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 克】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8月13日至20日举办,组委会日前公布了包括“天坛奖”入围名单、评委会成员、各个单元的展映片单以及大师班和各种专业活动信息,今年将有130余部中外佳作在电影节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再一次成为影迷的盛宴。

“天坛奖”作为影展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其设立的初心是发现全球最新佳作,鼓励电影多样性。本届北影节邀请著名演员李雪健担任“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其他评委成员还包括中国导演郭帆、英国导演柯文思、阿根廷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以及中国演员秦海璐和吴京,从评委阵容上就充分体现国际化和多元化。

“天坛奖”的入围名单同样体现出组委会放眼全球的国际化视角,涵盖来自亚洲、欧洲、美国和南美洲等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佳作。17部入围片中,中国影片有4部,分别是《海的尽头是草原》《回西藏》《追月》和《妈妈!》。

其中,作为本届影展开幕片的《海的尽头是草原》由香港名导尔冬升执导,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重现当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将3000名孤儿接到大草原,牧民们“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博大胸怀,谱写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佳话。

《回西藏》同样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少数民族地区故事,《追月》和《妈妈!》则带有典型的女性视角,前者讲述何赛飞饰演的越剧名角的晚年生活,后者则是由吴彦姝、奚美娟两位演技派饰演的母女,共同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感人故事。

跨地区、跨语言的合作趋势

亚洲其他地区的影片还包括印度的《杰伊·比姆》《印度刺客》以及泰国的《速度与爱情》。经过多年输出和交流,印度电影不再是只有宝莱坞式的载歌载舞,更多了对社会问题的严肃剖析和沉重质感,这两部影片也将让观众重新认识印度历史和现状。而《最爱断舍离》导演坦荣瓜塔纳利的新作,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体育题材和爱情喜剧,类型的混搭令人惊喜。

欧洲作为电影文化较为发达和繁荣的地区,这次共有5部影片入围,其中包括法国的《全职》和《真正的家人》,芬兰的《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瑞士的《摆动》以及西班牙的《好老板》。其中由西班牙影星哈维尔·巴登主演的《好老板》,是今年西班牙戈雅奖最佳影片和奥斯卡选送片,用绝妙的剧本和精湛的演技讽刺资本家。

法国的《全职》则获得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导演别有创意地把一个普通单亲妈妈的日常生活拍出了悬疑惊悚片的感觉,同样入围威尼斯的《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则用独特的影像呈现盲人视角,影片沉浸式的真实感在大银幕上相当难得。

此外还有三部影片是多国合拍:《安纳托利亚豹》《入学考试》和《我们的家园》,反映了目前国际影坛跨地区、跨语言的合作趋势,土耳其、伊拉克和玻利维亚等国的文化和民俗,可以通过国际电影节的方式来到中国观众眼前。相比之下,今年美国影片只有《珍妮热线》,同样是女性题材影片,再现1968年美国社会对于女性堕胎权的苛刻,女主角不得不求助于秘密组织,有好莱坞资深女星西格妮·韦弗出演,正好投射了美国社会当下的热点。

广大影迷纷纷“拼手速”

今年报名北京电影节“天坛奖”的全球影片总数量达1450部,较去年增长63%,包括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1193部国外影片。“天坛奖”之外的报名参展片也会在其他展映单元与中国观众见面,云集中外新作和影坛经典,无论是何种口味的影迷都可以找到心水之作。

正因为好片供不应求,官方购票通道10日下午开启后,广大影迷纷纷开始“拼手速”——抢到票的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炫耀”,没抢到的则在社交平台上“求换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北影节首张电影票来自日本著名导演汤浅政明的动画新作《平家物语:犬王》,最快售罄的三部影片分别是《航海王:红发歌姬》《宇宙探索编辑部》和《教父》50周年杜比视界重制版,出票量排在前列的还有《攻克机动队》《雾中风景》《晨光正好》等众多新片和经典重映。

哈利波特影展、航海王影展、安哲罗普洛斯作品回顾展等,则是给IP粉丝专门准备的“嘉年华式”套餐。另据购票者数据分析,本届北影节女性观众占64%,男性观众则只有36%,其中25岁至29岁年龄层的观众比例最高,达34%,而40岁以上的观众只有12%。

除了购票观影和评选,北京电影节还将举办众多和电影相关的活动,例如由李雪健、柯文思等资深电影人主持的大师班,著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主题沙龙,以及聚焦中国电影、青年电影人发展的主题论坛等,向业内人士和爱好者敞开大门。

此外,北京电影节还走出北京,在秦皇岛北戴河举办“沙滩放映”活动。而为了照顾国内其他地区的影迷,北京电影节主办方也和爱奇艺联合举办“云上北影节”展映,8月10日起在线上提供84部中外佳作。