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与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正在热播,《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播出之后,观众对于第三集《林林》承载了更多的期待,最新播出的《林林》由杨木执导,这集的场景灵感来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

短片中,角色栩栩如生的毛发、无尽遐想的细节、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神秘瑰丽的林海雪原让观众大饱眼福,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导演杨木,听他讲述《林林》的创作历程。

为什么观众会觉得掉帧?

杨木导演告诉记者,《林林》的策划大概从2020年年底开始,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从一开始,就决定这将是一个全CG的片子,同时这篇故事也是完全原创,并没有专门去找古代的故事做延展。

在观看《林林》的时候,有观众表示有“掉帧”的感觉。对此杨木表示,其实那是有意设计的,因为在三维动画的表演上,如果把它做得太过于迪士尼风格化,是有悖于中国人的表达方式的。中国人表达情绪和跟人交流的方式是比较内敛的,所以这种相对平缓、更东方人的表演方式,能更好地融合气氛,让大家看起来不至于那么地违和。“我们也用了中国画的三远透视的方式,用了大量的留白。”

至于《林林》里似乎没有出现中国符号性元素的问题,杨木导演表示,这是他有意为之,因为不想太过刻意地去呈现,但在创作中,他从国画或者古画里面提取了古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强调神大于形的感觉。

林林的形象为何偏萌化?

《林林》的上映引发了观众许多对于其中细节的热烈讨论。杨木导演在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映射关系,比如林林住的山洞曾经是人类住的地方,而人类披着一身兽皮很像动物。还有观众发现,人类踩出来的脚印是兽形脚印,而林林踩出来的是人形的脚印。“我想说的是人和狼就像镜子的两面,互相映照出互为表里的灵魂。所以林林看起来是狼,但她内心可能是人,猎人看起来是人,其实内心可能是个野兽。”

杨木表示,短片故事的主题其实就是身份认同。“我觉得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我们会羡慕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实际你真正进入到那里面的时候,你可能会丧失自我,会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那样,甚至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狼是群居动物,所以对于林林来讲,她无法忍受这样的孤独;作为一个孩子,有人陪伴玩耍当然也是她想要的生活,但本质就在于,她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久的话,就会丧失自我。”

杨木导演还设计了诸多细节,但是处理上比较隐晦,比如林林居住的山洞的墙上有人类壁画、有几帧画面猎人的眼睛是红色的、林林吃完饭后瞳孔和脸型都有细微的变化……杨木导演表示,这些东西是给更细心的观众发现的,它并不影响整个片子的叙事,能给读者留下一些遐想的空间。

提到短片中林林的形象为何偏萌化,杨木表示,林林的外形是狼,但内心是人。在影片最后阶段,她选择做一只狼的时候,才真正去除身上所有人性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林林在开始阶段眼睛是绿色的,在吃饭之前眼睛都是绿色的,代表她其实是一个混合的状态,她既是人,也是狼。吃饭之后,她眼睛的颜色就变成了棕色。

如何平衡作品表达与商业化?

杨木导演坦言,在创作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对自己真诚,“我觉得一些出圈的动画的特点就是能跟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关联,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当创作者足够真诚的时候,作品一定会能体现出来,观众也一定能感受到。”

杨木导演表示,导演没办法跟每一个观众聊天或者深入接触,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能做到的就是从自己身上去挖掘。对于寻求作品表达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杨木觉得创作的商业核心是观众的需求,观众需要什么东西是最关键的。“其实传统意义上讲的炫酷的镜头或者特效只是观众最低层面的需求,除此之外需要考虑的是它的内核,观众如果能从影片当中看到一部分自己的影子,我觉得这个是商业。”

杨木表示,这些年有很多三维的影片做得都非常不错,大家的审美习惯其实已经被这些三维框定在了一个范围里面,“我们有责任去进行一些突破性的探索,目前呈现出来的方式是经过了很多很多实验之后的,而且上美影的专家们从剧本阶段、分镜阶段,到成片一点点地提出一些非常具体的、有建设性的意见,能够读懂我们创作者的想法,尊重创作者本身,然后去鼓励创作者,我们就有机会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凌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