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23年的春节档,龙争虎斗,腾蛟起凤,如此精彩的阵势,近几年的中国内地院线都相当少见。
而其中,更卧着一颗璀璨的恒星——四年前,它的前身凭着不被人看好的微薄之力,点燃了46.87亿人民币体量的票房,并一把推开了中国自主科幻电影的大门。四年之后,其续集背负万千观众期待强势归来,以全新的成熟姿态再次驾临春节档,又一次成为一众强片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开年放映几日来,漫天的如潮好评和一路高歌的票房数字,都彰显着这个国产科幻IP无可撼动的顶流地位。而在看过之后我们认为,由郭帆导演携千人团队四年磨一剑打造出的这部《流浪地球2》,无疑也值得深入品味一番。
(以下内容将带有部分关键剧情剧透,请酌情阅读)
科技与人·避不开的永恒命题
做科幻片,无疑是有门槛的。不同于大众理解中的技术门槛,科幻片最大的门槛,其实是影片本身对于科技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展现与理解——没有了这样的主题,那么所谓科幻的定义,往往就会落俗于一部由特效垃圾堆砌而成的空洞大片。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早已向我们证明,郭帆导演所领导的这支队伍,其志不在打造又一部照葫芦画瓢的敷衍了事之作。他们燃尽最后一丝精力,不仅为中国科幻打造出了观众不敢相信有机会目睹的奇观,更展现了其在科技与人论题探讨方面的勃勃野心。
而如今《流浪地球2》的归来,让已经数次提高了观影预期的我们,再次刷新对中国科幻片最高水平的认知:恢弘的未来之战,严肃的生存哲学,冷峻的技术视角——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用实力和雄心彰显着《流浪地球2》的不凡气度。
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科幻电影第一IP,《流浪地球2》对AI所代表的智能科技与满怀希望与勇气的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探讨。以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为例,他奋斗一生只为借智能科技之力为女儿丫丫带去完整生命,这代表了人类努力用AI智能科技实现崇高价值的行动;而他在故事最终于550W量子计算机之中的自我“封锁”,又正是人类拒绝被科技反钳制的表现。
而同样在故事结尾,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在正式成为领航员,与改名“MOSS”的550W量子计算机交会之时,他和MOSS的对话也展现了人类在危难面前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勇气与希望,同时也呼应了第一部电影当中的结局。图恒宇和刘培强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反复展现着智能科技与人文需求之间的思辨,相信未来这也将是《流浪地球》系列的不变主题。
“要延续人类文明即需要毁灭人类”,由冰冷的量子计算机得出的结论,往往只会为利益最大化考虑,不会对结果涉及到的任何一方抱有偏袒。然而,在MOSS创造的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之中,人类用反复的抗争证明了那一句,“没有人的文明,没有意义。”
正如哲学便是哲学史一般,人类亦是人类文明本身——我们的每一寸肌肤和血肉,我们的每一种道德甚至丑恶,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思想甚至欲望,都是人类文明存续的最好证明。因此,这也是流浪地球计划胜于其他一切计划的原因,哪怕这个计划为期两千五百年时间,且需要付出百余代人的代价。
但,在绝对的利益计算面前,科技并不会考虑这些——毕竟,就连人类自行组成的以国家为单位的集体,在研发核武器这样压箱底的“必杀技”时都要考虑信任和操作问题;但同样令人震撼的是,这样的难题最终恰是被人类的团结精神与跨越种族和国度的信念战胜,以两百多名五十岁以上的宇航员生命为代价,跨越了人类亲手挖下的科技鸿沟。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样顽强的人类,还将继续与以MOSS为代表的人工科技智慧战斗下去。
技术为本·科技的冷色与暖色
在可控的范围内,一切科学技术的目的始终都应该是服务于人类。而在《流浪地球2》的语境当中,科技则在戏里戏外两个维度,分别展现了冷色与暖色两种色调。
在剧情中,类似于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对人类文明存续方式的探讨,前后两部《流浪地球》中的MOSS都对人类做出了毁灭的判决;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面前,人类的表现并没有像MOSS所预料的那样不堪一击,而是越来越团结,越来越顽强,以超出机器计算的意志力逾越每一次预警危机。
只可惜不断进化迭代的智慧科技不会停歇,他们为人类预设的难关还没有结束——在本片的尾声中我们看到,第一部《流浪地球》木星引力危机事件之后的仅仅几年,未来的人类就要迎来又一次挑战——2078年的太阳氦闪危机。MOSS所设下的这一次次危机,正如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一般,考验着漫漫流浪路途之上的地球和人类。
在这个意义上,科技所映照出的冷色,正如同从庞大的机械和钢铁之间映射出的凌冽寒光一般,在助力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以绝对冷静的目光审视着文明当中的每一个个体。
但在戏外,科技的发展则为影片披上了一层暖暖的弧光。
多年来与鼻咽癌抗争的人民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老师,在出演《流浪地球2》时全程都是声带严重受损的状态,但他秉持着一位人民演员的初心与热情,努力诠释好周喆直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最终,影片运用AI修复技术还原了片中李雪健老师的声音,让他的台词以大众熟悉的方式呈现在我们耳边。这种技术的运用,不可谓没有人文情怀的高光。
尽管如此,在预告片和一些情绪高涨的桥段中,影片依然使用了李雪健老师的原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那一声振聋发聩的“点火”,正是这一声拯救了全人类,给了地球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又一次新的机会。
除此之外,承载着无数『小破球』粉丝情怀与哀思的吴孟达老师,也借助CG修复技术在本片中重新亮相。在刘培强与韩朵朵的婚礼上,出演韩朵朵父亲韩子昂的他带着由技术修复打造的面容出现在观众眼前,引得影院里一片惊呼声。再次看到吴孟达老师在《流浪地球》系列中的出演,不仅是主创和观众的真挚愿望,更是现代电影技术打造的情怀奇迹。
人类情感·科幻下的家国表达
根据我们看科幻片的经验,定义一个故事是否能成为好科幻的关键,不只要看它在科学世界观构建和设定方面是否严谨,更要看它的叙事核心是否映照或延续了人类的普世价值与情感。
其实纵观《流浪地球2》整部电影,不难发现全片都带有一种老一辈人看世界的深远情怀。这种情怀不留痕迹地贯穿在星光、钢铁与火花之中,传递着人类独有的那一份浪漫。
就拿全片最大的事件——月球核聚变坍缩来说,这一看似为了地球自保而进行的必要步骤,其实在情感上就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就连空间站的技术小哥都要装作不经意地和外国同事开着中秋节和月饼的玩笑,以埋藏心底对月亮的文化依恋。
《春江花月夜》有诗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自古以来就寄托了无数华夏儿女如诗情怀的月亮,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必须要迎来与人类的告别。于是以沙溢饰演的前辈宇航员张鹏为代表,他们毅然接过年轻一辈的责任,主动挺身而出,陪着守候了九州大地千百年的月亮站完最后一班岗。
《流浪地球2》里,中国人的独家情怀并不只在月亮上表现。影片中,在国际社会对于选择何种文明生存计划而各执一词时,由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作为流浪地球计划中方代表的决策者,他所展现的大国视野,包括其为子孙留一片蓝天和花朵、守护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都成为了无数中国观众的情感锚点。因为这种有理有利、据理力争、兼容并包、团结共兴的合作逻辑,一直以来都为我们每一个人所熟悉。
同时,在个人层面,影片人物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方式。
刘培强对韩朵朵的送花表白看似含蓄,实则热烈;而困于病榻上的她对他的安慰,也是那句平实却有力的“我在呢,一直在”;而张鹏表达对徒弟时时刻刻关心的方式,也只不过是在他脑门上轻戳几下;
再观图恒宇父女,在14年未见“女儿”的情感喷发之下,图恒宇送到嘴边的言语也只是“爸爸太想丫丫了,特别想,特别想”——影片中的他们都没有说过一句露骨的“我爱你”,但传达爱意的方式却能被每一个中国观众所感知。
中国人高度凝聚的家国情怀与含蓄隽永的情感表达,就这样构成了《流浪地球2》硬核科幻之下的鲜明底色。而这一份14亿国人所共有的认同感,正是《流浪地球2》的整体观感区别于好莱坞美式价值观大片的最重要原因。它的故事核心,讲述着诡谲多变之国际形势下的中国逻辑;它的人物动机,遵循着每一个中国人朴素的普世情感。
换言之,《流浪地球2》是实打实的中国科幻电影。
感谢《流浪地球2》的存在,让我们再一次目睹了中国科幻片所蕴藏的无限可能。更为珍贵的是,以郭帆导演和团队为代表的无数电影人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让我们再次相信,对梦想的坚持和热情终将得到珍惜,有心人终不被上天所负。
因此,在这个即将春暖花开的时期,我们愿意怀抱着希望走进影院,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电影,带着我们继续领略前方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