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评论

文娱消费的内涵从来不只是单纯的“娱乐”,更是个人认识社会、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过程。

2月1日,扫黑题材电视剧《狂飙》正式收官,一时“霸占”热搜榜单。截至2月2日,超过32万名豆瓣用户为《狂飙》打出了8.8分的高分,不论是在热度上还是口碑上,该剧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尽管观众对结局阶段的线索交代、收尾方式评价不一,但纵观全剧,其中一众形象立体、有血有肉的角色,以及大开大合、极具真实感的剧情走向,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作为一部“黑白分明”的反黑剧,《狂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有十分出色的刻画,其中尤其以头号反派——张颂文饰演的“黑老大”高启强为最。对此,多数观众都给出了很高评价,认为编剧和演员的用心演绎,让这部电视剧更有真实感和时代感,加强了文艺作品的现实意义。但是,也有少数声音质疑:剧本里的反面角色过于出彩,会不会显得“三观不正”,有对观众造成不良引导之嫌?

提出这类质疑的人,初衷往往是好的。但事实上,类似担忧既低估了观众的水平 ,也不了解文艺创作的基本逻辑。深入反面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追踪他们作恶的理由与背景,并不是让观众同情他们,更不是要给坏人“洗白”。只有在剧中真实呈现坏人为何作恶、如何作恶,观众才能在观剧过程中认识到黑恶犯罪的形成逻辑,察觉人性的幽微之处,进而理解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的工作为何如此重要,又该从哪些地方开展相关工作。

相比之下,常见于同类作品中的“脸谱化”反派,坏是够坏,但缺乏警示性,只会让作品的质地变得轻飘飘的。话说回来,在《狂飙》的相关讨论中,也没见到谁真把“黑老大”或“保护伞”当偶像。恰恰相反,越是觉得高启强这个角色演得好的观众,越为剧中的社会问题愤怒,并为其不思悔改、咎由自取的结局叹惋。

除了高启强,本剧中不乏其他形象立体的反面角色,其中既有嚣张跋扈、老奸巨猾,却善于在上下级面前扮演“两面人”的腐败官员赵立冬,也有早年犯过轻罪,本有机会重新做人,却又因为生活碰壁被黑恶势力拖下水的杀手老默。这些角色,有的让人恨得牙痒痒,也有的让人觉得可悲可怜,但其共同点在于:他们的恶行都不是悬浮在空中、只为剧情设定而服务的,而是有着肉眼可见的现实根源。

不受节制的权力使个别官员滥权腐败,基层治理不足导致刑满释放人员投身黑恶势力,这些社会问题是滋生黑恶犯罪的重要因素。身在其中的当事人是可恨还是可怜并不重要,在扫黑除恶、反腐倡廉的过程中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关键的行为。

从剧组采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本剧中的角色几乎都有原型。那些反派角色身上的细节,不是编剧和演员自己“加戏”,而是与现实息息相关。在此前的扫黑除恶案例中,许多“黑老大”表面上都是正经商人,还会给慈善事业捐款捐物,但犯起罪来却格外心狠手辣。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落马官员案例中,也不乏有早年成绩卓著、甚至当过“英雄”的干部,但在利益诱惑下,他们蜕变、堕落了。这些令人扼腕的反差,都是充满警示意义的现实。电视剧里的情节或许更加戏剧化,但若论及冲击力,恐怕还不及现实中的许多案例。对此,影视作品不妨多刻画一些,这也是现实主义文艺职责之所在。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其实,正如前文所述,《狂飙》里的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都刻画得很出彩。不论是坚守正义、屡败屡战,在迎战黑恶势力过程中放弃个人幸福、早生华发的男主角安欣,重情重义、忠于初心,为了收集证据掀翻“保护伞”,不惜“染黑”的刑警队长李响,还是戏份不多,性格鲜明,年纪轻轻就为了查明真相牺牲生命的警察徒弟陆寒——这些站在正义一方的角色,不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让人在观剧时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些正面角色背后,也有更加伟大的现实原型。据导演透露,主角安欣的原型取自全国各地多个真实奋斗在一线的公安民警,观众的感动不仅是给角色的,也是给他们的。

对观众而言,看电视剧是一种文娱消费,但是,文娱消费的内涵从来不只是单纯的“娱乐”,更是个人认识社会、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狂飙》这类现实主义作品,人们会更加敬佩那些奋战在扫黑一线的人,也会对社会问题更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超越剧作或演技范畴的价值。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紧贴现实、敢于表达的文艺作品。

撰文/杨鑫宇

编辑/黄帅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