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湖南卫视依然是国内综艺领域的领头羊,但已经失去了绝对霸主的地位,因为浙江卫视有两档王牌综艺不可小觑。

其一是室内竞技综艺《王牌对王牌》,尽管因为广告等问题备受吐槽,但热度依然领跑同期综艺,湖南卫视也要暂避锋芒。

另一档则是每年暑期开播的《中国声音》,虽然热度和口碑不如前几季,但该节目胜在有着很高的国民度。

《中国好声音2022》已经开播了两期,尽管刘德华的“好声音见证人”身份似有似无,但抛开这个早已经预料到的结果不谈,本季的质量值得被赞。

首先,李荣浩、李克勤、廖昌永和梁静茹组成的导师阵容并不差,整体来说兼具实力和综艺感。

其次,选手质量和选曲很优秀,李荣浩队的蔡子伊、李克勤队的梁玉莹、梁静茹队的潘韵淇都是夺冠热门选手,《同类》《十年如烟》《台北车站》等翻唱的热度也很高。

再次,原创歌手和原创歌曲的数量,较之《好声音2022》减少了很多,这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惊喜。

《好声音2022》虽然仅仅开播了两期,但其实四位导师不同的选人策略和思路已经明朗,其中2人很稳,1人使用了笨办法,还有1人有心无力。

李荣浩和李克勤很稳

在本季的四位导师中,李荣浩和李克勤是参与过盲选赛段的,而廖昌永和梁静茹则没有,所以“老手”似乎更加成竹在胸。

李荣浩的转身次数并不多,即便转身也是后半程,因为他在听歌的同时思考的东西很多,比如选手的技巧、自己能给选手哪些帮助,甚至都开始帮选手想之后赛段的选曲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深思熟虑,李荣浩失手很少,尤其是第一期,三次转身无一失手,拿下了蔡子伊、刘琦和苏凡钧三位大将,第二期又和李楚楚“双向奔赴”。

李荣浩的四届《中国好声音》之旅,尽管遭遇了包括资历、态度等多方面质疑,但他堪称全能的专业能力很强,即便在历届导师中也排得上号,身为四季元老的他已经有了“大师风范”。

李克勤去年首次加盟《中国好声音》就成为了冠军导师,而且帮助一度不被看好的伍珂玥拿下了冠军,所以今年的他明显自信了很多。

两期节目下来,李克勤和李荣浩一样,转身次数并不多,所以目前仅仅收获了梁玉莹和蝶长两个选手。

梁玉莹是本季的第二位四转选手,而且唱功比第一个四转选手蔡子伊高,是夺冠的大热门。

蝶长夺冠的可能性虽然不高,但得到了阿朵的肯定,实力必然不止现在这样,所以李克勤依然是本季冠军导师的有力竞争者。

梁静茹使用了笨办法

《好声音2022》两期节目下来,梁静茹给观众留下了两个很深的印象,其一是多次提及自己的代表作《勇气》,这一点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其二是转身次数很多,基本是逢人必转,所以她的战队目前已经满员,而且经历了一次队内PK,在王英杰和潘韵淇之间选择了后者。

梁静茹几乎逢人必转的策略,其实是一个笨办法,去年身为新导师的李克勤也采用过这种策略。

梁静茹的这种选择看似冒进,但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战队早点满员不可怕,队内PK也不可怕,因为有PK才能优胜劣汰,而且其他三位导师都会给出专业意见。

就比如王英杰和潘韵淇的那场PK,尽管王英杰有好唱功、有好嗓子、有好情感表达,但综合来看并没有多少夺冠优势。

反倒是年近18岁的潘韵淇,虽然唱功可能不如王英杰,但她有年龄优势和外貌优势,夺冠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梁静茹的选择没有错。

《中国好声音》虽然是一档选秀综艺,选手无疑是最大的看点,但导师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拿下“冠军导师”的荣誉也是导师们追求的目标。

对于梁静茹来说,她更适合的节目是纯正的音综,比如《时光音乐会2》《声生不息宝岛季》等。

而梁静茹之所以答应加盟《好声音2022》,不单单是看中了这档节目的国民度,努力成为冠军导师更有助于她在内地的“复出”。

廖昌永有心无力

去年廖昌永接班那英成为《好声音2021》的导师,原本以为是节目组的无奈之举,但如今看来那英可能才是临时的,而廖昌永是早就谈好的。

作为知名歌唱家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原唱,廖昌永无疑提高了《好声音2022》导师阵容的厚度。

但同时,廖昌永和《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又有着非常明显的不搭的感觉,他是美声唱法,而大部分参赛选手是通俗唱法。

此外,廖昌永接触流行音乐作品应该不多,这一点从去年他帮助队员选曲就能看出来,这同样是他的一个劣势。

所以,尽管在已播的两期节目中,廖昌永抢选手时很卖力、没有任何架子、综艺感也有,甚至为了参加节目还带了很厉害的编曲老师,但多次转身仅仅抢到了彭忠豪,而且这里面还有运气成分。

《好声音2022》两期节目下来,廖昌永给观众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明明有实力又真诚,但大部分选手就是不接他抛出的橄榄枝。

当然了,廖昌永战队最后必然会满员,甚至可能会有专门奔着廖昌永参赛的选手,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廖昌永成为本季冠军导师的可能性并不大。

综上来看,李荣浩和李克勤稳扎稳打,成竹在胸;梁静茹初来乍到,虽然看似不会玩,但明显研究过往季导师的策略;廖昌永兼具实力和资历,但并没有什么抢人策略,且大部分选手对他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