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3D电影祸害的中国观众沙丘007无暇赴死两部好莱坞大片让国内影迷集体过年,但上映之后的市场情况均两极对立,一边是两部电影在国内斩获高票房,另一边则是影迷抵制两部电影的3D版本。不少观众反映,沙丘3D版观感差,眩晕感强烈,007无暇赴死3D版的画面则明显偏暗。
会有这样的影评,是因为这两部电影制作时都是用2D摄影机拍摄完成,但在引入中国时变成了三个。为什么人人喊打的伪3D依然在中国大行其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国内上映的首部3D电影阿凡达说起,2009年阿凡达。
国内上映这部影片在当年不仅荣获九项奥斯卡提名,而且更一举拿下全球票房冠军。当然它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技术上的突破,瑰丽多彩的潘多拉星球、栩栩如生的外星生物,这些震撼的是效呈现得益于天才导演卡梅隆,凭借电影阿凡达卡梅隆一脚踹开了3D时代的大门。
可从此之后,真正意义的3D电影却少得可怜,安书、捧走小金人的少年派、雷倒的普罗米修斯、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等影片极大提升了3D电影的艺术性,但更多的3D电影更像是蹭热度的、标题的,尤其是在国内,不少的3D电影实际上是打着3D的旗号。
在忽悠观众。在国内,转制一部电影大概需要500万,但收益却极为可观。同一部电影放映,3D电影票价要比2D版贵出20%-30%。是想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谁又会轻易放弃这块蛋糕呢?于是,一系列大片引入中国后,就纷纷变成了3D特供。
虽然片方、影院赚得盆满钵满,但观众的观影体验却受到极大损害。尊重手里的消费权利决定着行业方向,你是否对为技术买单,决定着下一次你能看到怎样质量的技术。所以,我们是否要对剥夺我们观影选择权的方式说不,选择权在你?十分重要的电影观众。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