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风再起时》定档于2月5日。

此时张艺谋电影《满江红》与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余威未去,同期也有好莱坞电影《黑豹2:瓦坎达万岁》来袭。

随着片方的这个决策,有不少看法和观点涌动,悲观派或会占据优势。

其实无需着急,用翁子光导演的话来讲,我们不用去定义观众。

而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战狼2》成功之后就没有香港影片敢来春节档了,现在定档不是来送么?」

这句话感觉挺有意思,也或有极强的代表性。

不妨展开。 

毋庸置疑。

这种态度其实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意识。

有一部分影迷,总是喜欢将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对立起来,用一种争锋的心态去看待,而其实这只是地域文化的差异性造就的风格不同,就跟中国各地迥异的方言和习俗一般,但并不应该上升到一定要区别对待的程度。

所以不管内地电影还是香港电影,他们其实代言的都是中国电影,在大数据榜单中,也都是统称为国产电影,和他们区别的,只能是外国电影。

基于这个前提,再来谈论春节档问题,可能更恰当一些。

春节档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热档。

而他为什么将时间定义到《战狼2》上映的2017年之后呢?

因为或许认为,在2017年之前,内地春节档一直是香港电影或者香港电影人占据着上风,而此后风向逆转,内地电影开始在春季档后来居上,以致香港电影根本“不敢”来了。

是否属实,略作回溯即知。

公认的春节档“开山之年”,是2013年。

由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开启。

这部电影的品质当然不错,但其实当年几乎没有像样的对手,同日上映的只有一部大杂烩劣质喜剧《越来越好之村晚》,首日即被《西游·降魔篇》十倍票房碾压,而这部《西游·降魔篇》最终票房达12.46亿,当真是威风八面,可谓“周星驰神话”的其中一环。

2014年,春节档开始有了“正式”的意味。

大年初一,四部电影同场亮相,赛果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豪夺10.46亿成为档期冠军,也是第三部进入内地“十亿俱乐部”的电影,《澳门风云》票房冲破五亿,《爸爸去哪儿》也以近七亿票房成为大赢家。

2015年,该档期正式大热。

初一亮相的电影多达七部,票房三甲是9.72亿的《澳门风云2》、7.42亿的《天降雄狮》以及7亿的《狼图腾》。

2016年,香港电影人的狂欢。

三部重量级电影占据了85.7%的排片,最终排名是33.9亿的《美人鱼》、12亿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11.16亿的《澳门风云3》。

2017年,乱战开启。

六部电影同日上映,《功夫瑜伽》以17.48亿夺得冠军,周星驰和徐克共同监制的电影口碑崩塌,但仍以16.52亿的成绩成为亚军,内地电影《乘风破浪》以10.46亿居第三名。

上述数据,即前述截止于2017年的春节档情况。

这五年时间里。

确实毫无疑问,香港电影人大占上风。

但其实谈到这个问题,想讲个题外,因为有一年的情况与当下的春季档情况非常接近。

也就是《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之争,舆论可谓沸沸扬扬,双方拥趸都情绪激动,有种“大动干戈”的既视感,比如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这样的——「如果“小破球”输了,就是中国电影输了,活该大众再看30年烂片」。

回望2016年,也有《美人鱼》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争。

相对而言,前者更重剧情和人性刻画,后者侧重于魔幻电影的特效呈现,其实也是各擅胜场,当然《美人鱼》有“老梗”的弊端,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强行植入笑点的败笔。

但细究起来,其实也就是叙事与技术之争。

然而电影市场“赢家通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所以当观影口碑开始倾斜,其实与电影质量本身的关系就并不是很大了,同档最强的那部电影会逐渐往“一家独大”的方向行进,往往第二名会落后第一名很远。

这是一个现实,不管舆情怎样,都难以改变。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后文再谈。

但上文那篇文章,观点未免太过激烈,电影市场其实百花齐放才好。

而回到本篇话题,2017年《战狼2》大爆56亿票房之后,香港电影不敢进春节档了吗?

其信息与结论其实或许都不正确。

2018年春节档,六部新片同映。

若一定要区分,那么《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甚至《红海行动》,都可以视作香港电影人操盘的电影,内地电影则有《唐人街探案2》和《熊出没·变形记》和《祖宗十九代》。

最终成绩是《红海行动》以36.52亿登顶,《唐人街探案2》以33.97亿居次席,《捉妖记2》以22.37亿位列第三。

而哪怕是内地电影全面称霸的2019年春节档,同样有《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和《廉政风云》这三部香港电影人主控的电影入场,当然结局很凄惨,《新喜剧之王》勉强破六亿,不足档期冠军《流浪地球》的零头,另外两部更在一亿层级。

真正没有香港电影身影的春节档,则是市场不太正常的这几年。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敢不敢”,而是很多人对春节档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延展开去,什么样的电影适合春节档?

这个春节档,趋势已然完全明晰。

略带轻喜剧的虚构正剧《满江红》大获全胜,侧重电影工业的《流浪地球2》未达预期,风格化作品《无名》水土不服,《熊出没·伴我“熊芯”》一如既往地稳定。

那么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喜剧类型电影毫无疑问都是胜算最大的一种。

回头去看,历年春季档的冠军电影分别是《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澳门风云2》、《美人鱼》、《功夫瑜伽》、《红海行动》和《流浪地球》,当然还要加上《你好,李焕英》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九部春节档冠军电影,喜剧元素电影占六部。

如果再加上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电影,这个比例还要更为突出。

这其实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就香港电影来讲,港式喜剧已经失去魅力许多年,至少在整个华语语境里,很难再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垂青,即便是这两年在香港影坛异军突起的黄子华,也很难将影响力扩散到粤语区域之外。

此外香港电影本身面临资源的逐步枯竭问题,大投资电影日渐减少,两亿投资规模的电影基本就是上限,也主要是从剧情上下功夫,且题材非常受限,传统的优势类型,比如警匪、枪战,或并不适应内地春节档的观影需求。

所以结论很显然,并不是香港电影不敢进春节档,而是题材不适应。

但没有不变的世象。

关于《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的争论未歇。

电影《风再起时》又将映。

各种观点此起彼伏,拥护或悲观者皆有之。

但仍以上文的一句话结论。

不要去定义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