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从开播到收官,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大嫂陈书婷红了,高叶也红了。

她虽然不是女主,但却是热榜上的常客,热度始终碾压女主。

▲高叶相关热搜词

就连抖音发的短视频,动辄都是上百万点赞。

▲高叶抖音主页截图

直播接受采访的时候,当被问到春节期间走红,会不会被叨扰,因此过得不太好。

大嫂没有装。

“怎么能叫过得不好呢?”

起初还强装满脸严肃,越说到后面,愈发喜上眉梢。

“那可过得太好了,这是我从业以来过得最好的一个春节。”

▲点击播放原视频

高叶的这股子兴奋劲儿,让主持人感到有些诧异,但实话说,这才是演员红了之后最正常的表现。

从在娱乐圈外“无名无姓”的二线演员,一个月火到人尽皆知。

有人会恭喜高叶,说她选对了剧本。

有人会有些酸,这无非是她运气好,天时地利人和罢了。

还有人会说,背后一定暗藏了资本的抉择。

不。

这恰恰证明,内娱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

▲高叶“陈舒婷”剧照

01

高叶的逆袭,是最佳励志范本

高叶的走红经历和张颂文一样,有逆袭之感。

在选择成为一名演员之前,她的人生顺风顺水。

父母做点儿小买卖,有能力供养她唱唱跳跳的爱好。

初中身高就已1米68的高叶,在文艺上天赋十足,是学校艺术体操队的队长。

▲高叶童年旧照

2006年,高叶考入北电表演系。

顺风顺水的人生戛然而止,只因为这一条赛道实在太艰难。

首先是强烈的落差感。

第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长舒一口气,而是自卑。

8000多个帅哥美女包围着自己,让她从小引以为傲的美貌与才艺显得微不足道。

▲高叶年轻时期证件照

大二开始,许多同学出去接戏了,而她却无戏可接,只能待在学校,默默蓄力提升自己。

当别人开始锻炼实操经验时,她只能抱着碟片和书籍,硬啃理论。

▲高叶大学毕业照

再者是没关系、没背景的苦楚。

表演能力不差,颜值也还可以,即使是抱着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也没导演用她。

直到2010年,她才正式接触荧幕,在《山楂树之恋》里给18岁的周冬雨当配角,饰演一个小护士。

▲周冬雨与高叶

接戏处处碰壁是小事,可怕的是,这种五线小演员在剧组根部没人拿你的生命当回事儿。

2012年,高叶出演电影《边境风云》。

在拍摄被绑架戏份时,她的头部要用保鲜膜紧紧缠绕,以此显示对方的残忍。

▲《边境风云》片段

拍摄出的效果让人揪心,事实上,高叶也险些窒息而死。

因为窒息感过重,她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忘了发出叫停信号。

等被人发现异样时,高叶已经昏厥,只差一些便一命呜呼。

▲《边境风云》片段

然而在电影的宣发阶段,作为女二号的高叶,连名字在海报上署名的权利都没有。

正因如此,男主孙红雷大发雷霆,公开为她打抱不平。

那时,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张颂文,也在微博上送上了鼓励。

▲张颂文鼓励高叶

但高叶对于演戏的热情,并没有被不公浇灭。

2014年,她出演《四十九日·祭》,饰演风尘女春池。

戏份不算多,但为了塑造好角色,高叶写了六千字的人物小传。

在开拍前,她还特意请了声乐老师,学习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

就连一个抽烟动作,她也要反复练习,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四十九日·祭》剧照

进组拍摄的时候,高叶又开始玩儿命了。

在拍摄一场水戏时,她在一条奇臭无比的河沟里泡了半天时间,

上午拍完戏,下午就被送推了病房。

在拍摄一场喝鸡蛋汤的戏时,因为鸡蛋过敏,她拍一条吐一次,吐了七八次,才把这一场戏完成了。

▲《四十九日·祭》剧照

南京零度以下的天气,她身穿薄薄戏服,跑进雨幕里。

寒入骨髓,手指被冻得无法曲张,但面儿上依然要保持开心的感觉。

虽然很苦很累,但高叶觉得,演员的信念正在于此。

▲《四十九日·祭》剧照

拍摄《少帅》时,别人都是窈窕女,美得不可方物,

高叶却饰演一个性格彪悍的张首芳,为角色还从90斤吃到了一百多斤。

▲《少帅》剧照

《海上牧云记》需要她身材苗条矫健,她又在泡在健身房里,两个月减重20斤。

这一次,她要忍受的是新疆零下20度的夜晚,

冰天雪地里,被一桶水从头泼到脚。

▲《海上牧云记》剧照

开拍前高强度健身,加上持续不断的武打训练,

高叶的体质已经难以承受这种折腾,生生靠意志完成了拍摄。

戏拍完之后,她又被抬出了剧组。

▲《海上牧云记》剧照

02

不是“大嫂”成就了高叶,是高叶成就了“大嫂”

塑造好一个角色,光吃身体的苦远远不够。

要用心理解角色,用演技与巧思把剧本中的寥寥几语变成一个生动立体、活灵活现的人物。

在《猎罪图鉴》中,高叶饰演一个女刑犯。

▲《猎罪图鉴》剧照

得知有人来探监,她咬破自己的手指,把鲜血抹到嘴唇上当口红。

这偏执到让人不寒而栗的一幕,剧本上本没有,是由高叶设计的。

这场戏触动了很多观众,其中就有《狂飙》的导演徐纪周。

他原本并不满意高叶,觉得她太过斯文,演不出“大嫂”那种强大的气场。

直到看到了这一幕,才同意定下高叶演大嫂。

▲《狂飙》剧照

有人将高叶的走红,归功于编剧对角色塑造过于出色。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狂飙》注重男人戏,对于女性的塑造相对来说比较单薄,在配角“陈书婷”的塑造上,编剧写的只能说过得去。

一大半的功劳要归功于高叶自己,如果换一个人演陈书婷,真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网剧《你安全吗》剧照

在开拍前,高叶就做好了人物小传,梳理了人物的成长线。

因此发现了许多剧本中的逻辑不顺滑的地方,

例如,为什么会和泰叔有联系?

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小混混(高启强)的引路人?

毕竟陈书婷是个配角,剧本中没有叙述这些也正常,

但高叶都注意到了,并尽力用自己的创意弥补逻辑的欠缺。

▲《狂飙》剧照

例如陈书婷用腰带勒高启强脖子的那场戏,至今都是被大家津津乐道。

实际上,剧本中本并没有这一幕,是高叶自己设计的。

▲陈书婷勒脖子

原本的设定是:陈书婷第一次见高启强,上来就是一巴掌。

但高叶提前琢磨了两天这场戏,觉得这个设定既没有看点,又难以链接后面她嫁给高启强的剧情。

于是在开拍前,和张颂文沟通了一下演法。

张颂文表示可以,便有了这初见面时的经典一幕。

▲《狂飙》名场面

这场戏加的真是绝了,既区别于男人打斗时,直接动手的粗暴。

又给增添了情欲,给两人的感情戏埋下了伏笔。

▲《狂飙》名场面

这场戏之后,导演直接膜拜,许诺高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创意,随意演绎角色。

想法达成共识之后,她就开演,人狠话不多。

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设计,一笔一笔,构造出了立体的“大嫂”,让观众印象深刻。

▲陈书婷与高启强

除了为剧情增色,在外形设计上,高叶也亲力亲为。

在开拍前,高叶就和造型师沟通好了妆面和服饰。

依据出场时的剧情,准备好合适的衣服。

▲《狂飙》剧照

妆容也是高叶精心设计过的。

她不喜欢时下流行的水光肌、大卧蚕,觉得这样太过于讨好,有违于人设,便设计了更符合人物气场的妆容。

▲陈书婷在化妆间

剧播之后高涨的人气,以及观众对她戏份的反馈,都证明了高叶的巧思并非无用功。

那个险些丢了性命,却不配在海报上拥有姓名的高叶;

那个每逢拍戏就要进医院,却始终演着配角的高叶;

那个只小了杨幂一届,却要给周冬雨配戏的高叶,终于迎来了演绎生涯的高光时刻。

▲陈书婷特写

03

她的走红,恰恰是内娱洗牌的证明

从名不见经传,到人气暴增。

高叶的走红历程,不是一夜成名的爽文,而是蛰伏十余年的“一把辛酸泪”。

明珠曾蒙尘,暴露的是内娱过去的畸形行业生态。

好演员没办法被看到,因为“用实力说话”的准则被流量打破了。

▲《四十九日·祭》剧照

这里信奉的不是演技,而是人气、流量、粉丝数量、营销炒作的能力。

业内把流量视作了万能灵药,所有的高光戏份都被制片方分配给了业内最顶端的明星。

连业务能力被捧上神坛的国师张艺谋,也在流量横行的世界里丢了自信,在2023春节档中拿流量、大咖堆料。

好演员成为影视作品里的边边角角,出头之日遥遥无期。

在一些投资方与出品方看来,观众不再是“衣食父母”,而是“垃圾回收站”。

而贵圈这一套迷信流量的做法,也最终遭到了反噬。

“IP+流量明星”的残次品被批量生产,最终成为滞销品。

粉丝耀武扬威,却撑不起收视率。

普通观众高呼“内娱已完”,更不愿意赏眼色。

庆幸的是,高叶的走红,也恰恰证明了内娱在大洗牌。

她让观众重拾了对内娱的些许信任。

一个充满投机主义和实用主义,早已不在乎衣食父母感受的世界,终于有了回归“用实力说话”的迹象。

▲《狂飙》剧照

高叶凭借努力和对角色的成功塑造,冒头了,

而张颂文也凭借出色的演技冲上了一线。

当年《边境风云》事件相互鼓励的二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陈书婷与高启强

观众对于他们的抬爱,无关年龄、无关姿色、无关原始的咖位与人气,纯粹是因为演得够好。

除了得到了应有的夸赞,高叶与张颂文也给娱乐圈里演戏浮皮潦草、只想着赚粉丝钱的流量们提了个醒:

演员不是神,只是一个职业。

想要长久站稳脚跟,想要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还得把观众放在眼里。

▲大嫂凶狠眼神

《狂飙》的成功建立在尊重观众智商的基础上,高叶的成功也是如此。

出道以来,她对待每一个角色都十足用心。

绿叶时期,她没有因为角色过于微小,便用套路化的演技敷衍过去。

面对该写的人物小传、该吃的苦头,她在所不辞。

▲《狂飙》名场面

《我是余欢水》中,她饰演以色侍人的梁安妮。

开拍之前,导演给她打过舆论的预防针,和她说这样的角色不讨喜,可能会招致观众的谩骂。

▲《我是余欢水》名场面

她没有丝毫为难。

反倒觉得自己作为演艺圈的从业者,首要的任务是把角色塑造好,用自己的表演展现角色的魅力所在。

而不是畏手畏脚,又反过来指责观众“不会欣赏”,从而低估观众的判断力,觉得观众脑海里只有“非黑即白”的那一套。

▲《我是余欢水》片段截图

事实也验证了高叶的想法。

《狂飙》在没有启用流量演员的前提下,用精良的制作与精彩的剧情,俘获了观众的喜爱,并达成了长尾效应。

而高叶,也凭借着真挚与尊重,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陈书婷特写

种种迹象表明了,内娱正在洗牌,流量不再是,也不能再是出品方唯一的指南针。

从前本末倒置,追随流量,忽视观众的那一套已经逐渐失效,唯有真心能换真心。

只要尊重衣食父母,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高叶杂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