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娱乐,作者|方正,编辑|朴芳

2022,“音综唱不响”魔咒还在继续。

去年“50多档音综0爆款”的尴尬犹在耳畔,今年的音综“开端”似乎仍不顺遂。蓝台+灿星的“好声音班底”新造《闪光乐队》,集结起摇滚老炮儿(张楚、梁龙、周晓鸥等)、中生代扛把子vocal(萧敬腾、张碧晨、尚雯婕等)、新生代爱豆(王琳凯、马伯骞、周洁琼等)的“神仙阵容”同场竞技,超大阵仗却没换一档爆款音综。

有关该节目的热度和口碑也是迷。一面是节目官博释出战报,称第十期拿下了955个全网热搜,舞台片段在短视频平台上拿下76亿播放量;另一面,社媒讨论之冷清简直对不起那近千条热搜,短视频上有关该节目的reaction、二创内容甚少,且眼瞅着节目快收官,豆瓣迟迟不开分,评论区3星以下评论满天飞……

按理说,有“音综鼻祖”的蓝台+灿星打底,保留了顶级视听呈现、氛围感舞美的《闪光的乐队》在制作上不可谓不精良、炫酷,“27位老中青歌手组乐队”的概念也还算新鲜,“魔岩三杰张楚综艺首秀”、“吴莫愁周晓鸥回归乐圈”、“爱豆老炮同台PK”等话题噱头管够,这咋就逃不出“音综必糊”怪圈了?

或许一切得从这个节目名说起。

乐队综艺里没有“乐队”

当把“乐队”两个字放入节目名的那一刻,《闪光的乐队》就躲不掉要被放在“乐队综艺”的评价维度里、被一群苛刻的乐迷审视。

更何况,那个拉出来很唬人的卡司阵容,从“中国摇滚界初代元老”张楚,到前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二手玫瑰主唱梁龙,再到前信乐团主唱苏见信,这整个就构成了一部“中国摇滚音乐发展史”,乐迷们想不关注都难。

多年后人们会明白,“乐队综艺”这名号可不是乱叫的。《乐队的夏天》之所以成功,一个先决条件是充分尊重“乐队文化”,而《闪光的乐队》几乎站到了它的反面。换言之,这档台播综艺压根就没想拍给乐迷群体看。

但凡你用一点乐队的眼光看节目,就哪哪都不对味。比如在那个看似豪华的卡司里,细数下来,27人里唯有胡宇桐和李润祺是正经的“乐手”,其它的甭管你是摇滚泰斗还是华语天后,统统可划归为vocal和rapper的范畴。

说是《闪光的乐队》,充其量也就是个《闪光的主唱》,难怪乐迷们会大呼“货不对板”。当然,大家都是主唱,会乐器的主唱显然更受待见。当萧敬腾在节目里既弹吉他又弹贝司还打鼓,总归满足了些观众要看“明星做乐手”的原初期待,帮节目挣回了些许颜面。

这只是档《闪光的主唱》的第二个铁证是:明星歌手们都不带自家乐队来。二手玫瑰就只来了梁龙,萧敬腾没带来狮子合唱团的兄弟,张震岳身后不见Free9乐队身影,至于苏见信,他从信乐团单飞已是十多年前的新闻了。

表面上是不自带乐队,这背后揭示的深层问题是,这档节目的乐队舞台编排、吉他乐手、贝斯乐手、鼓手大多由“幕后音乐老师”担任,而他们在节目里并未享有乐队综艺里的“主角”待遇,而妥妥沦为了明星主唱们的“背景板”。

例如,当梁龙演绎经典曲目《仙儿》时,观众顺着灵魂的唢呐声看去,吹奏它的并不是二手的老爷们吴泽琨,而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唢呐手。她还算幸运的,至少拥有姓名字幕,在节目里其它舞台呈现时,别说有镜头去特写主唱们身后的“伴奏乐手”了,这些乐手们大多时候连个被字幕介绍而露出的机会都没有。

言而总之,若你用“乐队综艺”的打开方式去看《闪光的乐队》,并期待着去看看这些“大神歌手”们如何玩转各类乐器、如何与专业乐手们琴瑟和鸣,你就真的是想多了。

老中青主唱“唠嗑大会”

或许做乐队综艺就不是节目组的初衷。

“全国首档音乐社交综艺”,如果你能注意到华少在节目首期开篇的这句定性语,或许就能明白,这句话的重音词“社交”才是节目真正的重心所在。

相比起引入高鉴赏门槛的乐队文化,建构起一个“老、中、青大咖歌手自由组乐队”的社交场,这样的真人秀内容可能才符合最广大台播音综观众的审美趣味。那真人秀的部分,《闪光的乐队》完成得如何呢?

不得不说,《闪光的乐队》整合老、中、青歌手资源打出类“明星版《乐夏》”的概念,这点本身是相当吸睛的。试想一下,当张楚、萧敬腾等老炮“牵手”周洁琼、小鬼等偶像爱豆组乐队,如此有矛盾性的“爱豆老炮大乱炖”能没有话题度吗?

然而,纵览几期节目下来,手握“神仙卡司”资源,《闪光的乐队》却并未讲出精彩的真人秀故事线。节目组设计出“音乐社区合宿”的环节,可能是通告满满的明星们实在太忙,“明星合宿友谊”的内容居然只在预告片里出现过。

至于公演结束后的After Party环节,则更像是衍生综艺的“售后”内容。或许明星们真是不像素人音综那样有真合宿的“革命情谊”,很多时候大家真的是眼瞅着“不熟”,众人在华少带领下在室外围坐一周,生硬地聊着感情观、育儿、容貌焦虑等非音乐话题,这样的尴尬“唠嗑”真的看得观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无独有偶,就像是为了强化“社交”概念而强化,《闪光的乐队》似乎有意加长了公演之余选手采访的时长。每逢表演结束,华少会针对每一组进行长达5-10分钟的采访,引导歌手们介绍创作心路,本来可以真人秀拍摄的部分硬生生被采访“聊出来”,这是要硬生生给华少加戏吗?

聊到这,爱看音综的人应该已经发现问题了,《闪光的乐队》的这些“社交”玩法,其实都在前年的《明日之子·乐团季》里被玩过了。但人家素人音综玩的是CP生意、颜值生意,观众爱看顶着年轻脸蛋的乐手CP“分分合合”的戏码,拿巨额通告费的明星们咋会真情实感地配合搞这些呢?

所以说,对明星音综而言,在“真人秀”方面使力远不如加码“舞台”的呈现效果来得性价比高。《闪光的乐队》的很多亮点其实都出现在舞台部分,民族、流行、古风、摇滚、朋克、电子、嘻哈等多种音乐风格相互碰撞、融合,新老音乐人在这里混搭、重组,贡献了不少有看点的舞台。

一档“做加法”的音综

其实《闪光的乐队》是档标准的大音综。

蓝台+灿星的台端属性和受众画像就决定了,《闪光的乐队》不可能囿于“乐队综艺”这一小众制作理念。其实它大可以坦荡荡定位自己为明星音综,也不至于落得令乐迷群体集体反感的地步。

《闪光的乐队》的“妥协”,在于它想讨好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就这一点来说它当然是及格的。致力于打造一场线上的“明星歌手拼盘秀”,这何尝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音综的差异化打法?

事实上《闪光的乐队》在短视频平台的数据表现甚为可观。得益于高质量、强氛围感的舞台呈现,节目“高光舞台片段”在短视频上传播甚广,如 #张碧晨快乐老家转音注入灵魂#、#周洁琼舞台应变能力#、#唐汉霄日不落编曲好绝# 等话题一度登上抖音热榜。

长久以来,浙江卫视以《王牌对王牌》式的“明星人海战术”横行综艺界,这样的打法其实很对下沉市场观众口味,多组舞台在短视频平台出圈,是《闪光的乐队》触到音乐可视化时代“传播密码”的结果。

一方面,《闪光的乐队》借蓝台资源邀请了从短视频平台走向主流音综界的音乐人,如王靖雯、唐汉霄、胡梦周等,这决定了他们的作品自带“短视频爆款基因”;另一方面,节目选歌方面基于对最新音乐市场动态的洞察,如歌手们对时下热曲《孤勇者》《漠河舞厅》等的改编,都助推了这些作品第二波的传播和火爆。

“明星主唱大乱斗”,这放在乐队综艺维度是难堪的定位,但却是台播音综屡试不爽的短视频流量密码。当然,相比于蓝台过往打造的《我爱记歌词》《中国好声音》而言,《闪光的乐队》在全民传播度方面还差得很远,仍未摆脱“音综唱不响”的魔咒。

本质上来说,《闪光的乐队》延续了台播音综的诸多优势,却试图强行杂糅《乐夏》《明日之子》《披哥》等近年优质音综的亮点元素,尤其是强植入“乐队综艺”概念,令节目呈现出“缝合怪”的怪异观感,节目叙事陷入失焦。

事实上,音综的创新与其杂糅多元素“做加法”,还不如“做减法”地去专注研究核心创意噱头,以突破多年来音综的固有制作惯性。就如当年《中国好声音》以“转椅”模式吸睛,《歌手》以“大咖歌手PK”玩法突围,当下的音综或许还需要等一个“新模式变量”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