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
“选秀节目”和其推选出的偶像群体,在近20年的文娱图鉴当中,成了不可忽视的“景观”。它有时是实景。千禧年后,中国的偶像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现象级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在第二季万人空巷,塑造了无数人记忆里的“选秀元年”。此后,偶像市场依靠着“电视选秀”《快乐男声》《我型我秀》《花儿朵朵》《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急剧扩张;到了文娱产业的“互联网时代”,也依然有2018《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全民Pick”的盛况,随后的《青春有你》《创造营》系列,乃至《明日之子》等选秀,都在为创造景观而来。
它有时却是蜃景。
由韩国引入的“应援文化”,让“偶像歌手”逐渐与“粉丝经济”相关联,偶像、爱豆(英文idol)也真正成为一种职业,但对与粉丝相对的路人而言,高调的数据大军、蝗虫过境一般的控评文化,让“选秀偶像”这个词汇本身离粉丝越来越近,离大众越来越远。
艺恩数据曾在2018年的《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中国偶像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两年后在新报告中,这个数字变成了1300亿。报告称,这一市场仍被视为待开发的蓝海。
所谓蓝海,未必好游。人人都想成为李宇春蔡徐坤,希望在成为镜头前的时代面孔,希望成为“素人飞升神话”里的那个神话,或者至少,在想象当中的时代里分一杯羹。
推动者的角色与心态,也发生着变化。偶像成为不少年轻人理想的职业,经纪公司们也开始大量招募网红、素人,试图押宝下一个顶流。大量只练习了几个月、甚至没有练习经历的人忙不迭进入娱乐圈。
结果显而易见。轰轰烈烈的四年过后,“选秀时代”按下暂停键。至于可以言说的原因,大抵指向着产业链条的缺失、产业链条的不齐全,以及随之而来的“偶像”本身口碑的崩坏。
“没有舞台”成了具备多重含义的词组:舞台,一度被包装成了梦想的代名词,也是他们走向“神话”的必经之路;同时,属于这个群体的“舞台”质量,正在百般被质疑;进一步,当舞台上的聚光灯关闭,市场无力消化数量如此庞大的“选秀偶像”,最终只留下了一堆数量远多于市场需求的“普通人”。
实景终究存在,粉丝经济打造的蜃景,也终究来自想要努力构造的“实景”。市场似乎还想给他们机会,半年之内《令人心跳的舞台》《朝阳打歌中心》和《百分百开麦》等舞台打歌节目接踵而至。但对于这些中腰部或以下的“选秀偶像”、“偶像歌手”来说,他们缺的真的只是狭义的舞台吗?有了“舞台”,他们就能被看见吗?
在这个后选秀时代,我们深入了其中一档节目——《百分百开麦》节目后台,和21位参加节目的偶像分别对话。
他们中最大的35岁,最小的19岁,有人是初代偶像,有人来自电视选秀时代的冠军,有人是互联网选秀时代的佼佼者。我们试图通过对话,还原当下“偶像歌手”们的生存现状。
上岸
回忆起当初参加《青春有你》那段时间,何昶希感觉“就像参加了一场考试”,压力大,但动机单纯,“出道之前,就像在学校里(备考),现在你已经没有一个集中训练三五个月的机会了。”
在可查数据中,2005年《超级女声》海选报名人数超过15万;2007年《快乐男声》最终报名人数破10万;《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1》的报名人数在2000人左右;《创造101》则是从国内43家娱乐经纪公司的13000多名练习生中,选出了101位选手。选秀节目给了无数年轻人追梦的机会,但想要脱颖而出,确实很像“考试上岸”。
而眼前这21个人,就曾至少从一次万人“考试”中成功上岸。他们中有“快男”全国冠军、“快女”全国亚军,有人来自国内代表性女团、男团火箭少女101和UNINE。这些称号背后,指向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数据成绩和真金白银的支持。
拿下全国亚军的时候,李霄云才22岁,“职业”是大二学生。成名之后,生活突然从校园变为聚光灯、鲜花和掌声,歌迷们如潮水一般淹没生活的每个角落。最常见到的场景,粉丝是追着车跑、扒着车窗送礼物以及把签售会现场围的水泄不通。
“那时候觉得自己仿佛可以改变世界。”李霄云回忆自己“上岸”之后的光景。
“快女”时期的李霄云
在电视选秀的巅峰时期,李霄云和几位佼佼者的名字,被植入一代人的记忆。时事让她们尽早进入了名与利、梦想与机遇混杂的故事里,但她们未见得做好了万全准备。
“李霄云们”也很快体会出了“上岸”后的反差。“原本我以为只需要好好做音乐、唱歌、演出,但实际上还要配合很多工作。”李霄云开始意识到,她只是“艺人”系统中的一环,她需要学会和一个庞大的团队合作。除了做音乐之外,她还要承担很多其他的工作,出通告、商演、拍杂志,越来越多音乐之外的东西困住了她的生活。
看着公司比较成功的艺人们也要做类似的工作,并没有想象的自在,她有点迷惘。当时周围能聊天的朋友不多,只有一起参加比赛的伙伴,大家或多或少都陷入类似的思考。
有人能应对,但李霄云觉得自己不行。“你能看到,你的榜样是李宇春、张杰,那是公司最成功的艺人,可能你未来就会朝着他们努力。但我觉得人和人不一样的,我没有办法做成那样。”
这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她一人身上。2011年,18岁陆翊以“全国第十名”的身份站在“11届快女”的舞台上,说道:“这是我在这个舞台的结束,但是我作为一个艺人的开始。”
“快女”时期的陆翊
在陆翊的想象中,接下来她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音乐,用音乐改变世界。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当时比赛结束后,直接给我拉去了剧组。”当时,公司将这些艺人分为影视组和音乐组,陆翊凭借较好的形象,在比赛结束前就与公司签订了合同。
“当时我是完全没想到人生中还有演戏这回事的,我在想自己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怎么就去演戏了。但我是感谢公司的,因为人家在给我机会,只是它不是我当时的梦想。”陆翊说。
一群预想着用音乐改变世界的人,最后发现还要承担很多音乐之外的、作为艺人的职责,音乐是他们的本事,但上通告、拍杂志,甚至去演戏,才是更有效率的赚钱途径。
在快男快女时代,选手们的目标就是SOLO出道,至上励合队长张远曾回忆:“那时候没人想组组合,谁不想自己SOLO当歌手啊,而且那时候国内也没有团体这个概念。”
至上励合
十年后,选秀2.0时代开启,选手们的目标变成了成团。
2018年春末,《创造101》决赛夜,“小七”赖美云凭借着107771558个点赞数,以第六名的身份加入“火箭少女101”成功出道。在参加节目之前,小七已经做了三年女团,不论是艺人身份,还是女团成员身份,她都适应得很好,只是用通俗的话说,没那么红。
没那么红的小七也“上岸”了。但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团体里的人,成团给他带来了安全感,也让她苦恼着另一个问题。
“我从小到大都属于比较小透明的存在。尤其在火少里,大家都是个性很鲜明的人,我就是那种能在任何一个群体里融合得很好的人。作为一个团员很合适,但是就要做好被大家遗忘的准备。”赖美云表示。但“火箭少女”限定团的身份,又让她们从一开始就在做倒计时,就在准备身份上的转变。
有这样烦恼的未必只有“小透明”,队长YAMY也表示,“在团里的时候,会苦恼怎么让大家在十一个人中看到我,解散之后,又苦恼怎么在茫茫人海中被人看到。”
火箭少女出道夜
和你见过的许多考试一样,“上岸”并不意味着结束。在《创造营2019》宣传片中,苏有朋告诉选手们:“美梦成真的感觉非常吸引人,站在舞台上也非常的兴奋,可是它只是这段故事的开头而已。”
流失
出道即巅峰,是很多偶像的宿命。李霄云半开玩笑地表示,“接下来迎接你的就是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消耗和失去,这就是现实。”
巅峰之后是忙忙碌碌的两年,很快,李霄云的工作逐渐停滞。2015年,李霄云与天娱和平分手时,几乎没有什么通稿。接近3年时间,账户里的工资入账也不多。
李霄云
重新出发之后,李霞云第一时间发行了一张独立制作的专辑《正常人》。从专辑的创作、编曲到缩混、录音,每个环节她都深度参与。专辑制作的十个月,花光了李霄云的所有积蓄,最终专辑的落地,李霄云动用了音乐众筹网站。
“面向市场的那刻,我是很期待的,那里包含了我的呐喊和我真正最想要表达的东西。”没了束缚后,李霄云尝试着重回轨道,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态度,并希望以此找到同类,收到市场的“回声”。
但时间不等人,此时,内娱已经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并且,没人明确知道变化的方向。
“顶级流量”的概念开始占据主流,市面上正当红的艺人是养成系男团TFBOYS以及“四大流量”,后者有两位都是从韩国偶像工业中走出来的人,制造着国人“新一代偶像”概念的“快男快女”们不再是人气的代名词,“偶像”和“歌手”都在重新被定义。
“韩流”的确代表着高度工业化的水平。在剧组里呆了3年、放不下歌手梦的陆翊,决定在2014年去韩国进修训练。
“去那边训练声乐、舞蹈,但回来之后发现,我在那边学习的东西都没有用武之地。”陆翊回忆“那时候连这种偶像团体选秀都没有,马上就体会到了落差感。”
陆翊
流量时代的到来和偶像产业的不完备,让陆翊、李霄云这批“快女”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这也意味着失去机会。
在陆翊的记忆中,有两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第一件发生在2017年,陆翊唱了一首大热影视剧插曲的demo。“当时唱完后,大家都很满意,制作人老师也让我去找一个合适的男生和我合作。但后来有各方面更有竞争力的歌手出现,我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底气去跟对方竞争,最终没能保住这个机会。”
在《百分百开麦》的舞台上,陆翊表演了一首《她》。这首歌原本是为了2020年的一档选秀节目准备的,“当时已经走到了正式录制前的第二轮,前面流程都走完了,但最终因为一些不可抗力被拿掉了。”陆翊回忆道。
陆翊
所谓流量,所谓残酷。陆翊的好友苏醒曾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提到,“资源蛋糕就那么大”一场晚会别人能唱自己的单曲,有人能唱两三首歌,“我只能和别人合唱半首。”
流量时代,一个人的能力和人气,有了更多维度的数据参照,而数据,也成为了一个硬性的评判标准。
YAMY经常会因此感到被动,“大家在选择你的时候,主要就是看你的数据。如果数据不太好,就会觉得你可能不太行,有时也会因此失掉一些工作机会。”
如李霄云所说,巅峰往往是在出道夜的那一刻,从那一刻开始。流量和机会,很可能就开始流失。有的人慢慢接受,有的人不能。
李霄云回忆起在《百分百开麦》前,最后一次参加平台正式的音乐类节目,是三年前的事了。当时,腾讯视频推出一档节目《合唱吧300》,邀请了许多当时已经成为集体记忆的艺人群体与粉丝共同演唱。这其中有今年翻红的“再就业男团”,和他们打擂台的就是包含李霄云在内的“09届快女”。
《合唱吧300》
十年过去,“最后留在你身上最有价值的标签就是‘快女’。”李霄云坦言,凭借这档节目,“09届快女重聚”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这是李霄云多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热搜。
同为快男系选秀出身的吉杰,曾在回顾自己的歌手生涯时总结:“现在明白了,我觉得这是偶像的命运。因为选秀的初衷是要制造偶像,偶像它一定会有爆发和陨落的时候,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该流失的几乎流失殆尽,他们开始更多地考虑生存。
生存
作为国内初代偶像男团MIC队长,王一浩出道于2010年,回想起过去做音乐的时光,王一浩坦言,“之前做音乐人是很难的,尤其那时候版权得不到保护,靠音乐很难赚到钱。”
王一浩
李霄云有一辆蓝色的吉普车,叫“大蓝”。在出道这十年里,李霄云有时会计划着卖掉它。原因很简单——做音乐太烧钱了。
这些年,李霄云账户里的钱总在清零的边缘徘徊。她坦言:“虽然对理想很坚定,但现实是这些年也走得磕磕绊绊。大家只有活下去才可以更健康创作,解决温饱才能继续创作,音乐人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扶持。”
在内娱,做音乐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档好生意。这一点,“偶像”两个字不会带来质的变化。
《百分百开麦》第一期,苏勋伦带来了一首尚未发布的歌曲《无限可能》,这是他签约新公司太合音乐之后发布的首支摇滚单曲。在歌曲的简介里写道:“《无限可能》传达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勋伦失去了这种生命力。
苏勋伦
三年前,19岁的苏勋伦在《以团之名》中高位出道。在节目里,苏勋伦人气很高,但“那会儿什么都不懂,有一次我得到了拍那个封面的机会,都很天真的以为可能就是运气好,其实是粉丝投票投到第一名才有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排上。”
苏勋伦《以团之名》
在跟随组合“新风暴”出道后,新的风暴并没有出现。节目热度与团队运营都有问题,组合的发展不如预期,在发布了一张EP《CHA CHA CHA》之后,动作戛然而止。
之后,苏勋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工作,整个人的状态也偏向消极。在去年四月的一档明星独居观察类综艺里,可以看到苏勋伦生活状况——试戏、写歌、训练……没有太多收入来源的他,为了维持生活开销,会半夜开游戏直播赚外快。苏勋伦自嘲,“那段时间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靠(游戏)技术赚钱,不丢人。”
2020年,火箭少女101解散后,YAMY也转向了独立音乐人,开始以个人工作室运营。
相比被公司束缚,单干更加自由,但自由的成本也更高。Yamy坦言,“因为到处都在支出,每次露出妆发、服装、工作人员的车马机酒,每一分钟都是钱,所有的开支、成本都要精打细算。”
Yamy舞台|Yamy郭颖工作室
于是,有不少人开始尝试着干副业,王一浩运营自己的潮牌,陆翊要与朋友创立护肤品牌,魏巡也曾靠副业赚的钱来做音乐。
“头部的人永远都有机会,不行的人就真的不行。”去年,李俊毅曾在GQ的采访后短暂成为过话题焦点。在这之后,他更笃信要真诚,而真诚,也意味着自己要直视自己的状况,“在这个时候,你就得找到你的生存方式,然后在这个生存方式里面找到切入点,然后活下来。”
生存,成为了采访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一个远不算成熟的市场里,不被看见,指向的问题不是赚钱的多少,而是生存。生存,就是你还能不能做想做的事情。
张星特回忆起去年去大理玩,在洱海边一个叫做S湾的网红打卡点,卖唱歌手一边唱歌,一边兜售存着30首原创歌曲的U盘。“我不觉得他们的在说自己很苦,而是告诉世人我爱唱歌,但表达的同时,旁边的二维码又预示着,‘我需要生活。’”
舞台
想要被看见,离捷径最近是舞台。
这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成名的地方。反过来,他们却失去了舞台机会。
作为《百分百开麦》的制片人、导演,羊羊之前参加过多次选秀节目的现场工作,和参加录制的很多人很熟;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筹备节目之前,羊羊也不能认全这些人——他们当中的一些,在大众眼中的知名度约等于零。
但在理想中,舞台能够最大程度抹平这些差距。聚光灯打下的时候,混响开动的时候,所有人能获得一个平等的机会。
对这类节目,很多人的态度是尽力争取。赵品霖、李俊毅、陆翊通过私信向导演自荐;夏瀚宇和灵超看到粉丝推荐后,让团队主动联系节目组;之前在《创造101》时期就认识羊羊的赖美云、李紫婷等人,则是看到导演的朋友圈后主动报名。
赖美云是第一个回复朋友圈的人。《创造101》时期,羊羊的工作之一是回收麦克风,工作过程中,羊羊总是用玩笑“恐吓”她们,“麦克风很金贵,坏了要赔500万哦”,当时的选手们不知道羊羊叫什么,就喊他“500万”。
麦克风的金贵,多少有点象征意义。好几位艺人都提到,他们对于当下市场上的任何一档打歌节目都怀有感激之心。赖美云开玩笑说,做这种节目的人,都是“活菩萨”。
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者“活菩萨”们,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或者说,他们只能等待机会。
很多人在登上《百分百》之前,关于“上一次站在现场有观众的舞台上表演”记忆,停留在很久之前。YAMY准确记得那个时间点:“去年的国庆,在MDSK音乐节”;何昶希、夏瀚宇上一个有舞台的节目,在两年前;徐子未的上一个舞台,是去年的生日会……
夏瀚宇舞台|微博夏瀚宇Official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最近两年最常见的“舞台”,是在直播间、短视频平台为粉丝表演,你甚至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幸运。
僧多粥少,这是疯狂选秀的后遗症。“人多舞台少,竞争激烈”成了偶像歌手们的共识,赖美云觉得,“我们国内本身就没有打歌的概念存在,加上这几年出现很多新人唱跳歌手,需要舞台的人的数量在激增,但舞台反而在减少。”
整个链条上充斥的着急,让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暴露地越来越剧烈。镁光灯打向的人,常常被视作傀儡,他们决定不了太多东西——但与此同时,这些决定不了什么的偶像演员们,也正是在落魄时,才能看见差异。
因为想要被看见,离捷径最远的也是舞台。
“近乡情怯”,但当问到舞台是不是当下最大的困境时,许多人却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他们看来,舞台少是困境,但不是最大的问题。
他们当中的很多,其实很清楚自己缺的是什么。但一个悖论是,这些上岸的人,从巅峰走下来的人,可能未必来得及沉淀自身,就开始需要抓住仅有的稻草。
很多人早已有了危机感。赖美云坦言,“在舞台节目数量少的情况下,肯定是有比你更厉害的人上。说实在的,我们现在很多艺人的国民度并不高,人家节目组也要知道为什么要请我们?”郑乃馨也反问,“人家最厉害的歌手为什么不缺舞台?我的实力一定要真强,才能配得上舞台。”
也有人依旧充满困惑,“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夹缝中求生存。”
寻路
但求生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
当问到“如果内娱进行一场淘汰,你们能靠什么留下来”时,大部分艺人的答案都是“实力和代表作”,毕竟这才是登上舞台的前提。
徐子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突破粉丝圈层,被更多路人所听到。“我希望自己的歌能是那种在路边某一个小店里放的时候,有人听到会加入歌单的歌。” 张星特、YAMY、郑乃馨、赖美云都说,希望“能拥有一首真正出圈的代表作”。
《百分百开麦》舞台
与此同时,微博上,一则“2022内娱听歌报告”的视频正在获得万转。1分51秒的时长满是槽点,转评中极尽嘲讽,甚至并不针对视频中出现的数位顶流歌手,而是将口水喷向整个“华语乐坛”。
但哪怕是“华语乐坛”四个字,也仍旧是“偶像歌手”们当中的许多人求而不得的门票——更多地,他们常常在“内娱完了”论调中,在大众的视线中扮演着“不认识的偶像”。
《百分百开麦》节目本身依然没有“出圈”。第一期舞台结束后,羊羊开始大规模回复微博下的留言,有人质疑“给了这些人舞台,但他们对不起这样的机会。”有人则质疑节目组“为什么要选择站桩唱歌”,似乎一旦换成唱跳,他们的表现就能更好。
羊羊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大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而大众,会更直接看到一个把自己定位在歌手的人,“站桩”时的水平。
在这次和许多艺人对话之前,也有一些团队来打招呼,希望在对话时能规避偶像、爱豆这样的字眼,他们更希望能称呼艺人为歌手、音乐人,有人在采访当中说:“我现在除了这张脸,没有什么偶像的特质,我更想努力去成为大家认可的歌手。”
偶像一直没有得到主流认可,这是事实,对韩国系统的仿造画皮不画骨,半成品们投放到市场当中后,高频率的选秀节目很快透支了优质练习生,大量实力良莠不齐的年轻人被推入市场,获得了与实力不相符的巨大关注。
即便是被透支的那一部分,也早已经随着偶像整体被污名化。
在大众认知里,如果一位明星不是好演员,也不是好歌手,那么大概率就是“没什么实力”的偶像,反过来,偶像的定义也可以是“唱歌不好的歌手”“演技不行的演员”。
这就导致许多人从选秀节目走出来,但又忙着与“偶像”身份割席,以规避这个标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深韩娱粉丝告诉我们,“爱豆”这个词象征着一个综合体。“它不只代表实力、颜值、人设等任何一个方面,而是一个综合素质。你要有让观众喜欢的能力,然后公司需要用合适的策划把你的个人魅力展现出来,但国内没有一套这样的体系。”
乐评人耳帝也曾发表过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对于偶像选秀来说,除了天性与人格魅力的呈现,公演舞台是否精彩最重要的是专业唱跳能力,而不是专业唱歌能力。偶像选秀是在选一个人的属性,而非能力。唱功、舞技、创作在偶像选拔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一方面,即便是这种体系与标准,也并没有被许多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对这类标准的回避,意味着他们只能生存于歌手或演员的评判标准之下。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错位。就这样,“偶像歌手”们成为了不被需要的人。
但也正是这种“不被需要”,让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不敢让自己停下来。赖美云在过去一年发布了14首单曲,登上了五档晚会,新EP也在筹备;徐子未终于发行了打磨许久的新专辑《小回音》;陆翊、李霄云、MIC这些初代偶像,依然在发新专辑、做巡演。
苏勋伦、灵超、李俊毅们,也开始从消极的状态里走了出来——从可能是蜃景的景观中走出,哪怕真实的景观可能没那么大。
李俊毅与《百分百开麦》
李俊毅开始发挥自己在韩国学习的专业技能,坚持做音乐,做OST和付费的声乐课程,甚至帮同为偶像歌手的人,承担了制作人的工作。
同时,他也不想错过任何可能登台的机会,当他翻到羊羊的微博时,李俊毅立马私信了他。羊羊不认识他,但团队里面有工作人员认识他。
“听到这种反馈,就会觉得很开心,就是说我有知名度,我不是那种真的糊,没人知道。” 说到这里,李俊毅的眼中忽然出现了一点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