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2023年的剧集市场开局即爆,一部《狂飙》席卷全网,其不仅打破了爱奇艺站内历史纪录,也创下近年来央视八套历史最高收视纪录,集热度、讨论度、影响力于一身。随着剧集的收官,剧中人物迎来各自的结局,一个个谜团随之解开,京海保护伞被连根拔起……大结局之后,许多观众都觉得意犹未尽。回到《狂飙》的最初,故事和人物是如何创作而来,近日,山东籍编剧朱俊懿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众多独家内幕。

旧厂街的烟火气源于老家潍坊的记忆

《狂飙》的导演徐纪周也是编剧之一,他透露,“《狂飙》的剧本开发了三年左右。从2019年开始采访,分成了几组进行,前后换了三波作者,也都是好朋友,但可能方向和表达的深度锐度还不够。感谢朱俊懿编剧,兢兢业业的把剧本写出来了。”

谈及与两人的缘分,朱俊懿表示,“我本身是中央戏剧学院管理系毕业的,一直做舞台剧相关的工作。遇到徐纪周导演之后,才转为编剧。他是我师傅,我跟他写了八年,受益匪浅。”

时间的指针指向2020年底,朱俊懿刚写完电视剧《八零九零》的剧本,“徐导来跟我说,有个扫黑除恶的题材,但是时间紧任务重,有没有兴趣?我几乎没考虑就答应了,完全没有休息,立即着手准备。当时还不叫《狂飙》,我随便拟了个名字就开始写。后来徐导改成了《狂飙》,幸亏改了,不然就跟后来播出的一部同类题材撞了。”

《狂飙》编剧朱俊懿。

“徐导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思路,一个是横跨二十年的三幕式结构,一个是黑白双方的冲突,给塑造角色提供了完美的平台。”朱俊懿透露,自己之前曾经尝试创作过一个警匪题材的网剧,写了也挺久,但是可能没抓到商业的点,项目最终没能推进下去。但有了这个经验,等于给《狂飙》打了个底。

朱俊懿本人没有警队生活经历,创作时给潍坊老家当刑警的发小打了不少电话,询问了很多细节,把发小烦到不行。剧中对于旧厂街的描摹,源于在潍坊老家记忆的点滴。“高启强的戏份是从菜市场开始的,原本算是我的一个童年‘阴影’,印象中小时候的菜市场总是有些脏乱,人多拥挤,还有人吵架。我目睹过一次斗殴,那个父亲一手护着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只用一只手跟三四个摊主推搡,孩子哇哇大哭,大人叫骂,路人劝和,令我印象极深。长大之后我也常去菜市场,感觉那里比超市有人味,也不再恐惧那种嘈杂,反而会觉得置身烟火人间,很宁静。有人说当下一瞬间的表现,是过去所有阅历的积累。创作中能做到翻阅案卷和资料,但更大的功夫下在平日里。”

编剧朱俊懿(左)与导演徐纪周。

剧中对于官场的展现,他表示,“我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写作训练,聊起剧作理论来,很多人甩我十条街。但是我啥都看,写作理论书、教网友写爽文的视频、金融贸易、政府报告……有人看不进去公文,我看得挺有意思。官员说话是另一套语境,既有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也透出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在剧里有着这些考量,“我用了大量的对照组。安欣与李响、高启强与高启盛、孟德海与安长林等等。在我的设计里,孟德海是个‘方’,性格刚烈,处事鲁莽。而安长林则是个‘圆’,能够弥补孟德海的不足,灭他后院的火。两人是完美的搭档。但棱角易碎,会成为弱点,所以孟德海注定走不到光明的结局里。时代浪潮翻涌了二十年,要么像安欣一样圣洁,要么像安长林一样世故。一个不沾水,一个挡得住。世故不是个贬义词,就像我对权力的理解,关键看怎么用。”

张译与张颂文飙戏如同“海面下的火焰”

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朱俊懿坦言最难的是要做出与以往同类型题材的差异。“扫黑题材很多优秀的作品珠玉在前, 他们用过的案子肯定不能再用,我都是把真实案例打碎了重新拼接,不照抄原型。我看有很多人猜测高启强原型是这个是那个,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高启强没有照搬任何原型,大家觉得像,是因为黑恶势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出现相似的表象特征。”

“在人物设定上,安欣是一个执拗的理想主义者,他所坚守的正义和理想,虽然让他看起来不‘聪明’、‘不合群’,令他受了很多委屈和责难,但却是京海不可缺少的擎天之柱。有他在,京海的天就塌不下来;高启强是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他有一些小聪明,善用一些小手段,建立了庞大的犯罪集团,看似风风光光,但内心空虚四面楚歌,卷入争斗的旋涡永无宁日。”

朱俊懿补充说道,“安欣和高启强都是拼接出来的人物,他们身上有很多真实原型,也有经典戏剧角色碎片。安欣的身上,有太多光芒,可能这会拉远他与观众的距离,但只有这样,才能与成魔的高启强斗,斗了二十年,伤痕累累还要斗。”

对于剧中戏骨们的惊艳表现,朱俊懿也难掩内心的激动。“张译老师和张颂文老师身上有着相似的地方,他们会全情投入对角色的塑造中,大到人物逻辑,小到服装细节,都会思考设计。他们两人的对手戏最好看,每次都能碰撞出强烈的火花。比如第一次吃猪脚面,安欣是去抓高启强的,但不是打打杀杀。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把剧本里那种‘海面下的火焰’演绎得特别到位。”

“安欣表彰大会那场戏,张译老师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原剧本打电话的桥段,手机是放在演讲桌上的,但张译老师现场调整,改为放在绷带里,视觉上好了很多,也让最后掰麦克风那一下更具力量。那段关于人生选择的台词,我写的时候十分担心,生怕观众感受不到那种赤诚,但张译老师的演绎令我热泪盈眶。”

此外,朱俊懿与倪大红老师和李建义老师都是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在《八零九零》。“倪大红老师擅长不动声色,但让人感觉喘气都是戏,有时候为了看他喘气,我都得憋着呼吸。李建义老师出演的纪泽,戏份不多,但他在有限的空间里,把一个老顽童的形象塑造得特别贴切,心态年轻,性格爽直,跟私下见他的印象很一致。”

我们被风暴裹挟,更要头脑清醒

《狂飙》播出后反响如此火爆并拿下豆瓣的高分,这些都是朱俊懿完全没有想到的。“我觉得观众们太热情了,给了这部剧非常高的评价。我不擅长分析总结,很多东西是凭直觉做的,有的地方创作上比较任性,幸亏徐纪周导演对我非常宽容,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允许我‘撞南墙’,才有今天《狂飙》的差异化风格。”

综其大热的原因,他猜测应该是剧中处处体现了真实的人生。“跟大家说几个小片段:高启强与徐江接头,要摆脱警察追踪时闯过的那条火车道,原型就在我老家的一条街上,横穿柏油马路,是两个厂区之间运货的轨道,比剧中更小,火车速度也更慢。下班时经常看见大家推着自行车,等火车驶过。火车跑上柏油路,那个奇异的场景有独特的魅力。再比如,安欣帮陈书婷找孩子,结果虚惊一场,孩子没丢,自己跑去小卖部了。这是我们家孩子能做出来的事情,没那么刺激,但真实。以上是纯粹的真实,还有一些怪异而合理的真实,比如徐江祭奠儿子用的AD钙奶,和高启强互敲脑袋然后继续谈判,这些是生活中不常见的,但却折射了一种人情社会心态,这种心态能让观众理解,特别又不跳戏。”

对于剧中强盛集团的与现实的撞名,朱俊懿笑着说,“这纯属巧合,我在设计名字的时候,其实是在网上查过,当时确认没有这家企业,不知道怎么查漏了。”而《孙子兵法》都卖得脱销这个梗,他觉得归根到底还是戏出圈了,“观众当中是有扫地僧的,水平比我们高出去不知道多少,他们来了兴致,观剧就变成了一场社交狂欢。这是天赐的甘霖,某种程度上也是漫堤的洪水。感谢大家,请悠着点玩儿。”

随着《狂飙》大结局的来临,很多观众都觉得意犹未尽。朱俊懿也以一个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他所理解的“狂飙”:“在珠海,我在剧组安排的酒店中。服务员突然把阳台的桌椅收进屋里,告诉我要关紧门窗,台风要来了。作为一个北方人,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台风。没多久,天色异变,紧接着黑云密布,风震得落地窗嗡嗡响,甚至发出金属才有的振动声。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狂飙。我们被风暴裹挟,更要头脑清醒。下一步迈向哪里,需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