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后,中国电影人在回忆三年疫情结束后的2023年春节档,会想起这是怎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

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深海》轮番大卖,豆瓣7分电影《中国乒乓》在这个档期内评分只能排到第五,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迫临时换档下架。

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7分电影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而在堪称现象级表现的2023年开年,评分最高的影视剧还不是上面我提到的这些,而是今晚迎来大结局的《狂飙》,目前豆瓣超28万人打出了9分的高分,是这个春节档里好剧中的好剧,能打中的最能打。

如果说之前我们常用能否“上几次热搜”来形容一部剧在舆论场的火热程度,那《狂飙》就不止是上热搜了,它是几乎住在了热搜上,主角上完配角上,配角上完导演上,每天跟随着剧情更新,经常会同时霸占数条热搜。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看?

我认为有两个最核心的原因。一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在中央政法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编剧拿到了大量黑社会案件的一手卷宗,有些资料甚至是涉密的。

根据这些真实资料编写的剧情,就像几年前《人民的名义》一样,再次撕开了一道口子,让大家看到了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个别城市掩藏在台面下的社会真实运行法则到底是什么,以及打黑这件事的本质是要干吗,我们又是如何通过打黑揪出老虎的。

当然了,相关部门愿意把这些内容大大方方地呈现给观众看,也展现出了我们当下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二个原因是,老戏骨们的演技实在太好了。比如这次最出圈的张颂文,因为把一个黑社会老大演得过于行云流水,被网友调侃让有关部门查一下他,“不像是演的”。

《狂飙》一共有39集,平均每集超过40分钟,但剧情概括起来并不复杂,简单概括起来有三条线:

以高启强为代表的一个曾被权力反复碾压过的小人物,如何从处处受欺负的鱼贩成长为当地赫赫有名的黑社会组织头目,并成为某些权力寻租的白手套;

以安欣为代表的坚决与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好刑警,如何在自身有公安局长做靠山的情况下,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始终斗不过高启强,并在刑警队里先被边缘化后被调离,终于在巡视组到来后,迎来了迟来的正义;

以李响为代表的三任刑警队长,如何被更大的权力裹挟,几乎必然要走上一条跟白手套沆瀣一气的道路。

这部剧的尺度很大,里面几乎就没几个好人,但奇怪的是,现在却有一些网友反映:

不管是里面的黑社会大哥高启强,还是三任腐败的刑警队长,这些坏人都很难让人恨起来。

说实话,我看完剧也有同样的感受。

这当然不是说大家认可他们做恶,而是像剧中吴刚台词所说的那样,过去的社会环境确实存在些不公平的现象:

“我们的社会当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了基层百姓觉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无法实现致富的。所以就有了铤而走险的一些人出现,他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扫黑前京海市(剧中故事发生地)窒息的环境,让本靠聪明勤奋就能过上好日子的鱼贩,被迫和混混们打起交道,扫黑前京海市窒息的环境,让本靠勤奋工作就能升职的刑警,无奈卷入大人物编织的权力网。

我觉得看完这部剧,任何一个观众应该都能理解,为什么国家说扫黑需要常态化,因为不常态化扫黑压根就不可能成功,只有保证那些聪明勤奋的头脑,能获得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让他们在某些权力找到自己时有底气地说“不”。

仔细观察这部剧在舆论场上产生的影响,以及所引发的公众讨论,对于我们的影视剧审查可能也是个启发。

过去我们的审查制度中有一条,影视剧中出现警察必须得是好人、正面形象,只有在最高检指导下的《人民的名义》还有政法委指导下《狂飙》这种特殊的剧中才可能出现坏警察,究其原因,可能是担心造成一些不良导向,抹黑一些部门的形象,但事实证明这或许是多虑了。

《狂飙》这部剧看完,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那个最初没有抵住诱惑,步自己师父后尘的刑警队长李响。

因为升职的诱惑成为那些大人物的提线木偶,那种感觉就像是无知的大学生怀揣着喜悦借了消费贷,快乐只是短暂的,在借贷还贷和利滚利中很快把自己吞噬得没了精神头、没有了斗志,心里怀揣着一个无法跟任何人开口的秘密,最终陷在绝望无助的沼泽中。

观众不仅不想成为他,甚至会有点同情他。作为刑警队长,他外表看似光鲜亮丽,是乡村父老口中光宗耀祖的人物,但内心却被权力烘烤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时刻刻无法摆脱焦虑,当发现自己的人生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已经失控时,他甚至试图在执行任务中故意失误,让安欣一枪把自己打死。

观众看完李响和其他两位腐败的刑警队长,也很难给警察群体贴上“坏人”的标签,因为你在他们人生一次次的关键节点上,看到了选择的艰难,看到了人性的挣扎,当他们最终选择和魔鬼交易走上那条道路时,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错。如果打黑常态化,让电视剧中京海市副市长赵立冬这样的人无可遁形,这些警察的付出能得到正常回报,观众相信他们一定会选择做个好警察。

说白了,哪有人天生就是道德卫教士,警察也都是些普通人,不是没有七情六欲,也不是证得正果的得道高僧,我不认为影视剧多一些复杂的“坏刑警队长”对警察的形象是一个抹黑。

同样的,看完《狂飙》这部几乎以坏人高启强为第一主角进行细致刻画的剧,也没人想成为呼风唤雨的黑社会大哥高启强。

高启强本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可怜人,他只想吃一口饱饭,靠一条条卖鱼供弟弟妹妹读大学,只因为被菜市场的混混欺负,它凭借天生的冷静和机敏,一路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黑社会大哥,并被副市长赵立冬选中成为白手套,在成为大哥后京海市能欺负他的人确实不多了,但你看他付出了什么代价?

他靠卖鱼拉扯大的弟弟死了,是初恋也是老婆的陈书婷死了,妹妹爱的警察无法走到一起了,他有的是钱,京海市愿意为他生孩子的女人有得是,但你看他连生个自己孩子继承家族财富的欲望都没有了,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这一路走来,即使是旁观的观众也能看得出来,这个黑老大只有表面风光,内心早已几世为人,挤一挤出来的也都是苦水。

从本质上来说,他和《征服》中的刘华强一样,选择的都是一种抛物线的人生,这种抛物线的人生,在被扔到天上那一刻就完了,远没有线性增长的人生来得幸福。如果有重新选择一次的机会的话,我相信高启强宁愿选择在被小混混欺负的时候,忍气吞声换一个菜市场卖鱼,也不愿成为后来“风风光光”的黑社会大哥。

《狂飙》是一部扫黑剧,有趣的是,这里面没有一个黑社会大哥是真正的大哥,黑社会大哥都是在幕后点头哈腰的角色,真正大哥是手握重权像赵立冬这样的地方大员,这也是为什么有关部门屡次强调,扫黑一定离不开反腐。

那些被权力烧着了,手握权力恣意妄为,胆大到甚至把人命当草芥的赵立冬们,才是观众看完这部剧发自肺腑最憎恨的人,也是国家通过扫黑揪出来的人。

像这样大尺度的剧,真的教不坏观众,我们过去能拍到如此尺度的影视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希望我们有关部门的影视审查尺度可以再大一些,现在的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尾声

根据媒体报道,爱奇艺凭借《狂飙》这部站内有史以来热度最高的剧,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股价也来到了一年多以来最高的位置。

同时,据财联社消息,截至昨天下午4点20分,2023年中国电影大盘票房已经突破了100亿元。

100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2022年全年,中国影视票房也不过300亿元,也就是说,2023年第1个月我们就拿下了去年三分之一的总票房。

疫情结束后,中国消费者对于优质文化产品其实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而能释放这些消费的东西,能且只能是优秀的作品。

中国的内容制作者能持续拍出好作品吗?

显而易见,中国的内容制作者,现在不逊色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你给他们一点点的缝隙,他们马上就能掏出既卖座又有口碑的好片子。

《狂飙》开篇对高启强的人物塑造,弱于《绝命毒师》吗?《流浪地球2》跟《星际穿越》没得比吗?看完《我不是药神》,你认为中国影视制作者真拍不出《熔炉》吗?

我看不是,中国导演应该什么都能拍出来,现在可能只差一个电影分级制度。

一个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同步崛起的文化产品在向外辐射,是不太科学的;一个崛起的中国需要影视剧来承担些低水平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也是不太科学的。

事实上,很多事情正在自然的发生着,比如《流浪地球2》中拯救全人类的主角是中国人而不是白人,放在十几年前在国外是不可能有市场的,因为那时你还不够强大,没人相信你能做成这件事。

但在《流浪地球2》设定中,要造那么多的巨型行星发动机,如此浩大的工程量,欧美人也会相信这就是“基建狂魔”才有可能带领全人类办到的事。

不管是从释放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还是构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输出的角度,中国内容产业的审查尺度好像都可以再大一点。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