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前,应该很多人都没想过,《满江红》的票房会如此势如破竹。
仅3天就打破了张艺谋以往执导的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谁也没有想到,年过70的张艺谋,没有固步自封,竟然用“喜感”演员拍悬疑历史片。
我从来没有想过,喜剧和悬疑这两种类型还能混搭。
但是,如果你认为片子只有这些,就又猜错了。
剧情越往后你越笑不出来。反而会像《洋葱》里所唱的:“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先用演员抓人眼球,再用悬疑吊人胃口。
一次又一次的反转打破观众的预期。
当捂了两个小时的真相揭晓之际,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观众这才意识到,片子为什么会取名叫《满江红》。
鉴于这个故事藏了很多局中局,反转之后再反转,或许很多朋友在的过程中会漏掉一些不易被察觉的细节。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重回《满江红》的世界。
详细复盘一下这个“满江红计划”。
是否真的完美,无懈可击?
1
张大(沈腾 饰)的目的是什么?
控制住秦桧(雷佳音 饰),让他背《满江红》。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拿到金人的密信,掌握秦桧通金的证据。
第二步,用密信威胁秦桧,获得接近秦桧的机会,从而刺杀秦桧。
第三步,让秦桧念出《满江红》。
但是,整个计划实施起来,却处处充满着变数。
2
要接近秦桧,就要除掉秦桧身边的亲信。
秦桧的亲信一个三个:
王统领(郭京飞 饰)、何立(张译 饰)、武义淳(岳云鹏 饰)。
除掉这三人,张大他们所用的计划,基本上是舍生取义,一换一。
打更人丁三旺(潘斌龙 饰)自曝收了王统领的钱,导致他死于孙均(易烊千玺 饰)的手下。
然后,丁三旺主动撞上孙均的箭而死。
车夫刘喜(余皑磊 饰)带着真信去找何立,想要刺杀他,结果被何立反杀。
这一步怎么看都不像走得高明。
他们明明知道,何立武功高强,单独刺杀无疑等于送死。
却还要带上最重要的密信去行刺,最终导致信和人都没能留住。
之后的孙均偷信,又是一个变数。
这逼得张大只能用瑶琴(王佳怡 饰)这张牌。
张大自己也说了,瑶琴是半途加入,是计划外的事。
这就是整个计划中的一个最大不安定因素。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
瑶琴到底知不知道张大他们的终极目标,是逼秦桧念出《满江红》?
因为从她的行动看出她是真恨秦桧,因为自己家人死在了金人手里。
她杀秦桧是要为家人报仇。
你要说她是真的要下杀手,却偏偏只拿一把小刀,手上还带着手枷,当时还隔着屏风。
怎么看都像是送死。
但你要是从结果反推,瑶琴这么做,是为了栽赃武义淳,让秦桧除掉他。
似乎也说得通。
而孙均这张牌,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就更多了。
首先,按照张大的说辞,他们计划除去正副总管加亲兵统领是为了要让孙均上位。
而当时丁三旺主动撞箭,明显是要陷孙均不义,怎么看都像是要把他除掉。
就算他们真的计划要感化孙均。
但他们怎么能保证秦桧会相信一个全部线索都断在他手里的人?
再者,张大看过密信这个信息。
前期没有一点暗示,然后我们就从孙均嘴里知道了。
在一个逻辑推理的案件中,这就属于机械降神的操作了。
因为站在观众的视角,根本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以推理出这一点。
张大赌命押宝一个当时还没有策反成功的孙均,让他去完成最后一步计划。
这其实比张大直接拿着信去威胁秦桧还要不靠谱。
也就导致张大这个角色前后给人的印象十分割裂。
前面各种深藏不露,然而最后抖出来的解决方案竟然是这个。
而且孙均要怎么做,张大根本不知道。
我确信他当时做计划的时候,一定不会计划到最后是拿刀指着秦桧当众背颂《满江红》。
但是,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桧怎么会激情澎湃地背《满江红》呢。
3
岳飞可是他一生的政治死敌。
编剧应该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构思出影片的最后一个反转:
秦桧他有替身。
真秦桧不会激情澎湃,但替身可以啊。
也正是最后的这个反转,制造出本片最大的一个漏洞。
秦桧有替身这件事,谁知道?
秦桧自己、替身、两名哑女侍卫。
那么要达成最终秦桧激情澎湃地背《满江红》。
孙均威胁的秦桧一定要是替身。
回到最初,张大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秦桧有替身。
而且真秦桧也自曝了,会全文背诵的只有替身,自己根本没见过,更谈不上背出来了。
这么一来就尴尬了啊。
假设当初张大他们把真秦桧给控制住了,打死他也背不出《满江红》。
另外,如果替身在他们实施计划之前就死了,最后的计划也是失败。
因此,要达成电影最后慷慨激昂的真结局,如同《复联3》奇异博士通过宝石看到了140000005种结局,其中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达成。
而电影刚好只呈现了这唯一一种可能。
只能说成功的概率低得像中六合彩一样。
《满江红》的票房说明,作为春节档的合家欢电影,它是成功的。
也许很多人就是图一乐,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和逻辑。
但这部电影在宣发的时候,就一直强调定位“喜剧+悬疑”。
让我笑出声,电影做到了。
但悬疑部分在我看来,并没有做到位。
太过追求反转就会导致前期人物逻辑混乱,最后无法自圆其说。
你们觉得,这个计划要成功,运气成分占了多少?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