,却塑造得失败。并不是表演的问题,这个角色幸亏给了张译,才没有那么让人讨厌,换成任何一个小鲜肉,他就是全剧最被人厌恶的存在(如今这个存在被“黄瑶”取代了)。

听说此前张译是准备演高启强的,后来因为原定某流量没来,他救急转接了安欣,可以说是巨大的牺牲。好演员当然看得出人物可塑性的差别,剧本阶段就很清楚,张译的放弃,也是成全。

在《狂飙》中,安欣是个有极度道德洁癖,非常耿直近乎于执拗的人。这种人物现实中当然也有,但稀罕,他们的道德远高于常人,现实中尚格格不入,放在影视剧中就更显得过于伟光正而欠缺真实感,也难以引起观众共情。

电视剧以这样的人物为主角,是有风险的,现在不是主旋律统治荧幕的时代,观众们看过太多高道德水准,没有任何瑕疵的人物,反而偏爱那些亦正亦邪,甚至是为了终极正义甚至不择手段的人物(胜者即是正义)。最起码,坚持正义大方向不跑偏,但是会有些小毛病小问题,才是当前影视剧主角塑造的惯有套路。

也不是不能刻画绝对正义,代价就是要更高的创作能力,比如把人置于绝对凶险的环境,剧情的成色就要更加黑暗,一黑到底,不执拗不疯魔就无法实现正义,比如《沉默的真相》。那么作为对立面的反派也不能在善恶上模棱两可,必须坏得透彻,让人恨得牙痒,才有可能让观众基于正义的同理心贴近主角,认可他的行动与选择。

偏偏《狂飙》背道而驰,高启强太人性化太接地气,让人无法憎恨,就只显得安欣的正义感无事生非·,近似偏执。更糟的是,即便连道德这一层,剧作也无法贯彻。一方面他的道德洁癖,让他宁可冒着暗恋对象误机的风险,也不让交警网开一面;另一方面,办案过程中,道德洁癖又时常消失,可以诈供诱供,也可以丢枪后,毫无顾虑地试图借同事枪出任务。这种分裂展示出了一种“虚伪”,显得他并不那么在乎程序和规则,却又总是做出孑然独立的高道德姿态,就很让人讨厌了。

更惨的是,剧中的安欣,还要承受恋爱戏与搞笑戏的洗劫,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角色更加分裂。

爱情戏是整个《狂飙》里最弱的短板,值得全部跳过。导演根本不擅此道,在一部现实题材中也显得格外累赘和多余。与之相对,剧中高启强和陈书婷也有爱情戏,但都是通过细节片段带出,基本回避了恋爱过程。用了巧劲,所以观众可以接受(当然也有演员魅力加成)。安欣和孟钰的恋爱戏则是废话连篇,张译本身也不适合那些发糖细节,本身这些戏是给小鲜肉写的,演起来就格外费劲且别扭,又腻又假。

喜剧也是,安欣这个人是孤僻和偏执的,可还要时不时要在剧中幽默一下,问题是还不怎么好笑,效果为负,比剧中的贾冰随便一秀的效果差远了,全部删掉都不可惜。

对抗上,相比高启强的运筹帷幄和算计布局,安欣的能力是通过机械降神的方式实现的,编剧没有很认真地写安欣怎么抽丝剥茧侦破,经常是突然就代入观众的上帝视角,以有罪推定的态度还原了对手的整个诡计,就是口爆,连内心动机都分析得鞭辟入里。要么就是反派突然降智,搞出很多作死行为把自己送到警察手上。高启盛、唐小龙、老默,甚至高启强,无不如此,在主角面前,专业人士就突然破绽百出,自取灭亡。

当然,这其中有审查的影响,人民警察怎么可能被坏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呢?要么就是正义一方英明神武早已洞悉一切,要么就是反派愚蠢透顶自毁长城,没有折中路线。编剧还是想了些办法,比如坏人和坏人内斗,前期是高启强对徐江,中期是对李有田父子(程程),后期是对蒋天(赵立东),当然效果是越拍越差,但以此展示了高启强作为枭雄有魅力的一面。而安欣却没有得到编剧很好的对待,整个过程鲜有神来之笔,都是对付的行活儿,最俗的主旋律的调调,强行破案。

剧终究是烂尾了,结尾10集全部适合2倍速观看。此前埋下的隐患逐一爆发,甚至陷入糜烂的境地。安欣剧作层面的乏力,是张译再精彩的表演都救不回来的,人物单薄,只能再送出徐忠唱唱高调,喊喊口号。徐忠在《狂飙》中演的不是“凡人”,是“天神下凡”,比安欣还要刻板和生硬。我关心吴刚和他媳妇儿的医美多过于这个人物,好在这个角色插入如此生硬,经常独自表演自说自话,游离在主线之外,即便全部剔除也不影响这个故事,无碍观瞻。

看完《狂飙》,最大的感受不是失望,而是遗憾,它的前半部如此优秀,无论是美术、摄影,还是选角与表演,都无可挑剔,但后半部却坍塌,大量口型对不上台词,剧情的生硬切换,似乎是另做了一个故事。《狂飙》的种种缺陷,不是因为创作能力的缺乏,而是环境不会允许它自然生长,长成一个完整的形态。这种非战之罪的缺憾,甚至比看一部烂片还要让人沮丧。它似乎生错了时代,但好像适合它的时代,在这片创作土壤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是“吃电影”2023年第9篇观后感

吃电影

生活只是听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