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近在眼前。
不料,却有一部电影一波三折。
定档最迟,定在大年初三。
放眼多年来的春节档,这操作都极为罕见。
于是,很多网友以及行业人员都觉得,这显然是要当炮灰啊。
它也成了今年春节档最不被看好的电影。
恰好,我观看了这部电影的首映。
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改档风波,究竟值不值得——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其实从首映后的反响来看,《中国乒乓》的口碑有些出人意料,大有黑马之相。
不止是观众,还有体育传奇、参演过体育电影的圈内大咖,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能够赢得这个领域的大佬认可,极其不易。
《中国乒乓》聚焦的是我们熟悉的国球。
故事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乒乓男队。
彼时,面对异军突起的瑞典队,中国男乒在世界大赛接连失利。
全世界仿佛都给中国男乒下了判决书——
中国人统治乒乓球的时代结束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超饰演的主教练戴敏佳出现了。
在意大利体育界,他被称作「乒乓球教父」,声名远扬。
此时,他临危受命,接到任教国乒教练的邀请,决定回国。
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决定。
一来,他原本在意大利享有极高的名声和优渥的物质条件。
回到祖国,生活水平只会一落千丈。
二来,任教国乒男队其实就是接手一个烂摊子。
如果短期做不出成绩,必然名声扫地。
不过,以铁腕著称的他,没有丝毫胆怯。
并在竞选主教练时夸下海口——
「两年内拿下斯韦思林杯」
带着这般豪言壮语,他组建出了一支国家队新军。
但同时,也引来更多争议。
主力队员(许魏洲 饰)是他的徒弟,虽然论资历,是队里的老前辈。
但因为长期的肩伤,成了打比赛的一个大隐患。
入选的还有,失意老将(段博文 饰)。
年龄见长,单打成绩不突出。
连他的家人也不支持他对乒乓的热爱,只盼望他找份「正经工作」。
有削球手(蔡宜达 饰)。
千度近视,被调侃为「瞎子打球」。
以及两位年轻小将。
缺乏大赛经验,更加不被外界看好。
新队伍一出,所有人都不理解主教练的布局。
即使在内部,这支新军也被当作「残兵败将」。
而最不被看好的,还是临危受命的主教练。
在旁人看来,他任教后的一系列操作,完全捉摸不透。
同时,他本人还遭受着各种非议。
捯饬头发,被说油头粉面。
手戴名表,被说不务正业。
大举改革,被说独断专制。
尤其是在执教后的世乒赛夺冠失败,嘲讽和指责更是扑面而来。
正如导演所说:
「这部电影不是讲如何取得成功,而是如何面对失败。」
电影的看点,恰恰是这一群完全不被看好的人。
当时的国乒男队,从巅峰跌入谷底。
国内失望,国外受辱。
好在,主教练顶住了各方压力,坚持大刀阔斧地改革。
外人不看好的队员,在他眼里全是奇兵神将。
比如,负伤主力,虽然受到肩伤困扰,但配合治疗依然能发挥强大实力。
最关键的是,他作为队伍里元老级的队员,对所有人都是有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再比如,千度近视的削球手。
练了多年就是没上过场。
外人看来很是不解。
而主教练确信,这就是他的「秘密武器」。
一旦上了球桌,定能出奇制胜。
还有大家完全陌生的「双子星」。
外人更是不解,他为何要用两个新人。
只有他知道,这是国乒的未来。
在公开选拔队员比赛时,两人曾对打僵持不下。
他一眼看出两人各有所长。
双子星打法刁钻,出其不意,放到国际赛场上,就是致命武器。
最终,在戴敏佳的空前改革下,国乒男队终于上演了一场逆风翻盘。
为多年来不被看好的憋屈,狠出了一口气。
自始至终,他从未放弃过国乒必将重返巅峰的信念。
他坚信国乒不是无药可救,坚信这帮队员还有无限潜力。
尽管非议不断,还屡遭挫折。
但他从没有被打倒。
不仅这一次带领国乒男队逆袭,还将中国乒乓不服输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了下去。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有137分钟。
但观影时,根本不觉得长。
因为整个故事节奏非常紧凑。
一场接着一场的比赛,很容易带动观众情绪,有一种沉浸式观看比赛的体验。
除了燃点,还有笑点和泪点。
其中蕴含的情感戏,让每个普通人都感同身受。
尤其是孙俪饰演的妻子。
将一个站在国乒身后的家人形象,诠释地十分动人。
丈夫抛弃意大利的优渥生活,回国后住在狭窄逼仄的房子里,她没有不满;
丈夫首次夺冠失利被问责,她不惧领导,含泪维护着丈夫。
正是她的支持,给了丈夫坚实的后背,让他能在训练场上一往无前。
这样令人感动的细节故事,不仅让电影中的人物更加饱满,也大大丰富了电影的情感内核。
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华点。
老一辈的观众,看到的是岁月的情怀。
熟悉的大院,一大帮人围坐在电视机前。
物质不富裕的年代里,街坊邻居一起看体育比赛,成了最难忘的消遣与快乐。
电影勾起的,不只是比赛的回忆,更是对时光的回味。
中年观众,看到的是生活的抚慰。
事业和家庭自难兼顾,放弃哪个都心有不甘。
那些最现实的生活问题,既是戴敏佳的心结,也是无数中年观众的心结。
这股强烈的共鸣感,无形间让观众与角色形成微妙的情感联结。
而年轻观众,则能看到乒乓比赛的热血澎湃。
从场上球员的紧张对打,到场边裁判的严厉判决,再到场外观众的加油呐喊。
这一场场精彩的巅峰对决,纷纷呈现眼前。
让观众也能跟着一起重温当时的激情和刺激,感受国球的魅力。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
燃!
而对于当下的所有观众,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意义。
在疫情三年放开后的现在,许多观众都刚从病症中逐渐恢复。
球场上的一声声「飒」,无形间给了我们别样的感受。
那不仅是球员在赛场上赢球时的叫喊,更是为我们生活提起的呐喊。
将国乒永不服输、逆风翻盘的精气神,延续到现实中我们每个人身上。
可以说,本片其实是今年春节档真正的合家欢电影,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而且,乒乓球作为国球,我们从小就接触。
真正可以做到「零门槛」观影。
有意思的是,银幕内讲的是逆风翻盘。
银幕外也经历了许多波折。
从定档以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也在一些人眼里,成了一部不被看好的影片。
电影意外地与现实形成巧妙互文。
身处逆境的,不只是当年的国乒队,也是这部《中国乒乓》的境遇。
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很大的期待。
没想到,看完影片却感到意外的满足。
不止是热血沸腾,还有一种振奋的感觉。
会沉浸到角色的情绪中,并在最后夺冠时热泪盈眶,激动欢呼。
称得上是疫情三年来最振奋人心的电影。
所以说,好饭不怕晚。
虽然到大年初三,影片才正式上映。
但凭着电影内外的那股冲劲儿,它完全可能成为一匹强劲的黑马,上演一场春节档的绝地反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多等两天,值得!
全文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