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董兴生
每经评论员 陈旭
今年春节档刚刚结束,交出了超过67亿元的票房成绩。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但让人难言兴奋的是,在市场之外,在电影事业本身之外,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不断袭来,既有什么“抄袭”“偷票房”的争吵,又有关于粉丝经济的口水战。到了1月28日,更传出了有片方向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的新闻。
所有这些负面的传闻,给刚刚走出疫情低谷、尚未完全焕发活力的电影产业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事实上,在春节档开档之前乃至整个档期的前半程,舆论环境对整个电影产业和7部上映的新片都是友好、期待的。自电影成为新春文化市场的一盘“主菜”以来,还从未见到过像今年这样影片类型如此丰富的档期——硬核科幻、口碑动漫、动作谍战、逆袭体坛、喜剧合家欢——这样一份菜单,让观众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从容选择一部或多部喜爱的作品进入影院观影。
随着观影的进行,网络上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影评或者网帖,有对某部作品表示喜爱或强烈推荐的,自然也有对某部作品提出缺点进行批评的,其中绝大部分也都属于理性的探讨。电影是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是主观的,观众的评论自然也是主观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才是文艺评论应有之义。
但是,到了档期的后半段,也冒出了一些打着“为观众避坑”旗号的文章或帖子,自以为是地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要“阻止资本在电影市场圈钱的恶行”,要让观众避开这样“侮辱观众智商的烂片”。这样的文章评论区,自然少不了读者留言。
问题是,今年春节档的7部新片中,真的有“资本圈钱”或者“侮辱观众智商”的烂片吗?
笔者在春节期间,观看了其中的6部电影。客观地说,这些作品是否足够优秀完全可以讨论,但就算评分不高的也属普通之作,还的的确确算不上烂片,起码多数是在认真搞创作的。即使是其中争议最大的几部,也都是主创团队诚意满满的专业出品。
就以春节档票房最高的《满江红》为例,被不少文章嘲讽情节烂俗、结局弱智,在一干刺客几乎可以得手的情况下最终没有刺杀秦桧,这是在耍弄观众。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殊不知电影既然是要编写一个故事,自然也会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从这个意义来讲,现有结局或许已经是成功了,否则又该怎么收尾——要么刺死秦桧,违背史实;要么功亏一篑,正义失败,奸臣笑到最后——如果真是这样结局,那才可能被观众痛骂是个真正的烂片!当前的故事,虽然没有刺死秦桧,但已经为奸相在青史上遗臭万年做了不错的注解。
坦白地说,《满江红》能在有限的创作空间里,既能表现出精忠报国的情怀,又能把悬疑、反转、喜剧等看似完全不是一个套路的艺术手法融汇在一起,已经是一部相当难能可贵的作品了。也正因为如此,该片到1月29日总票房已达31亿元。票房虽然不能说明全部,但至少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观众在观影之后认为它令人满意,并由此口口相传,才得以让该片在上映前并不最被看好、而是靠逆袭达成今天的成绩。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有读者可能会问:照你这样说,难道一部电影只能说好,不能给差评了不成?当然不是!
文学创作是自由的,文艺批评也是自由的,但是中国文艺界的现状是文艺批评还缺乏理性客观的环境。如果动不动就骂这个是烂片,那个是烂演员,就跟互联网当下的环境一样,挑动仇视、敌意的文章帖子,才更容易获得较多的流量,那么在读者的视线内往往只会看到这类影评,反而是理性平和的评论文章遭遇埋没。
与此同时,根本不用担心所谓的观众眼光,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观众也越来越具有鉴别“烂片”的火眼金睛,对烂片的辨别能力早已被市场锻炼得越来越成熟。
围绕春节档电影的评论当中,叫人印象深刻的是《深海》,有争议也有讨论,但基本出发点都是尊重主创人员的专业性和诚意。讨论的点也在于故事是不是打动到我、是不是我喜欢的故事而已——这才是正常的文学评论氛围。
一场历时3年的疫情让整个产业千疮百孔、伤筋动骨,多个城市的院线裁员乃至关店的新闻不绝于耳。振兴一个产业太难,需要全行业从业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要诋毁它、冲击它、削弱它,似乎又显得那么容易——在网络时代资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几个大V、几个“黑子”的言论,就可能让相当大一部分准备观影的人群打消了进影院的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要想走得更好,也需要一个更理性、更专业、更平和的文艺评论氛围。
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