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听说东北下雪了,而北京还停留在 10 度,一点不够劲儿。

我是东北人,每到年底,都控制不住地在北京思念东北的冬天,想踩雪,想掰冰碴子。

一到这时候,我都会去看很多东北故事,用来缓解思念。今天,我也想跟你们讲两个。

第一个我知道很久了,关于摇滚乐队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龙,每次看我都乐。

2000 年,北京是摇滚胜地,梁龙从东北过来,没名气也没钱,一切都很困难。

酒吧演出有人不演了,梁龙他们就硬挤进去,做替补。换场时,大家嘻嘻哈哈没人理你,梁龙穿着旗袍,披着黄色的羽毛,穿着红高跟鞋小腿一迈,一磕烟灰就上台了。

他说,我刚从东北来,想问你们北京摇滚圈一句话:大哥你玩摇滚玩它有啥用?

接着唢呐一吹,二手玫瑰震撼北京。演出完,连崔健都过来问他,你是刚才那人吧?

第二个故事是最近看的,来自小说家谈波的访谈,看完感觉挺复杂。

他住大连,和工友一块儿去码头,看到码头那些人在海边找东西,他问在找什么,对方说,在找头。

有一个无头的人趴在海水中,随着海潮上下起伏。

后来知道,原来是有一个雇主欺负人,欺负北边过来打工的一个女性,把她欺负得不得了,最后这个女性愤怒了,不再受曲儿,就把恶人给做掉了。

这两个故事真有典型的东北色彩。命运像刀,人在里面翻滚,用自己的法子活。

后来,谈波把这个“受曲儿”的故事写成小说,收录进他最新的小说集,《捉住那只发情的猫》。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才有了今天预告的这场直播:

11 月 22 日 19:00,在节气小雪这天,会有 4 位东北嘉宾聚在一起,聊聊这本小说集,聊聊那些在刀一样的命运中翻滚的人。

小说家谈波,来自辽宁大连;摇滚乐队“二手玫瑰”主唱梁龙,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电影《东北虎》导演耿军,来自黑龙江鹤岗;编剧史航,来自吉林长春。

东北含量百分之百。

我已经计划好了,看他们直播那天,我会喊来我的东北朋友,把屋里的暖气开足,倒杯白酒,一起听听他们心中的东北长什么样子。

02

当我听说邀请到了他们当嘉宾,心里的感受只有一个:值了。

一说起东北,就听到他们的名字。大家形容东北,总会引用他们的句子。他们彼此也熟,有特别多挺可爱的交集。

谈波常住大连,是藏在工厂里的文学隐士,远文坛、近市井,隐入日常生活。在他《捉住那只发情的猫》里,有一篇让我感慨得说不出话,叫《大连彪子》,我从没见过这么富有冲击力的对“彪子”的形容:

“我在粗略评估某个人时,标准只有两种,‘彪子’和‘一般’。‘一般’是指那些普普通通,没什么吸引力的人,像白连江、福特总统都归在‘一般’里。我当然也在其列。‘彪子’是指特殊的,令人感兴趣的,富有诱惑力的人。会计说的不错,杨明的的确确是个彪子。拿破仑、巴顿、梵高都是彪子。”

梁龙看完书后,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发愣得像个彪子。”

梁龙很摇滚,也很可爱,曾经梁龙和双雪涛去录播客,刚开始客气,互称梁老师,雪涛。聊了 18 分钟后,双雪涛说,哎呀咱俩这么叫太啰嗦了。我就叫你龙哥,你就叫我雪涛。好呗?梁龙立马答应,好嘞!

史航的老家在长春,他对故乡有一个很美的形容,故乡是一扇没有密码的门。对故乡来说,不存在任何密码,把手放上去,门就得开。

“东北有一种日暮途穷的悲伤,但悲伤之后又有一种乐观、狂野、顽皮和天真,这正是我作为东北人所感到自豪的东西。”

耿军拍电影的地点大多在鹤岗,有记者问他,感觉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酒后的世界,缓慢、温和的,这是酒后的世界秩序。他回答,寒冷能让人清醒,而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很多人其实是想把清醒给灭掉的。

“一天结束后,一天的受辱值达到顶峰。酒喝起来了,那些受到的侮辱都会甩到脑后,当你喝完酒从饭馆或家里出来,和世界的关系缓和了,然后就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糟、好像还有点美好;所有的东西都会慢下来,缓冲下来,柔和下来。”

梁龙看完耿军电影《东北虎》,创作了一首主题歌《老虎十九岁》。在豆瓣,电影《东北虎》有一个高赞短评,“众所周知,东北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冬风萧瑟,形容时间停滞,形容猛虎入冬,形容望穿尽头。”

在这冬风萧瑟里,单纯的人、勇猛的人、喧嚣的人、沉默的人、失意的人拿出全副精力对抗逆境,以自己的方法生活。

我们都是经历过冬天而幸存下来的人。

03

新世相 Live 有一个固定的读信环节,这次也不例外。

你可以在评论区写一封信给他们,关于东北,关于创作,向他们提问,或对他们发出问候,都可以。我们会抽取两封,请嘉宾们现场回答你。

总之,欢迎你预约直播,周二来直播间看看。

你会看到很快乐的部分,比如火辣辣热腾腾的市井生活,东北炮子和东北彪子的魅力,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你也会看到有希望的部分,比如冬天很难熬,一个冬天连着一个冬天,我们这样的市井凡人,能如何维持自己的尊严与信念。

冬天的好处也许就在于,它让命运中温暖的部分显得更暖。

11 月 22 日晚 19:00,我们不见不散。

部分资料来源:理想国《大哥你写小说,写它有啥用啊?》;理想国《双雪涛、梁龙|答应我,一定要听完这期二人转》;界面新闻《“教母”梁龙的东北往事》;WSJ中文版《金爵奖最佳影片导演耿军: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很多人想把清醒灭掉》;新周刊《史航:碎片化阅读才是我们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