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秦浩

多看书,少说话

兔年开工第一天,小万先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刚刚落幕的2023春节档以67.34亿票房收官,位列中国影史第二,累计票房和观影人次都超过了去年,可以说振奋人心。

《满江红》目前以26亿票房领跑

历经曲折三年后的新一年,企盼一切都会变好,小万也会继续与大家聊电影。‍‍‍‍‍‍‍‍‍‍‍

第一天,就先让我们穿越时间回望2003,再次以20周年为契机“忆当年”,概览2003年那些值得铭记的华语电影圈影人影事、巡览2003年全球年度佳片。

一场特别的演唱会

2002年底,SARS袭击中国香港,而后迅速蔓延至全国,恐慌情绪笼罩着国人。

为鼓舞人心,2003年1月初,时任香港演艺界协会会长的梅艳芳(1963-2003)号召举办一场慈善晚会,导演王家卫提议把这场慈善晚会,命名为“‘1:99’抗非典演唱会”。

对这个名字,王家卫的解释是:“1代表万众一心,而99代表九九无穷,这表示香港人抗非典的信心不会磨灭。”

这场演出,于2003年5月24日下午5:05,在香港大球场举行,包括刘德华、张学友、谭咏麟、陈奕迅、Beyond等上百位艺人加入义演行列。演出募得的1500万港元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于帮助非典病患家庭。

香港演艺界协会的举动,触动了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他们发起了一个名叫《1:99电影行动》的项目,邀请15位导演,拍摄11条短片,用以鼓励港人在逆境自强。

参与到这11部短片的导演和演员,包括了杜琪峰、韦家辉、周星驰、徐克、梁朝伟、陈可辛、刘德华、郑秀文、刘青云等等。

这部电影所得收益,除去必要开支后,也悉数捐给慈善机构,用于非典患者的治疗。一场晚会、一部电影,不仅鼓舞了人心,也显示出香港演艺界在社会公共事件上的责任与担当。

半年后,SARS散去,2003一扫阴霾,开启属于电影的又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但这一年也有张国荣、梅艳芳离世的遗憾)。

进口大片崛起

2003年初,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华夏电影公司成立,成了继中影集团之后第二家具备进口影片发行资格的电影公司。

2003年7月,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庞大的内地电影市场,成了香港电影人重点发力的目标。

海外进口片+内地香港合拍片,这两个“口”继续放开后,中国电影市场的质变开始加速。

以华夏和中影为例。根据规定,华夏和中影两家公司发行国产电影的比例,不得少于20部,票房不少于5000-8000万;票房成绩越好,进口影片数量越多。

表面看上去,这项规定意在鼓励华夏和中影多多发行国产电影。但如果从经济效益的现实角度去看就会明白,这也意味着进口影片的利润更加诱人。

所以从2003年开始,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口电影具备天然的票房号召力,尚未强大起来的国产电影在较长时间里都处于被压制的境地。

在2003年的内地票房排行榜里,进口片《哈利·波特与密室》以5200万居榜首,《黑客帝国2》和《黑客帝国3》分别以4200万和4166万票房杀入前五。

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无间道3》(3600万)位列第六。

声势浩大的《无间道3》在人民大会堂首映

当年内地能跟这些进口片和合拍片抗衡的,只有冯小刚葛优合作的的都市喜剧《手机》(4500万)以及何平(1957-2023)导演、姜文王学圻主演的古装动作大片《天地英雄》(4100万)。

其他的年度内地电影虽然票房无法与之相比,但仍有许多被影迷铭记。

比如路学长(1964-2014)导演、葛优主演的《卡拉是条狗》,张元导演、姜文主演的《绿茶》,娄烨导演、章子怡和刘烨主演的《紫蝴蝶》等。‍

续集和喜剧大丰收

从票房经验看,好莱坞有一条金科玉律:续集好赚钱。

正是凭着这条经验,2003年全球大卖的电影,闯进年度票房前十的,续集占到一半。

它们分别是,排名第三的《黑客帝国2》(3.05亿)、排名第四的《指环王3》(2.49亿)、排名第六的《X战警2》、排名第九的《终结者3》和排名第十的《绝地战警2》。

相比于续集大放异彩,2003年全球表现抢眼的电影类型,还要属喜剧。

在全球票房榜上排名前二的电影都是喜剧片,分别是排名第一的《海底总动员》(3.4亿)和排名第二的《加勒比海盗1》(3.05亿)。

紧随其后的喜剧电影,则分别是排名第四、由金·凯瑞主演的《冒牌天神》,以及排名第六、乔恩·费儒执导的《圣诞精灵》。

在这些喜剧里,最值得说的就是《海底总动员》和《加勒比海盗1》。

在跟皮克斯合作《海底总动员》之后,迪士尼意识到CG才是动画片新方向,就顺势收购了皮克斯。

融合了冒险喜剧动作奇幻元素的《加勒比海盗》则发掘出约翰尼·德普的喜剧天分,让他的电影事业迎来第二春。

商业片作者化

越是商业电影,越考验导演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力。

这在2003年那些最具导演气质的商业片来说,体现尤为明显。

比如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朴赞郁的《老男孩》、奉俊昊的《杀人回忆》、杜琪峯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和《PTU》,以及李安的《绿巨人浩克》。

表面来看,《杀死比尔》表面就是一个新娘作为杀手复仇的故事,但深度影迷昆汀在这个故事里放入了许多他想表达的议题,比如邵氏致敬、暴力美学、章回体结构、多线叙事等。

这些元素和意图综合到一起,把昆汀的这部“杀戮动作片”,拔高到了全新层次。

这种用复仇包裹宏大议题的操作,同样出现在朴赞郁的《老男孩》里。

朴赞郁用华丽但并不抢眼的镜头,包裹着乱伦、复仇、救赎等人类既禁忌却又不断演绎的话题。《老男孩》里,朴赞郁把自己的愤怒,渲染得灿烂夺目。

相较而言,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就冷静克制得多。

这个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社会派犯罪电影,视野无比开阔。表面上它是在说案件,实际上它却带领韩国观众,勾起整个国家对那段历史的集体回忆。

回到港片,这一年的杜琪峯,要另类得多。

他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和《PTU》,看似有着很重的商业味道,实际上却有浓厚的文艺片气息。

《大块头有大智慧》讲的是禅机,融入了他和韦家辉对佛家因果宿命的体认;而《PTU》更现实也更阴暗,它是对权力末端的勾勒,告诉观众黑社会官方化后的凶狠与暴烈。

至于《绿巨人浩克》,很多人在梳理李安作品时,很容易自动忽略它。

在这部不被待见的漫威电影里,李安仍旧注入了自己的思考:超级英雄在拯救世界之前,到底是怎样认知自己的?

李安展示了绿巨人困在怪异肉身和世俗环境之间的艰难,他没办法在世界上寻获到立足之地。也就是说,在绿巨人的科幻外衣下,李安依旧是在探索个人如何在夹缝里艰难求生的命运。

但很可惜,相比于超级英雄上天入地拯救苍生,人们显然对他们的个人困惑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后续的漫威电影里,人们再也难看到超级英雄们的精神负担。

女性势力

以女性为主角,是2003年全球电影的一大共性。

在好莱坞,这类电影有以母亲和女儿互换身份为内容的《辣妈辣妹》、灰姑娘变大明星的《莉琪的异想世界》、乖乖女变叛逆的《十三岁》、穷姑娘找富爸爸的《女孩要什么》,以及为了一条狗就去国会打官司的《律政俏佳人2》。

相比于这些轻喜剧女性电影,这一年好莱坞还有《霹雳娇娃2》和《古墓丽影2》等女性动作片,它们把女主角塑造成战无不胜的女英雄,在前作的加持下继续风靡一时。

类似操作,还有Twins主演的港产丧尸大片《千机变》,不仅台前云集郑伊健、陈冠希等明星,幕后也汇集了林超贤+甄子丹的文武双全导演组合。

这种展现女性强势一面的电影,同样出现在韩国。比如吴钟禄导演的《我的野蛮初恋》,以及金庆炯的《我的野蛮女老师》。

不过这两部作品本质上还是爱情+喜剧的套路操作,但女性+惊悚+精神分析类型的《蔷花,红莲》却是一个另类。

金知云导演以恶女为恐怖形象,还原了女性在家庭伦理中的弱势处境,至今仍是韩国高水准惊悚悬疑片的代表。

欧美电影方面,两位大导演也贡献了以女性为重要角色的力作,分别是拉斯·冯·提尔的《狗镇》以及贝托鲁奇(1941-2018)的《戏梦巴黎》,均是影迷们屡屡提及的佳作。‍‍‍‍

除去女性角色,2003年还有值得一提的女性导演,也就是执导了《迷失东京》的索菲亚·科波拉。

在这部电影里,索菲亚以一种迷离的情绪,再现了王家卫电影对她的影响,把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的内心世界,摹刻得令人心碎。

张国荣、梅艳芳、《指环王3》、《黑客帝国2&3》、《加勒比海盗》、《杀人回忆》、《老男孩》、《PTU》、《大块头有大智慧》、《无间道3》、《戏梦巴黎》、《蔷花,红莲》……

总之,2003年有很多值得铭记的人和电影,当然还有更多,囿于篇幅,这里挂一漏万只说了一部分。

欢迎留言补充,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找时间重温一下这些好片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