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舍,学名舒舍予……” 舞台上,濮存昕扮演的老舍潺潺湲湲讲述着自己出生前后、距今百余年的京城往事,红色烟雾般的背景既象征主角们正红旗人的身份,又正如清朝末年日落西山的残景。1月18日,北京人艺的开年大戏《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开演,为观众展开一幅晚清世情画卷以及一曲国难家殇的悲歌。
▲《正红旗下》演出剧照。
将老舍先生的又一部作品《正红旗下》搬上舞台,对北京人艺来说有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意义。“人艺的开局演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所以70周年后人艺的新开局也用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原著加上李龙云先生的改编、续写,我们希望用这两位京味儿作家的作品来开启人艺新的征程。”导演冯远征说。
▲《正红旗下》演出剧照。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酝酿了近三十年的家传性质的小说”,老舍生长在下层旗人家,出生不久就遭逢八国联军侵华,做侍卫的父亲为保卫皇城死在同八国联军的巷战之中,是母亲含辛茹苦将老舍带大。舞台上,老舍从自己出生、洗三、过年等家事讲起,穿插着义和团运动爆发到八国联军侵华等国事,家是国的缩影,国则牵动着家的命运。牙尖利嘴的大姐婆婆、姑母、温厚善良的父亲、仗义耿直的福海二哥、只知提笼逗鸟的大姐家公公和丈夫、投机奸猾的多老大、饱受欺凌的便宜坊王掌柜等一干人物轮番登场。当国将不存时,这些小人物尤其是那些如跗骨之蛆般被供养着的旗人的命运也变得不济,有的人选择了投靠洋人,狐假虎威;有的战死,有的殉节;还有的沉醉在天朝上邦的旧梦里,用阿Q般的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这些小人物让观众对晚清这座残灯破庙有了更形象的认知,也让国家衰败的原因见于微末。全剧首尾,老舍注视着那些剧中人物如走马灯般在昏黄暮色的背景中穿过舞台,仿佛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追悼着一个没落的王朝、陷落的北京城和浮木般挣扎在历史洪流中的人,随着演员们消失在幕后,剧中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也消失在历史云烟中。
▲《正红旗下》演出剧照。
在这部剧中,观众能看到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感受到老舍先生一贯的大爱与悲悯、深沉厚重的人文关怀以及一种民族赓续的昂扬精神。“幽默中有苦涩,嬉笑中有同情。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青年导演闫锐说。
▲《正红旗下》演出剧照。
作为一台群像戏,《正红旗下》的场次众多,出场人物众多,剧组演员多达40人。这既是作品的难点,同时也是亮点。北京人艺素来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见长,剧中这些鲜活的人物,哪怕只有一场戏,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濮存昕饰演的老舍集合了导演与演员的共同创造,他时而介绍故事背景,时而在旁点评,时而与剧中角色对话,穿针引线般串联起整个剧中碎片化的叙事。冯远征强调,这种串联的功能绝不是一个报幕员,而是参与者,始终强调老舍的“在场感”。“老舍”在舞台上穿梭,线性的时间被打破,比如在老舍父亲战死的那场戏中,老舍走在圆形轮盘式的地面上,随着轮盘不断旋转,仿佛时空也在倒转,老舍不停走近父亲,但二人始终隔着几步之遥,父子二人的隔空对话抒发的是老舍心中积压许久的思念和心曲,戏剧填补了那些现实中无法完满的遗憾。
▲《正红旗下》演出剧照。
“艺术家是用生命在完成这部戏。”导演表示。濮存昕饰演的老舍作为剧中的“灵魂”人物,打破了现实与非现实,实现了与自己、与时代、与观众的实时交流。剧中最后一段独白由濮存昕自己创作,朴素真实的台词展现了老舍的精神世界,勾连了舞台上下。杨立新饰演的老舍父亲,既带有他自己对老北京生活和文化的了解,又强化了人物的民族精神。梁丹妮饰演的姑妈和王茜华饰演的大姐婆婆,作为剧中不多的女性角色,在舞台上以鲜明张扬的人物性格,细节丰富的内心情感,饱满诙谐的情节设计,上演了多场精彩的对手戏。此外王刚饰演的云翁、傅迦饰演的正翁、吴珊珊饰演的老舍母亲以及刘辉饰演的福海二哥、雷佳饰演的博胜之、杨佳音饰演的多老大、何靖饰演的多老二等一众角色,都通过演员各具特色的表演,演绎出生动的时代众生相。
▲《正红旗下》演出剧照。
该剧的整个舞台表达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京味儿戏。众多的场景中,不见熟悉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门,而是代之以红色的屋顶,整齐的琉璃瓦。以象征的元素,写意地表现出北京的特点,既有代表性又有视觉上的冲击。以屋顶为视觉中心的舞台上,演员穿梭自如,完成一次次时间与空间的分割与串联,既写实又写意。导演与舞美设计常疆强调了“既是北京的又是现代的”这一理念。“我是在有一次体验生活的时候在钟鼓楼上俯瞰北京得到的灵感,用北京独有的房顶来代表这里,红色是红墙的颜色,黄色是琉璃瓦的颜色,这两个传统颜色也代表了北京。”冯远征表示。除了舞台设计,在舞台表现形式上也大胆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样式,结合舞蹈的形式,展现出八旗的场面,让观众在宏大的气势中,想象出当时的生活。
据悉,该剧将演出至1月28日。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李春光/摄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