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今年春节档,戏外可比戏内精彩。
先是《无名》遭遇粉丝骂战导致口碑严重两极分化、豆瓣延迟开分,又是《流浪地球2》《满江红》口碑站队、踩一捧一,再到《满江红》“不尊重女性”、“抄袭”、“偷票房”、“注水”、“抢排片”、“资本压制”争议。好好一个万物复苏的春节档,生生被这套饭圈式舆论战搅得乌烟瘴气。
舆论场的失序,肉眼可见地为几家片方无故增添了更多压力和工作量。《无名》忙于解释回应,话题中心的《满江红》更是到了要与大V对簿公堂的程度。
一定程度上说,这些风言风语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严重打乱了各个影片的正常宣传节奏,甚至已经左右了影片的票房和口碑。
再长远来看,舆论饭圈化,早晚会对中国电影的正常行业生态造成极大威胁。
舆论成新战场
春节档固然喧嚣,但真算起来还真不是第一次。
早在2021年底《雄狮少年》上映期间,舆论战就曾对影片造成过严重影响。彼时,这部影片才刚刚进行过几场业内放映、点映,收获了一批较高的评价。然而口碑还没完全扩散开来,网上就浮现了很多质疑《雄狮少年》“辱华”的声音。
影片中阿娟、阿猫、阿狗这三个主要人物的标志性宽眼距、单眼皮小眼,被一部分网友视作主创团队迎合西方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行为。犀牛君犹记得,当时甚至还有一些网友开始深挖主创的学习、工作履历,试图从中读取到与“辱华”相关的线索。
一部缺乏IP根基的国产动画、一个经验不算非常丰富的主创团队,在这些恶意的指责面前毫无招架之力。随着这些负面舆论的扩散,越来越多对影片不够熟悉的网友被议论带偏,愈发不关注影片本身。就这样,《雄狮少年》早早失去了成为黑马的可能。
而在去年暑期档,舆论风波也曾席卷电影市场。
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明日战记》和《独行月球》《新神榜:杨戬》等几部暑期档影片。
或是片方授意,或是古天乐粉丝自发,在《独行月球》《新神榜:杨戬》等影片夹击下身处劣势的《明日战记》将卖惨式宣传运用到了极致。
一边是不断放大前期投入之庞大、自身处境之艰难,另一边则是网友、粉丝四处出警。不仅误伤同期影片“偷”走《明日战记》的票房、用“资本”左右市场,就连刘德华的抖音账号评论区也一度被古天乐粉丝攻陷,被要求为《明日战记》宣传发声。
刘德华倒是没有回应,不过同期电影《独行月球》《新神榜·杨戬》片方都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维权诉讼。
这三次舆论风波,表面上看有不同的起因经过,但本质上都是被饭圈化舆论裹挟的结果。
谁在驱动负面舆论
没有无缘无故的喜爱,也没有空穴来风的厌恶。凡事总讲个动机,说电影坏话也不例外。
犀牛君看来,推动舆论战发酵的无非也就是三种人群。
其一,粉丝。
都说流量明星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他们不但能为影片带来比任何宣传都更见效的流量加成,同样也会因为自身高知名度被其他流量粉丝视为“眼中钉”。
对于所谓的对家粉丝们而言,无论影片内容好坏,他们都会主动出击。原因无他,只是想攻击流量明星罢了。
其二,KOL。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黑公关的存在。特别是在春节档这样的重量级档期,同期影片竞争异常激烈,恨不得有你没我,细微排片差距可能就能彻底拉开票房距离。因此在宣发阶段,仍会存在一些自媒体收钱发黑稿攻击对家影片的情况。
但更多的自媒体其实是在自发追逐热点。相较于正面的影评分析,参与网友更好奇的负面议题显然更具流量价值。经意或不经意间,这些KOL就成了为谣言推波助澜的同谋者。
其三,网友。
不得不承认,即便没顶着粉丝的名号,也不用背自媒体的KPI,很多网友还是愿意在互联网上捡起放大镜对这些影片肆意猜测。
(很多普通网友都会主动参与负面舆论传播)
最近几年来,互联网舆论环境愈发二元对立。小到普通网友的一篇博文,大到社会新闻,中立客观的声音愈发罕见,取而代之的是站队。具体到这些电影上,吃瓜八卦本就是网友的天性,很多人其实都会下意识地寻找影片的短板去质疑。毕竟比起正面议题,黑料总是更加引人入胜。
找漏洞、造话题、扣帽子,这套操作已然被越来越多普通网友熟记于心。而不同影片的支持方又被饭圈化舆论场潜移默化地影响,从普通网友成为对立方,在当今互联网一点都不是难事。
规避饭圈化,让电影回归电影
让话题回归电影内容不好吗?
这应该是所有电影片方都更希望看到的。毕竟建立在负面话题上的舆论战,对于任何一部影片而言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对行业发展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满江红》《无名》尚有余力应对,依靠明确证据和影片前期发酵的口碑在舆论战中坚挺不倒。再来几部《雄狮少年》这样的遗珠,再遇到几次百口莫辩的“扣帽子”,怕是有心力回应,也只能落得个束手无策。
但平息饭圈式舆论战又是件十分艰难的事。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流量明星本身决非全部诱因。对于任何一部影片来说,流量明星的加入都能带来热度、预售、票房层面的显著加成。
尽管相对来说流量明星更容易引来口碑争议,招致更多粉丝群体有目的性的攻击,但这显然不是当下所有舆论战的始作俑者。《雄狮少年》也好,《满江红》也罢,是网络大环境的转变加剧了影片舆论的饭圈化,造成了更多影片被负面舆论裹挟。
在这些没有人获胜的口舌之争中,粉丝忙于攻击、路人不明所以发酵谣言、自媒体煽风点火,片方忙于回应,还有被影响最多的影院,却无从发声,只得默默受伤。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18日,中央网信办就决定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行动,密切关注春节档影视作品,人民文娱也在日前发声呼吁春节档要拒绝饭圈化。但从结果来看,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发力也没能止住这些骂战的发酵扩散,毕竟参与其中的用户范围早已超过了“饭圈”本身。
相较于过往几届春节档,今年新片的硝烟味大半数都聚焦在场外,关于影片本身内容的讨论明显少了很多。在这种对立情绪愈发强烈的网络环境下,完全规避争议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但片方也并非完全束手无策。
在我们看来,片方仍然可以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规避风险。一方面,片方可以用宣发策略引导网友将关注重心放在电影上,降低舆论的饭圈浓度;另一方面,也要提前做好迎战粉圈的思想准备,更加谨慎地选择流量明星宣传形式。避免饭圈式宣发,其实也是在保护影片舆论氛围本身。
在愈发难以控制的舆论大环境面前,电影的受害者地位岿然不动。在这场没有获胜者的战场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已然成了各个片方必须要上的一课。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