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最憋屈的电影,要数《无名》了。
程耳导演打磨7年的作品,经历很长时间的制作周期,本来在春节档之前可以与头部电影一较高下,结果就因为豆瓣粉丝的集体一星差评,导致一直无法出分,片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现在,豆瓣终于开分,6.8,这个分数,可以说不尽如人意。
分数不高,就一定意味着《无名》不是好电影吗?
并不是,因为上映后,有大批量的黑粉涌入豆瓣上《无名》的主页,开始集体刷一星差评,这些极端黑粉是有组织有记录的,用的话术模板,套路和攻击对象基本都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无名》的看过和评论条数都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差评。
这种不正常的差评,导致平台官方延迟了《无名》的出分,同时也影响了电影的口碑以及路人缘。
可以说《无名》因为被黑,所以才6.8分,而43万看过的人中水分很大,超过60%。
有观众做过统计,一般情况下,留评率是100:1,也就是100个人看电影,只会有一个人专门来评分。
按照43万人看过的数据,加上20-30的超低票价,观影人数应该在4000万以上,也就是票房成绩至少应该在8-12亿,但《无名》如今的票房,也仅有4亿。
这当然说明,那43万人中,大多数评论的人,是没有真正看多电影的,而这部分人,也恰恰和打一星的那部分重合。
在微博上,有人发起了关于《无名》豆瓣6.8分合不合理的投票。
在十几万人参与的投票中,有近乎40万人认为,6.8分确实低了。
这个结果已经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无名》目前的打分,确实受到了黑粉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是长尾效应,一直延续到《无名》放映结束。
因为这些评论,《无名》可能要损失掉数以亿计的票房,而这些票房很可能是幕后每个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绩效等等。
当然,也有不少观众搞不清《无名》的操作,因为近乎40万人评论,应该是大大的爆款,到头来票房却非常低,让人奇怪。
也有人表示,这个评分数量和观众群体,比所有的头部影片人数都高,但从口碑和票房看,却又完全相反。
有更多观众,则是为《无名》鸣不平,因为在他们心里,《无名》应该是豆瓣8分以上的好片子。
要知道这个评价客观不客观,前提肯定是看完电影了,对于那些没有看完电影的黑子,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除了豆瓣平台,在其他平台,也有这样的事,比如淘票票和猫眼。
有人对这两个平台的评分进行了汇总,发现给《无名》评分的人中,性别比例完全失调,有超过85%的女生,男生只有不到15%,而这85%的女生,有23000人打出了6分以下的评价,几乎是春节档所有电影的总和。
这还是不算,在十分制的购票软件中,打出一颗星星的就超过3%,打出3颗星星的多达1.5%,都是春节档之最。
咱就说,这样的评分数量和比例,真的客观吗?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是平台监管不力。
面对极端黑粉和大批量的私密账号刷差评抹黑,平台应该担负起监管责任,既然有影评的功能,就应该有相关的处理机制,而不是听之任之,任凭网络暴力发酵,最终影响电影口碑,票房和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
对此,有不少网友指出平台的错误,希望平台可以引以为戒,不要让其他优质好片成为下一部《无名》。
第二点是黑粉猖獗。
这些黑粉,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攻击,而且是有人领导的,话术模板都一样,最后被证明是某男星的粉丝群体。
他们看谁不顺眼就大批量抹黑,网暴,肆意人身攻击其他艺人,影响电影,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这种饭圈暴力文化,相关部门应该予以管制,而不是听之任之。
因为《无名》的今天,就是所有非该男星主演的作品的明天。
某男星的粉丝,表面上虾兵蟹将,但却十分能打,表面上岁月静好,但一肚子蛆虫本色。
他们会给所有非该男星主演的影视作品打低分,他们已经是内娱的头号毒瘤。
《无名》的遭遇,正是该男星粉丝将脏水引向豆瓣的最直接受害者。
不过,略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无名》发声。
这样的声音多起来,我非常看好《无名》的长线放映,它必将成为未来几年的最佳案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而《无名》也必定会得到它应该得到的高票房!
不信,咱们等着看!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