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热映,谍战大片《无名》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导演程耳介绍,贾樟柯为该片取了英文名:Hidden Blade,意为袖剑,引申为潜伏者藏起锋芒,出手时一招制敌。
该片讲述了我国地下情报工作者在抗战中的“暗战”故事。
看完影片,彤掌柜的第一感:这就是一部电影“教科书”,未来是要放在中国影史里,不断让后来者观摩的。
正如有些网友评论的,《无名》不是春节档,而是一部纯粹的电影——
剧情悬念保持到了最后一秒:袖剑射出的一刻,潜伏者完美“浮现”。
一、你是不是觉得,好电影少了?
虽然不是一个常泡电影院的人,但彤掌柜的观影年头,也是不下20年了,但是这些年,进影院的次数,属实少了——
一来,年纪大了、时间少了;
二来,感觉好的片子少了;
三来,一旦遇到“电影刺客”,不仅看片子尴尬,荷包还会遭受背刺——
有几次,直接在影院尴尬到脚趾蜷缩,发出灵魂提问:
我是谁?
我在哪儿?
为什么要受这种人间疾苦?
真恨不得屏幕上有快进键,或者干脆冲出影院!
二、契合之后,才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今年不同,烟火气回升。在济南,影院势必要去的。
机缘巧合,选了《无名》。
如今,完成影片三刷的彤掌柜,觉得这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如果一部影片,真的让观影者感到无比契合,那真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才有了这篇跨界的影评。
三、对导演程耳,是否需要“爱的供养”?
博纳老板于冬,也就是《无名》的总制片人,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也曾犹豫是否启用程耳作为影片的导演。
而于冬更表示,启用程耳,是“爱的供养”,因为耳导是电影界“大熊猫”一样的存在,需要呵护。
最开始,彤掌柜觉得,呵呵,这不就是纯纯的“商业互捧”吗?
观影前,还特意查了查程耳:虽然是学院派出身,却并不多产,最近的一部电影,也只是七年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以下简称《罗曼》)
有人说,耳导的作品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爱的爱死、恨的恨死,毁誉参半。
耳导之前的总票房数是1.52亿元,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有人戏称,1.52亿元,便是“一耳”。
四、有时,期望值越低,伤害就越少。
果不其然,在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彤掌柜已经开始“脚趾蜷缩”、手里的爆米花都不香了。
镜头不断的闪回、切断,上海话、日语,夹杂着各式普通话,场景一个个走马灯式地切换——
what?这到底要表达什么?
可怜的彤掌柜,是不是又成了大冤种?
还好,因为对抗日战争史还算了解,所以对于剧中的时间线还算清晰,我忍!
直到后来,随着剧情走向,大家才意识到,这是非线性叙事。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写文章,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很简单,从操作上更易上手。
如果把内容打散,通过不断的倒叙、插叙、闪回、描摹,非线性重新架构故事,那将是非常难以操作的,甚至容易造成故事崩塌。
真敢这么做的,唯有高手。
五、有时,真的就是转角遇到惊喜!
两个小时的影片,除了最初的半个小时“压着”,剩余的时间精彩纷呈。
直到故事结尾,谜底揭开:这时,忍不住拍案叫绝。
突然意识到,导演其实也是在“调教”观众——
前半段的压抑、愤懑,仿佛拿锉刀在摩擦你的神经,后来才有了爽到飞起、酣畅淋漓的结局。
这个电影,必须在巨幕前一帧一帧观看,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许多镜头的内涵,前后呼应,草蛇灰线,终于串联起完整的故事“珠串”。
虽然《无名》在面世前,打出了“超级商业片”的口号,但彤掌柜认为,这更像是一种黑色幽默与自嘲。
不得不承认的是,与前些年的《罗曼》相比,《无名》与观众的亲近感更强,但个人色彩依然非常浓重。
片中的明暗交错,镜头切换,也是充满了文艺气息,堪称美学典范。
各种暗喻与致敬,就像一个个谜题,等待观影者自己揭晓答案。
六、这样的电影,绝对值得尊敬!
彤掌柜敢说,任何一位导演,能够拍出《无名》这样的电影,是绝对值得尊敬的。
首先冲击眼球的,就是镜头的暴力美学:
镜头可以放大美学,当然也可以放大缺点,所以这对于每一个演员,都是一种极大的压迫。
顺而言之,表演的张力也得以最大化。
这就要求,每个演员在“怼脸”拍的过程中,不能掉链子。
侵略者的轰炸机投弹前,阳光明媚、湖光山色,但留给饱受战火侵袭的中国老百姓的,唯有断壁残垣、尸横遍野。
描述战争残酷时,程耳并没有太过运用残忍的镜头,但一些点位的处理,给人极限的窒息感:
譬如,王传君饰演的汉奸走狗“眼镜男”,几句话轻飘飘说出金店老板一家四口惨遭日军灭门的故事。
因为井下的日军尸体被发现,几十名矿工被“连坐”,遭残暴的日本兵用水泥浇筑而亡。
作为正剧,《无名》并未落入固有的模式,从各个视角体现地下情报工作者刀尖舔血、惊心动魄的暗战生活,与魔鬼周旋。
故事有压抑感,但更多的是对信仰的遵从。
七、有人曾问,看《无名》需要门槛吗?
观影的愉悦感,还来自于精神上的共鸣。
彤掌柜觉得,电影是面向大众的,你只要去看,那必定有所收获;当然,知识储备若是多了,可以获得更多的快感。
譬如,江疏影饰演的江小姐,暗杀行动失败,坐在何主任的对面,美丽而忧伤。
如果可以,你再回忆一下:在大名鼎鼎的《色·戒》里,梁朝伟是不是饰演过易先生?女特务王佳芝因为动了感情,放易先生一马,最终却被赶尽杀绝。
在《无名》里,梁先生饰演的何主任,令人窒息的枪声之后,其实是给了这位“女特务”一条生路,故事有了与众不同的结局。
八、如果你看完电影,还记得暗语
跟看过《无名》的网友进行交流,是一桩非常有趣味的事儿——
譬如,剧中人都没有名字,譬如梁朝伟饰演的何主任,周迅饰演的交通员陈小姐、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骑墙派唐部长、投敌者张某……
每个人代表一类人,无名,却全都个性鲜明。
提到卡车,就会想起王一博的那个坏笑与爆头的动作。
提到活虾,就会想起浸泡在人血一样腐乳汁里的餐饮。
一些经典的台词,必将成为网友们话题焦点:
“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无法适应时代的巨变。”
“写诗痛快,还是杀人痛快?”
“我没有被团结的价值,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也许还能杀出一条血路。”
“你等一下,请你等一下,让我想一想,你不能脱下这身军装。你应该一直穿着它,你穿着它,这样我才能从人群中分辨出你。我不同意,你脱下这身军装,去做一个普通的农夫。”
……
影片的台词令人叫绝,交流不多的话语中,其实都有令人琢磨的内涵,值得深读。
更可贵的是,许多观影者在电影结束后,依然不断在网上讨论剧情的各个知识点儿,直称“后劲儿太大”。
九、蜕变:一个优秀电影演员的诞生
在剧中,王一博演的叶先生——身份是汉奸打手,亦正亦邪,一个“疯批”、迷人的反派。
彤掌柜甚至觉得,王一博粉丝看完电影,甚至有可能会更爱他塑造的叶先生,忽略掉本尊。
有人用“镀金身”来形容王一博的这次蜕变,而这,也是程耳“点化”封神的一步。
王在剧中的高光时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取代上级,获得委任状的一刻,那种玩世不恭、傲娇自满,配合着宏大的交响乐,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用大体量粉丝的明星来主演电影,也是有刻板印象的,如果打磨不好,翻车是必然的。
显然,王一博的表现堪称优秀,作为大荧幕新手,他不仅接住了影帝的“对手戏”,甚至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韵味——
剧中,叶先生的亦正亦邪、邪魅狂狷,可以说征服了一众观众。
程耳在形容王的表演时,曾用“一个优秀电影演员的诞生”来形容。
彤掌柜起初表示质疑,但看完片子,感觉程耳导演属实谦虚了,在他的“打磨”下,王一博实现了四个字:
脱胎换骨!
演技打造的过程肯定是艰苦的,但效果是——
王一博在演技上,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
十、孤岛,其实更像人生的隐喻
其实,抛开沉重的抗战历史题材,彤掌柜想说说电影深层的自我思考——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在孤岛中挣扎,试图摆脱自我的困境。
譬如,
程耳有曲高和寡的困境,
王一博有被盛名所累、爱豆身份的困境,
即使如影帝梁朝伟、影后周迅,大众也免不了拿这部电影与其他电影相互比较。
即使身处困境,大家也仍在努力,冲出自我的舒适圈,摆脱固有的刻板印象。
电影中的潜伏者,需要图穷匕见、射出袖剑,去击中敌人、震撼观众。
每一位观众,也都是影院里、黑暗中的“潜伏者”,如果一部影片,足够好到让你拍案,那不妨,射出你的“袖剑”,让我们做一回观影刺客,为中国好电影杀出一条“血路”。
(特别提醒:非专业影评人士请谨慎“食用” ,不会负责的。)
新黄河记者:陈彤彤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